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家长感叹——现在的孩子真难带,吃个饭都让人操心,不小心就感冒、发烧、咳嗽,个子还长得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听起来哪个都是个让家长心烦的大问题,如果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往往疲于应对且治标不治本。其实从中医的角度,孩子这些问题其实可以抓住一个根源:脾胃!

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有多重要?简单来说,我们吃进去的食物,必须要先过脾胃这一关,只有脾胃能够容纳、消化、吸收,才能变成身体所需的能量,帮助孩子生长发育。

脾胃如果虚弱,常表现为食欲减退或厌食、腹胀或腹痛、消化不良、便秘等脾胃方面的症状,进而导致孩子身体抵抗力变差、反复生病,甚至还会出现过敏体质、生长发育迟缓等情况,直观的感受就是孩子“易生病、很难养”。

为了科普小儿脾胃方面的中医知识,小编特别安排了一次对圣梅医生的专访,不夸张地说,都是每个家长用得上、对每个孩子都有益的干货!

脾胃养护秘笈!“五怕、五做”行动清单圣梅医生:养脾胃,不只单纯的补脾健脾,而是从饮食、运动、睡眠、情绪等孩子整体生活的综合养育,医生主要起到助力的作用,重要的是日常要做好。孩子毕竟还小,家长要负起责任,该坚持的要坚持,毕竟脾胃是影响孩子一辈子健康的大事。

很多家长疑惑——现在的孩子都是好吃好喝、精心养着,怎么反而问题多多呢?

从我们长期的诊疗经验来看,“10个孩子9个脾虚”真不算夸张,随着生活条件的充裕,很多父母觉得让自己的孩子比别人吃得多、吃得好,长得就会比别人健壮,其实恰恰相反,脾胃不是超人,一天工作量有限,负荷工作就会发生气罢工。

明代《幼科发挥》里有一段话:人以脾胃为本,所当调理,小儿脾常不足,尤不可不调理也,调理之法,不专在医,唯调乳母,节饮食,慎医药,使脾胃无伤,则根本常固矣。

古人早就把小儿养育的秘诀告诉了我们:小儿防病重在调理脾胃,如何调理?除了靠中医药外,更在于家长平时对孩子的养育饮食习惯掌控,使脾胃无伤,此乃根本之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养脾胃功夫就在日常,圣梅医生为大家总结了脾胃“五怕、五做”,做好这些细节,每一步都在帮孩子打好身体的根基!

脾胃怕“撑”

警惕“填鸭式”喂养,还有些家长担心在学校吃不饱,晚餐特意做得很丰盛,时间久了会伤到孩子脾胃。孩子的脾胃本身较弱,过多未经充分消化的食物积滞在体内,会阻碍气血正常运行,增加脾胃负担。

怎么做:日常饮食是调理脾胃的关键。喂养不当会出现“过饱”或“过饥”的问题,过饱好理解,而过饥主要指饮食不均衡,导致孩子缺乏某些营养素。在喂养的过程中注意荤素搭配、粗细结合。

脾胃怕“凉”

很多问题是吃出来的:夏天冰淇淋、冰西瓜、冰可乐等,冬天辛辣重油火锅……长此以往易形成上热下寒体质,表现为吃点热的易上火、口腔溃疡、咽炎等,

吃凉的又容易胃脘不适、拉肚子。

脾胃喜欢温暖易消化的食物,寒凉是脾胃的大忌。尤其在夏天,长时间呆在空调房,大量的冷饮、冰淇淋或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水果、酸奶,甚至把生冷水果当饭吃,这些都会伤害到孩子稚嫩的脾胃。

怎么做:少给孩子吃“寒”食,一类是性寒的食物,如苦瓜、螃蟹、西瓜等,另一类是冰品冷饮,很容易伤及孩子的脾胃。夏天空调温度不要低于26℃,若觉得热可配合一个小风扇。

脾胃怕“腻”

过于甜腻的食物容易消化不良,导致积滞和湿气横生,有时孩子并没有生病,但晚上睡不踏实、总是踢被子,多半是饮食积滞、湿热内阻、肝火旺盛,这种情况下如果多食辛辣油炸、甜腻、零食等,更会加重这些症状。

怎么做:三餐要有规律,不要长时间处于饥饿状态,也不要随时吃零食,避免暴饮暴食、时饱时饥。另外重口味、添加剂多的零食吃多了,重油重糖的烘焙把嘴巴养刁了,孩子极易挑食、对清淡食物提不起兴趣。不要让孩子过早吃重口味食物,尽量少吃零食。

脾胃怕“思”

中医认为,脾主思。当孩子因为家庭气氛紧张、父母过于严厉、学习压力过大而思虑过重时,就会肝气郁结导致脾胃损伤。怎么做:不要在吃饭时训斥孩子,创造轻松稳定的家庭氛围,关注孩子的情绪、避免压力过大,还要做到作息规律,让脾胃充分休息好。

脾胃怕“懒”

适量运动不仅让气血运作顺畅,还能帮助消化吸收,增强脾胃功能。孩子如果户外运动量不足,非常容易导致积食。

怎么做:经常运动可以促进肠胃蠕动,帮助食物消化和营养吸收,会让已经受损的脾胃一点点好转起来,4岁以下的幼儿还可做做小儿推拿。另外现在的环境毒素、塑料微粒……在我们体内长时间沉积、消化不了,通过运动还可以促进代谢、排泄排毒,尤其是夏天,一定要创造机会运动 让孩子走出空调房,流流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