导读:极越汽车的兴衰,不仅是一个企业的悲剧,更是造车新势力行业洗牌加剧、市场竞争残酷的缩影。
极越汽车的兴衰史,宛如一场跌宕起伏的悲喜剧。从曾经的造车新势力佼佼者,到如今站在生死边缘,极越的命运令人唏嘘。这背后,是网红CEO夏一平与两大巨头吉利、百度之间的复杂纠葛,也是汽车行业电动化、智能化转型浪潮中的残酷竞争。
夏一平,这位曾以短视频和直播走红汽车圈的CEO,曾试图用真诚和热情打动市场。然而,随着极越汽车陷入困境,员工讨薪、供应商维权、销量惨淡等负面新闻接踵而至,这位网红CEO也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极越的兴衰,不仅映射出造车新势力在市场竞争中的艰难与挣扎,更揭示了股东间利益拉扯、品牌定位模糊等深层次问题。
从集度到极越,从辉煌到没落,极越汽车的命运似乎注定充满了波折。在这场汽车行业的内卷之战中,极越的遭遇或许只是冰山一角。当行业泡沫逐渐消散,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吉利与百度“放手”,拉扯中的极越
极越汽车的前身,是集度汽车,一个由百度和吉利在2021年共同孕育的“爱的结晶”。百度持股55%,吉利持股45%。然而,由于生产资质问题,集度汽车后来更名为“极越”,并借用吉利的资质生产。
百度,作为全球AI技术的领跑者,其自动驾驶技术独步江湖;吉利,作为中国汽车品牌的佼佼者,操控与安全性能深入人心。两者的结合,仿佛为极越汽车铺设了一条通往成功的金光大道。
它的首款车型极越01,以其无与伦比的智能硬件配置、全场景AI智驾、超前的设计美学,以及超大空间和无把手电动门等创新设计,一度成为市场上的焦点。辉煌的背后,却暗藏着隐患。随后,吉利和百度的股份也变更为65%和35%。
这样的股权结构,看似为极越汽车提供了坚实的后盾,但实际上却为公司的经营埋下了隐患。应该说从那时候起,百度已经散失了造车的“兴趣“。
或者说,极越汽车的诞生,已经埋下了隐患。吉利和百度作为股东,对公司的经营思路存在着根本性的分歧。吉利希望极越能够成为其造车业务的一部分,为吉利的品牌矩阵增添新的活力;而百度则希望极越能够成为其智能化技术方案的试验田,展示百度的技术实力。
这种拉扯状态,让极越汽车的经营思路变得摇摆不定。它既要满足吉利的期望,又要兼顾百度的需求,结果却是两头不讨好。
2024年前11个月,极越累计交付量不到1.5万辆,这一数字甚至不及某些新势力公司一个月的销量。销量惨淡,如同一把锋利的刀,直接刺穿了极越汽车的现金流防线,公司运营举步维艰。
其实,从集度到极越,主导权的转移、品牌定位的模糊以及内部资源的分配问题,都成为了极越发展的掣肘。在吉利的品牌体系中,电动车品牌众多,但真正能够脱颖而出的却寥寥无几。领克、几何等“亲儿子”尚且自身难保,极越这个“干儿子”想要获得足够的资源扶持,更是难上加难。
据《财新》报道,今年10月百度派财务团队去极越尽调,结果发现极越面临高达70亿元的财务窟窿。现金流的枯竭,如同一条扼住极越汽车喉咙的绳索,让它喘不过气来。
网红CEO的悲喜剧
在这场“崩盘”大戏中,夏一平,这位极越汽车的CEO,无疑成为了关键人物。他曾在微博上活跃度极高,短视频内容五花八门,从聊天、演讲到采访,应有尽有。他甚至还在车上连续直播过16个小时,24小时不间断地展示智驾技术,试图通过热点和争议话题来提升品牌曝光度。他主动提及自己的外号“夏一拼”,并声称“真诚是最大的必杀技”。
然而,夏一平的这些努力,却似乎并未能挽回极越汽车的颓势。极越汽车的微博粉丝数虽然达到了28.1万,但每个视频的评论却寥寥无几,点赞数也不多。
与小米汽车相比,极越汽车在市场上的表现更是相去甚远。小米汽车SU7已经连续两个月交付超过2万台,年交付冲刺13万台,而极越汽车11月的交付量却仅为2485台,这一数字如同一个笑话,讽刺着极越汽车的失败。
夏一平的性格、风格以及做事方法,对极越汽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产品定位上,极越也显得颇为迷茫。早期定价过高,错失了利用智能驾驶吸引用户的最佳时机。而当市场进入价格战阶段,极越虽然尝试以价换量,但无奈窗口期已经关闭。
在配置高、堆料多、性价比高的新车型层出不穷的背景下,极越的产品竞争力显得愈发不足。这种产品定位的迷茫,直接导致了极越汽车在市场上的失利。
随着危机的发酵,关于夏一平及家属的传言不断,涉嫌贪腐、利用供应链谋私利等负面新闻层出不穷,这些都极大地损害了极越的品牌形象和内部士气。
12月11日,极越CEO夏一平在内部会议上坦承公司遭遇现金流挑战,并为此向员工表示歉意,称上月员工社保无法及时支付。随后,裁员、欠薪、供应商追讨款项等负面新闻接踵而至,极越的困境被彻底曝光。
12月12日早间,一幕令人心酸的场景在极越汽车的办公室上演。员工们把CEO夏一平堵在办公室,讨要工资、社保、医保、N+1赔偿等权益。在一线门店,有的员工已经开始分家产,拿走了店内的矿泉水、墨盒、微波炉;卖车主播也瞬间切换到在线找工作状态,求推荐新工作。
这一幕,让人不禁感到心酸和无奈。这些员工曾经为极越汽车的未来奋斗过、努力过,如今却面临着如此尴尬的境地。12月13日下午,百度控股和吉利控股发布“关于极越汽车的联合声明”,暂时稳定了愤怒的员工和凌乱的供应商。但那份声明,与其说是为拯救极越汽车而发的宣告书,不如说更像是对极越汽车的一次深情而无奈的临终关怀。
在汽车行业汹涌的电动化与智能化转型大潮中,造车新势力的竞技版图正经历着一场颠覆性的重塑。一方面,以理想、零跑、小鹏等为代表的头部阵营已稳稳站定脚跟,不仅引领着市场的潮流风向,更成为了行业创新的标杆;而另一方面,那些位于腰部及尾部,实力与资源相对薄弱的企业,则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行业洗牌的风暴愈发猛烈。
在这场群雄逐鹿、硝烟弥漫的较量中,极越汽车,如今赫然站在了生与死的十字路口。
极越汽车“崩盘”,必然还是偶然?
将所有责任都归咎于夏一平或许也不公平。毕竟,极越汽车的困境并非他一人所能造成。吉利和百度作为股东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他们未能为公司提供一个稳定、清晰的发展环境。反而因为各自的利益诉求对公司进行拉扯和干预。这种局面下,即使夏一平有再大的能力也难以挽救极越汽车的颓势。
吉利与百度对极越汽车的期望与投入,并未能得到相应的回报。极越汽车的销量惨淡,使得两大股东对其逐渐失去了信心。极越汽车也成为一个“烫手山芋”。吉利与百度在面临行业竞争格局的巨大变化时,选择了“放手”。
吉利的“放手”,不难理解。自今年九月吉利发布《台州宣言》以后,“战略聚焦”成为了其工作重点。吉利整合了几何、银河、领克、极氪等多个控股子品牌,试图通过聚焦来提升竞争力。对于极越汽车这个“负资产”的业务,吉利自然没有太多的兴趣去接手。
而百度对极越汽车的“放手”,则更多地是因为失望。百度对极越汽车的投入是真金白银的,据百度公布的数据,百度对极越已经投入了88亿元。
随着百度战略重心转向AI领域,全力投入人工智能的发展,自动驾驶技术也有了新的承载平台——萝卜快跑与小度AR眼镜。造车,作为自动驾驶技术应用的一个场景,其地位在百度战略中的重要性有所下降。加之造车行业的烧钱速度与不确定性,百度减缓或削减对造车的投资,似乎成了顺理成章的选择。
极越汽车的命运走向,或许已不再是关注的焦点。更值得关注的是,它并非首个陨落的造车新势力,亦不会成为最后的牺牲者。在这片充满挑战与机遇并存的中国新能源车市中,众多与极越境况相似的新兴车企,正奋力挣扎,试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当行业泡沫逐渐消散,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在这场旷日持久的内卷之战中,下一个面临挑战的会是谁?这不仅是市场与业界关注的焦点,更是对每一个造车新势力生死存亡的深刻拷问。
不再闪现,马云真的“回来”了
海信家电换帅,有什么新故事可讲
电影大片既视感!北京环球度假区燃爆“冬日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