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佛教造像,始自印度贵霜时代的犍陀罗,而后在印度各地不断完善,并传向东南亚各国和中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中国艺术发展史中,佛造像是一种特殊的艺术门类。随着佛教传播,经历了华夏文明的浸润,佛造像逐渐发展为包含中国思想文化内涵,同时又具有鲜明时代特色和地域风格的艺术瑰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历代的佛教造像中,北齐的佛造像广受欢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北齐是一个历经六代帝王却仅仅存世二十八年的短命王朝,虽是胡人的天下,但是佛教尤为盛行,几乎将佛教定为国家信仰,连皇帝都是佛教的转轮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佛教盛行,佛寺丛生,佛造像也达到了巅峰。杜牧在《江南春》中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就直接生动地表达了对那时的感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北齐时期,战争频繁、政权更替、杀戮不断,社会动荡不安,统治者又穷奢极欲,百姓的生活处于极端水深火热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个时期以君主为代表,举国崇信佛陀,这些都能理解,毕竟青菜萝卜各有所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让人感到奇怪的是,当时的佛造像,却好似完全没有受到国家血腥残忍政权的影响,反而面露微笑,显得无比慈悲祥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种鲜明而强烈的反差和矛盾,让人惊愕震撼的同时,心底也不由得泛起一阵唏嘘。或许正是因为活在这样一个无望的王朝,人们对于救赎的渴望才愈加强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社会现实令百姓痛苦不堪,但他们绝望中又无法靠自身的力量去改变,那唯一的办法就是寻找精神寄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佛造像的美,不仅在于描绘出了静谧安然的佛境,还在于对人性之美的溯及。它展现的柔和、安静、温暖的形象,正是当时百姓的愿景中,礼佛高位者本应该具备的慈悲舒缓和遇变不惊的威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居天下之大,竟无处可安放此生,百姓宛如在风雨中飘摇的枯枝残叶。在佛陀前祈盼来世得到和平安乐,也算是无望生活中的一缕光亮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北齐佛造像所传递的艺术概念,在中国历史中是十分独特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精美绝伦的佛造像,其极具辨识度的艺术特征,体现了中国古代雕塑技艺与精神信仰的高度融合,在整个造像史上都举足轻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传世的佛造像,之于东方佛教艺术美学,极具辨识度。眉眼嘴角温柔含笑,骨骼比例准确均匀,装饰造型精致富丽,尘世肉体美和仙界出尘感结合得相融相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明明笑意沉静如水,却有撼动人心的力量。看一眼这些穿越时空、承续着禅思的佛造像,不由得想起几千年前的工匠,一刀一凿、慢慢雕琢,造就如此真善美的佛教艺术珍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年,佛教造像的魅力也一直在吸引着国人的视线,充斥着极高的艺术价值,也为忙于世俗的人们带来深远的精神境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版权声明:

○ 本文转自佛像雕塑艺术,由玉泉寺编校发布,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声明。

○ 版权归创作人所有,我们尊重著作权所有人的合法权益,如涉及版权争议,请著作权人告知我方删除,谢谢。

图文 | 玉泉寺数据中心

地址:湖北省宜昌市当阳玉泉寺

© 公众号:dy-yuquanchansi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