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看官老爷,麻烦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精彩内容不错过,方便随时查看。

文|万象硬核

编辑|万象硬核

«——【·前言·】——»

热爱在河边垂钓的钓鱼佬最期待的应该就是钓上来一条大鱼,这足够在圈里炫耀很久,甚至还有人将钓上来的大鱼绑在车上“招摇过市”。

而有时可能就只钓上来了一些小鱼,都不够塞牙缝的,但可千万不要小瞧这些小鱼,它们很可能是消失又重现的花䱻,这是钓上来了一个“重大发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消失19年后再现·】»

2024年12月6日,沈阳之声话说沈阳发布了一则消息,表示在沈阳浑河中出现了消失19年之久的花䱻( hu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能很多人连这个鱼的名字都不认识,听也没听说过,但是它却是我国的一种土著鱼,曾在多地有密集分布,但是后来却逐渐销声匿迹,如今又开始重现。

那么这究竟是一种什么鱼呢?它当年因何而消失,如今又为什么会出现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花䱻是我国的一种土著鱼,可想而知它在我国存在的历史有多么的久远,曾经在我国的北方水系中有很广泛的分布。

但是现在它在很多地方都已经销声匿迹了,很多人都不曾再见过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说起花䱻可能很多人会陌生,但是这种曾经分布广泛的鱼类还有很多的别名,比如麻鲤、大鼓眼、花仙子,可能就有点熟悉了。

花䱻主要栖息于水质清澈、流速较缓的湖泊、河流及溪流中,尤其偏好底质为砾石、沙泥的水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它的体态修长,属于中小型鱼,曾经是人们垂钓的主要鱼种之一,花䱻属于杂食性鱼类,幼鱼期主要以浮游生物、底栖无脊椎动物为食,成年后则增加藻类和植物碎屑的摄入量。

大约在2005年,人们在沈阳的浑河中就难寻花䱻的身影了,几乎已经被认定是区域性消失的鱼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当时,人们对江河里的鱼类进行大规模的捕捞,随着市场需求的提高,人们的捕捞也越来越不加节制,使用的渔网,网眼也越来越小。

鱼类的繁殖速度完全跟不上人们捕捞的速度,很多鱼都还没成年就流入了市场,这让河里的土著鱼数量越来越少,几近“绝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此花䱻鱼消失了,那种会栖息在河底,身姿灵活的小鱼失去了踪迹,而人们也意识到了这种无节制的捕捞带来的严重后果。

并且花䱻本身就是一种非常“娇气”的鱼类,它们对于栖息环境的要求很高,甚至还被认为是能够测量水质健康与否的指示性鱼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它们的消失除了人类的捕捞之外,水体的污染也是很重要的一大因素。

但是19年之后,花䱻鱼重现了,它们重新出现在了浑河之中,这对于当地的生态保护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不光是沈阳的浑河,在北京也出现了它们的身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为城市建设和人类活动的原因,花䱻在北京的种群数量出现了明显下降,分布区域也逐渐缩小,以致后来只有零星分布,再到完全找不见。

根据统计,人们至少有近30年没有在这里见过花䱻了,但是随着生态的逐渐恢复,它们也重新出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花䱻无疑是幸运的,它的出现让人感到欣喜,至少地球上又“多”了一个物种,而像是花䱻一样消失又出现的生物并非仅它一个。

«【·为何消失又出现?·】»

2024年8月25日,环球时报报道,“消失”了半个多世纪的物种又重新出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四川峨眉山,有工作人员发现了三只峰斑林蛙,它们是这里的特有物种,1978年被命名,标本最早是1965年左右采集的,“消失”了50多年之后人们再次发现了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还有一种更为神奇的生物,它们叫做白喉秧鸡,它们的重生之旅堪称传奇。

在大约13.6万年或者更早之前,它们因为迁徙的原因,在阿尔达布拉岛上停留,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这种“好日子”让它们逐渐丧失了飞行的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是当一场浩大的洪水来袭时,它们全军覆没了,但是近年来却又有人发现了这种曾被认为彻底灭绝的生物,它们神奇地“原地复活”了。

这种曾经被认为“消失”或者“灭绝”的生物,再次出现的现象其实在自然界中并不少见,生态系统是十分复杂的,人们了解到的只有冰山一角,生命力的顽强成都又是超乎人们想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某些物种消失的原因可能是栖息地被破坏或生态环境恶化,而并非真正灭绝。

当环境条件改善,例如污染治理、植被恢复、水体质量提高,生物有可能重新繁衍,就比如花䱻、峰斑林蛙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很多物种的分布范围狭窄或数量极少,在人类观测中难以被发现,当新的技术手段被使用,或者研究人员深入偏远地区时,可能发现隐藏的残存种群,比如新几内亚的夜鹭曾被认为灭绝,但因偏远栖息地的探索而重新被发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些物种在人类干预下得以复活,例如,人工饲养或迁地保护中的个体在栖息地条件恢复后被放归自然,从而在野外重新出现,这种现象在濒危鸟类和鱼类中尤为常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还有一些动物会选择暂时避难,某些物种可能在环境压力下选择隐蔽、休眠或迁徙,并在适宜条件下重新出现,像是一些蚊子的卵,在冬季的时候就会休眠,一旦气温回升,它们就会纷纷变成惹人讨厌的蚊子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不论怎么说,生物的重现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这显示了生态系统的自我恢复能力。

当栖息地得到保护或环境改善时,生态系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到原来的状态,为物种重新繁衍提供了条件,它们就有可能会重现出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保护自然资源和恢复栖息地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举措,这有可能使得那些曾经消失的物种,未来再次出现。

参考:

沈阳之声话说沈阳《见过它们吗?消失19年的土著鱼花䱻在沈阳浑河重现》,2024-12-6
环球网《“消失”30年后,它又回来了!》,2023-9-20
新京报《身边的多样生物⑭丨北京市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花䱻(huá)》,2024-2-27
环球时报《“消失”半个多世纪!这个极危物种现身》,2024-8-25
文汇客户端《进化的奥秘!已灭绝的生物居然神奇地“原地复活”,重新进化出了一样的物种》,201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