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地大物博,不仅有着不同的文化,甚至就连动植物也有着多样性,可是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现在很多的动植物出现的“濒危”的情况,为了更好的保护,相关部门也做出了行动。

早在三十年前,长江江豚这样的微笑生物也出现了濒危的情况,相关人员将5头长江江豚放进了天鹅洲进行自然的繁育,现在它们的情况怎样的了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江豚

江豚的微笑

长江里的江豚是一种非常稀有的动物,上世纪90年代,长江江豚的数量还有2700多头,但到了2006年,这个数字骤降至1800多头。仅仅6年之后,2012年的调查结果更是令人震惊,江豚数量已不足1045头,种群分布也变得极其碎片化。

长江江豚,就这样无奈地从大熊猫手中接过了“极度濒危”的标签,成为了新的“国宝级”保护对象。在这种紧张局面下,科学家们尝试走捷径,考虑和海洋江豚杂交,以帮助长江江豚摆脱困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江豚

尽管江豚是受保护的,渔民并不会特意捕捉它们,但渔业的日常活动还是无意中给这些小家伙带来了伤害。有渔民曾亲眼目睹迷魂阵中横陈着五头江豚的尸体,这触目惊心的场景,揭示了渔业捕捞对江豚生存的巨大威胁。

长江里的江豚会跟着鱼儿搬家似的,四处游动。长江口一到鱼汛时节,成群的江豚便会跟着鱼儿汇聚而来。在那段时间当中,江豚的数量出现了明显的下降,大多是因为人类的原因,根据相关的数据统计,甚至在2017年左右,死亡的数量已经达到了16头以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微笑天使

声呐是江豚重要的感知,可是随着江内渔船的增多对于江豚的群体来讲是非常“恐怖”的,感知的声呐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也是会出现问题,导致不少的江豚也出现被螺旋桨击中的情况,长江两岸的水里经常有化学废水和农药等污染物流入,这对江豚的生活挺危险的。

更令人担忧的是,长江江豚的栖息地也在不断遭到破坏。就地保护的难度越来越大,江豚的生存空间被不断压缩,它们仿佛被困在一个逐渐缩小的牢笼中,挣扎求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江豚

放入天鹅洲自然繁殖

面对长江江豚日益严峻的生存危机,人们开始积极探索保护措施,由于就地保护的局限性,迁地保护成为了保护江豚的重要手段。在湖北石首,有一片名为天鹅洲的保护区,这里是科研人员最早为江豚开辟的“新家”。

上世纪90年代,天鹅洲最初是为濒危的白鱀豚准备的,但由于白鱀豚数量极少,科研人员不敢贸然迁移,最终将目光转向了江豚。就这样,第一批5头江豚在上世纪90年代来到了天鹅洲,开始了它们在“新家”的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江豚

天鹅洲是长江故道,没有船舶航行和外界的干扰,水质也相对较好,为江豚提供了理想的生存环境。就在大家以为江豚能够快乐生活的时候却出现了死亡的情况,在2008年的寒冬,大量的江豚因为呼吸问题不断的撞击冰面,导致受伤死亡。

科研人员发现,把所有江豚的未来都压在一个保护区内太冒险了,得赶紧多设几个保护区,这样风险才能分散开。2016年,一项宏伟的计划被提出,沿着长江故道,至少要建立5到10个保护区。新的保护区陆续建成,江豚也开始了它们的“搬家”之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来源网络

2015年3月,8头生活在鄱阳湖的江豚被迁移到了500公里外的荆州。截至2020年,长江沿岸增设了三个重点保护区和一个保护区基地,吸引了不少江豚前来栖息,这给它们的生存环境增添了更多安全空间。江豚的“搬家”并非简单的迁移,而是一项充满挑战的系统工程。

科研人员制定了严格的迁移流程,不仅建立相关的身份,甚至就连“族谱”都有,到达新家后,江豚也不会马上被放归野外,而是先在人工建立的区域适应环境,待监测身体一切正常后,才会最终将其放归迁入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江豚

为了保护这些地方,每个保护区都有专人巡逻。谭佑先在天鹅洲保护区当巡护员,每天得骑摩托车走近百公里,遇到难行的路还得趟水步行。长江故道里没有船舶航行和工业活动,谭佑先主要的工作是查看是否有被丢弃的农药瓶,并向沿岸村民讲解丢弃农药瓶的危害。

智能摄像头和无人机巡逻,这样不仅能实时观察周边环境、水质和水位,还让保护江豚有了更全方位的守护。为了保护江豚,除了迁地保护,人工繁殖也是个关键方法。国内对人工繁育江豚的研究已经持续了30多年。

2005年,第一头人工繁育的江豚出生,标志着我国在江豚人工繁育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2018年,第二头人工繁育的江豚也顺利出生,为江豚的种群延续带来了新的希望。

天鹅洲保护区的江豚苑里,有一对江豚父子“天天”和“萌萌”,以及他们的“保姆”丁泽良,共同谱写着人工繁育的感人故事。“天天”和“萌萌”的母亲“娥娥”曾两次流产,最终在2016年成功诞下了“贝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江豚

2020年,“娥娥”又诞下了“萌萌”,不幸的是,几个月后,“娥娥”因故去世,留下“天天”和“萌萌”父子相依为命。丁泽良悉心照料着这对江豚父子,每天定时定量地喂食小鱼,并为小鱼抹盐消毒。他们的故事,不仅展现了人工繁育的艰辛,也体现了人类对江豚的关爱。

值得一提的是,天鹅洲保护区在江豚人工繁育方面取得了两项国家专利,分别是网箱豢养江豚和网箱江豚繁育技术,为江豚的保护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为了改善天鹅洲故道江豚种群的基因结构,防止近亲繁殖导致的基因衰退,保护区还开展了江豚种群交换项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媒体报道

经过长时间的努力,长江江豚的保护工作终于看到了希望的曙光。根据2023年初公布的考察结果,长江江豚的数量达到了1249头,其中595头生活在长江干流,492头生活在鄱阳湖,162头生活在洞庭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在长江当中有着很多的生物,其中中华鲟也是非常珍贵的保护动物,这种鱼类是在长江当中发现的比较大的鱼类,甚至有着长江“鱼王”的称号,这种鱼类还是一种食肉性的鱼类,在长江这样的环境当中生活。

对于中华鲟来讲夏秋这两个季节是非常的重要的,一般这时候是需要经历漫长的线路才能够回到长江,这个过程有着三千多米的距离,在长江这样的河流当中是会出现一些复杂的流域情况,每一条中华鲟想要进行繁殖都需要经历这样的阶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华鲟

来到金沙江这一片的区域进行产卵,不过非常有趣的是,在卵变成幼鱼之后,还是需要回到外海进行生活的,中华鲟就是这样两地徘徊,不过一条中华鲟的生命周期是非常久的,大约在40龄,也有着水中大熊猫这样的称号。

不过相关部门也有着对于中华鲟的保护措施,相信在将来这些珍惜的保护动物会越来越多,人与自然之间的相处会更加的和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华鲟

长江江豚的微笑,是希望的象征,也是对未来的期许。守护江豚,就是在维护长江生态和谐,也是在爱护我们的共同家园。让我们携手同行,守护这些微笑天使,让长江的微笑永远延续下去。

三十多年来,天鹅洲保护区在江豚的迁地保护、就地保护和人工繁育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被国内外专家一致认定为“世界淡水鲸类迁地保护唯一成功范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主要信源

人民网——从“追豚地图”到“生态指南”(纵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3-04-27 16:30·三峡商报江豚保护30年圆一梦:“放放”“闺闺”放归长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长江云新闻2023-12-18每一步都惊心动魄!揭秘首次放归江豚全过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