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皇后乐队蒙特利尔现场演唱会》

YIQIYINGCHUANG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益起映创专栏作者 逍遥花童

逍遥骑士在路上,遇见达摩流浪者

大学时有一阵失眠,遂自创“耳机摇滚催眠法”。平克·弗洛伊德乐队的席德·巴勒特奶声奶气像讲睡前故事,我刚朦胧“入定”,就被齐柏林飞艇乐队的“普兰兰” (罗伯特·普兰特) “嗷~”一嗓子一激灵!皇后乐队“牙叔” (弗雷迪·莫库里) 华丽声线适时救场,我如同置身歌剧院,秒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主唱免疫后,我又开始侧重听配器:大门乐队的键盘如同迷幻森林,刚引我沉入梦境,旋即被绯红国王乐队鬼魅般的笛声吓醒,这时救场的又是皇后乐队,牙叔的钢琴就像给耳朵做水疗SPA,谁不迷瞪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再后来,索性看摇滚演唱会的炫目台风制造视觉疲惫。刚被“吉他之神”吉米·亨德里克斯在1967年蒙特雷音乐节烧吉他的熊熊火焰燃起困意,就让谁人乐队“风车臂”彼得·汤申在1969年伍德斯托克音乐节 (马丁·斯科塞斯参与剪辑) 砸吉他给整惊厥了,救场的依然是皇后乐队,1981年蒙特利尔演唱会,牙叔端着麦克风架像机关枪扫射,也给我一梭子催眠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费里尼说“梦是唯一的现实”,电影是造梦的机器。如今我已不是那个摇滚入梦的少年。在这个现实暴击、摇滚式微的年代,皇后乐队蒙特利尔演唱会突然登陆内地院线,市中心影院的IMAX厅还贴心送了皇后乐队周边闪光棒,似乎提醒人们在凛冬季节也要躁起来,“支棱起”心中那团梦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说起皇后乐队蒙特利尔演唱会,和世界影史还真有奇妙缘分。开场第6首歌曲《Killer Queen》,致敬了1972年的《卡巴莱》,也是牙叔最喜欢的电影之一。牙叔的标志性黑色美甲,就是学的影片女主丽莎·明奈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演唱会中段第19首歌曲《The Hero》,出自皇后乐队为1980年科幻邪典《飞侠哥顿》创作的电影原声,里面有英格玛·伯格曼的御用男主,马克斯·冯·叙多饰演明朝皇帝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演唱会中后段第22首,人们熟知的《波希米亚狂想曲》,出自皇后乐队1975年第四张专辑《歌剧院之夜》,那是乐队看完1935年的美国喜剧大师马克斯三兄弟的电影《歌声俪影》后,起的同名标题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演唱会尾段,第25首歌曲《Sheer Heart Attack》,也和我大学时代听的“催眠摇滚”形成了闭环。这首既是单曲,也是皇后乐队第三张专辑的名字 (牙叔在封面又秀一把黑色美甲) ,而封面拍摄者,正是文章开头平克·弗洛伊德乐队主唱席德·巴勒特的密友,他还给“摇滚变色龙”大卫·鲍伊和地下丝绒乐队的卢·里德拍过专辑封面,我满满滴青春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后说一个小彩蛋,这场蒙特利尔演唱会,皇后乐队1973年第二张专辑里的歌竟然一首都没选!而这张专辑封面,牙叔可是带着梅校长 (布莱恩·梅) 、花花 (罗杰·泰勒) 、炯炯 (约翰·迪肯) 一起cosplay了“蓝天使”马琳·黛德丽1932年的电影《上海快车》里的经典造型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魔法坏女巫

YIQIYINGCHUANG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益起映创专栏作者 牛角

永远的新文化报评论员

当我坚持了2小时41分钟之后,《魔法坏女巫》的片尾告诉我“未完待续”……

从只有我们两个人包场的IMAX影厅走出来,我感叹说,这是一部“太美国”的电影。这部电影在中国和美国的待遇,简直是冰火两重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截止到我写稿的时候,《魔法坏女巫》在北美的票房已达3.25亿美元,是2024年北美第四部票房突破3亿的电影。

而在中国市场,《魔法坏女巫》上映6天累积票房974万元人民币。尽管北美早上映半个月,但这个票房数据还是天差地远,而且会越差越远。

就像我前面说的,这是一部“太美国”的电影,美国观众有太多理由观看,而这些理由对于中国观众无效。

首先,《魔法坏女巫》取材于美国国民童话《绿野仙踪》。《绿野仙踪》在美国的地位堪比《西游记》在中国的地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39年版《绿野仙踪》剧照

1939年版《绿野仙踪》的主题曲《飞越彩虹》对于美国人来说那是《云宫迅音》般的存在,属于是旋律一响,热泪盈眶。

这样一对比,你就能明白这部电影对美国人的吸引力。但这个吸引力对中国观众不好使。

《魔法坏女巫》的另一大魅力是它改编自百老汇同名音乐剧。这部音乐剧上映20年长盛不衰,拥有雄厚观众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音乐剧版《魔法坏女巫》剧照

对美国观众来说,谁不想在大银幕上看到艾芙芭和格琳达相爱相杀呢?很抱歉,中国观众不想。

对于并没有看音乐剧传统的中国观众来说,动辄载歌载舞的音乐剧还是有点儿观影障碍。估计印度观众会特别适应。

而且不出意外,《魔法坏女巫》还是美国“觉醒文化”的集大成者。谁能拒绝一个备受歧视的绿皮肤女孩自我觉醒的故事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中国观众苦美国“政治正确”久矣,耳熟能详的《美人鱼》和《白雪公主》都不打算看,更何况闻所未闻的《魔法坏女巫》呢?

对于中国观众来说,这部电影的debuff简直都叠满了,它在中国市场的票房又怎么可能会高?

但是如果你能排除这些干扰,走进影院,坐下来欣赏,那么161分钟的长度绝对不是煎熬而是享受,享受一场听觉与视觉的盛宴。这部电影绝对代表了当今歌舞片的最高水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以肯定,明年奥斯卡上最佳视效、最佳原创歌曲、最佳服装设计、最佳化妆等等一系列技术类奖项,应该都属于这部电影。还可以给A妹提名一个最佳女配角,她太可爱了。

所以如果你对歌舞片感兴趣,就千万别错过在大银幕上看《魔法坏女巫》的机会,它和在大银幕上看到《海上钢琴师》一样难得。顺便说一句,我媳妇已经决定二刷。

《爆裂鼓手》

YIQIYINGCHUANG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益起映创专栏作者 李婧

自由撰稿人

演绎是一种对力量的运用,一种充满焦虑的运力。

演绎之所以让人好奇,开始是因为其有着如此狂躁的自我质询,甚至是自恋,而后则因为其渴求受到公众的关注、爱戴和青史留名。最终从隐秘行为的累积中产生了一种形式,这种形式假定可以与现实一较高下,以控制暴露于现实的心灵。”

这是美国文学评论家理查德·普利亚(Richard Poirier)的一段书写。如今重新阅读,完美解释了我对《爆裂鼓手》的感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部2013年上映的音乐电影,因其紧张而充满张力的节奏受到无数影迷喜欢——也是导演达米恩·查泽雷根据自己乐队经历改编的第一部长片。在此之前,同名短片帮他得到了迈入电影界大门的钥匙。无疑,长片是真正完整、震撼的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下再看《爆裂鼓手》,讨论其“热血”、“励志”或“教育”,似乎都偏离了电影的原生主题。在我看来故事的核心根本不在“pua”和“成就梦想”的关系,而在于故事中两个人对自我如何完成生命的思考。

音乐——这种看起来似乎高雅而文艺的方式,以最激荡的力量撬开了一位严师和其高徒的心。他们用近乎虐待的方式把自己的情感和肢体投入音乐,为了从中得到燃烧生命至“呲呲发响”的热烈,以此感受到自我的存在。而存在的极限,无疑通向死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电影中最震撼的一幕,当属安德鲁为了争取赶到正式演出前那最后几秒、不幸遭遇车祸又从车底血肉模糊爬出,直至赶上舞台……他以整副肉身向舞台、首席、鼓、乐曲献祭——只因他的脑中始终有这样的信念:

“我宁愿酗酒吸毒34岁家破人亡成为人们晚餐上的话题,也不要腰缠万贯满面红光活到90岁但没人记得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段话揭示了安德鲁甘愿被老师弗莱彻鞭挞(whiplash)的动机。因为弗莱彻感受到了他的可能,也愿意以千锤百炼的方式激发他的可能——天才还是庸才,仅在乎被推至极限的一瞬间,他可能永生,他也可能死去。

弗莱彻的另一位高徒不堪折磨,自杀而亡。但他的脸始终没有出现,就像一个幽灵,徘徊在乐队排演的场外、舞台的上空,凝视当下安德鲁所遭受的一切。平凡如我们,会质疑一万次值不值得,正如安德鲁遇到的家人、朋友对他的疑问:在他们眼中,这样追求极限的努力,也不过成就了小小舞台上的一次绽放,而不是别的什么。

但对真正懂得音乐、懂得音乐的力量所揭示的真理的人而言,千万次练习为了一次完美的演奏,是达到“彼岸”的高潮。它不允许错一个音符,不允许快一拍,不允许慢一拍,音乐有其对准确度——从音准到节拍到情感的标准,限制了大多数不去努力的人,永远无法真正领悟那至臻之境。

然而弗莱彻和安德鲁都懂得。他们不是为了糊口来指挥一个乐队、来敲那几棒子,他们是为了达到极限而来到此地,继续追寻。这注定已是孤独的选择,在我们大多数人眼里,他们是疯子,他们是虐待狂和自虐狂,他们为了那高高在上的梦想付出了并不值得的努力。

但《爆裂鼓手》也许正是如此挑衅凡人对日常的温吞,掀起了许多人心中的巨浪。也许,我们也会在自己某片热爱的领域遇到这样一位老师?也许,在某个平行时空里,我也有可能达到同样的极限?也许……

当天才和他的严师都归于平凡,电影世界令人狂想的,还是最后那一次鞭挞——毕竟,完美无限接近暴虐,而我们都心知肚明。‍

排版丨Amethyst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豆瓣及网络,

若有侵权请主动联系我们。」

益 起 推 荐

关 注 【 益 起 映 创 学 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