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邻居覃阿姨今年 78 岁,一辈子省吃俭用,好不容易攒下 90 万存款。
她满脑子都是老观念,觉得儿子才是给家族续香火的人,一心想把存款和房子都留给儿子,指望老了能靠儿子照顾。
对女儿不管是物质上还是感情上,都差了一大截。
前阵子,覃阿姨突然中风,被紧急送进医院。当时她躺在床上,身体不能动,话也说不利索。
女儿得知消息后,心急如焚,立刻赶到医院。到了那儿,先是忙着找医生问病情、打听治疗方案,又马不停蹄地去办各种住院手续,忙得脚不沾地。
我去探望时,看到她女儿眼睛熬得通红,全是血丝,疲惫不堪,但还是咬牙坚持照顾覃阿姨。
覃阿姨女儿忙完这些,赶紧给弟弟小辉打电话,告诉他妈妈住院了。
这小辉从小被覃阿姨宠上天,脾气任性得很。
电话里,他听到妈妈住院,态度特别冷淡,不耐烦地说:“人又没死,我在旅游呢,回不去。” 说完就挂了电话。
我在旁边听着,气得不行,这亲生儿子怎么能这样呢?
覃阿姨住院期间,女儿精心照料她的吃喝拉撒,小辉却像个没事人一样,打完电话就没了踪影,再也没联系过医院,也没问过妈妈的病情。
覃阿姨家所发生的这件事情,在很多的家庭都能看见。
当父母年老需要养老的时候,往往都是最不被“偏爱”的孩子守在父母身边承担起照顾的责任,为什么?
想找出“父母也很爱我”的证据
许多从小不被父母关注的孩子心里都有一种被补偿心理。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因为父母的不在意,没有得到的应有的爱和关注。
成长过程中,他们看着兄弟姐妹得到父母更多的爱,比如有精心准备的生日礼物、更多的陪伴和夸奖,自己只能假装的不在意。
像有的孩子小时候总被父母嫌弃学习不好,长大后就算工作忙,也会每天抽时间陪生病的父母,就盼着能听到父母夸一句 “你真不错”,好弥补小时候缺失的爱和认可。
覃阿姨的女儿可能也是这样,从小被妈妈忽视,心里渴望母爱,现在妈妈病了,就想好好照顾,让妈妈看到自己的好,重新得到妈妈的爱。
要证明自己,“其实,我真的也很棒”
这类人从小在家庭中没有得到父母或者其他兄弟姐妹的认可,或者总是被打压,所以心中往往憋着一股强烈的证明“我也很棒”的劲儿。
就像我身边的朋友,作为家里的姐姐,很多时候并不被重视,而弟弟在家里总是被宠着。姐姐在学业和事业上很努力,取得了好成绩,父母却不当回事。
到父母养老时,姐姐就会特别用心地照顾,从日常琐事到生病护理,就是想让父母知道,自己不比弟弟差,也是值得被爱的好子女,想用行动证明父母以前的偏爱是错的。
“我不能让父母也受到这样的委屈”
另外,长期不被关注和被疼爱的孩子,他们知道自己在经历这些不公平待遇是的委屈和失落,所以更容易理解别人的难处。
比如有的朋友小时候父母总是先顾着其他孩子,对自己不管不顾。等父母老了生病,他想起自己小时候的委屈,希望自己的父母不要受到委屈,就不忍心不管。
这种同情心就变成了责任感,觉得照顾父母是自己的责任,哪怕以前受过不公平对待,也不会放弃。
最后,有人说,“被偏爱的有恃无恐,不被爱的才最深情”,这句话道出许多有同样经历的人心中的心酸和无奈。
同时,也反应出了那些因为从小不被父母偏爱的孩子,即使在长大成人,对于“认同感”的寻求,也会如影随形的成为他们终身想要完成的课题。
你们身边有没有类似的情况呢?快来评论区分享你的故事。
作者:等风来
两个孩子的职场妈妈,左手执笔右手带娃,喜欢读书、写作、画画、坚信即便生活一地鸡毛,内心也要拥有自己向往的诗和远方,关注我,持续给您提供更多育儿干货。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