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之后,负责去日本求和并签署了《马关条约》的李鸿章自然是落了一身骂名。时至今日,还有很多人骂李鸿章卖国,甚至有人说他接受日本贿赂才签约。不过李鸿章在甲午战争时固然犯了不少错误,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但是这个说法显然有些过了。
在晚清时期李鸿章虽然位高权重,但是他毕竟只是一个汉大臣,无论慈禧还是光绪对他都有提防之心,特别是光绪,一直把李鸿章当成后党骨干,一直想除之而后快,更是多方掣肘。李鸿章晚年也自嘲做事练兵,“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因此李鸿章并非能够左右朝政的权臣,这大清国也并非他能卖的。
事实上马关谈判时,也是光绪下旨让让李鸿章尽快和日本定约,他才在《马关条约》上签字的。
至于接受日本贿赂一事更是无从谈起。由于在战场上占据了压倒性的优势,日本在谈判时态度极为强硬,拒绝做出任何让步,动辄以增兵加以威胁。
特别4月10日中日双方代表在春帆楼进行第五次谈判时,日方代表伊藤博文直言:“中堂见我此次节略,但有‘允’、‘不允’两句话而已。”李鸿章对日方的条件中关于割地、赔款两项提出辩驳以后,伊藤博文回答:“驳只管驳,但我主意不能稍改。”随即一面威胁说日本已经准备六十只运输船运送军队攻击天津,一面再次强调“今日之事,所望于中堂者,惟‘允’与‘不允’之明确答复而已!”
态度蛮横至此,日本根本没把清政府和李鸿章放在眼里,又怎么会去贿赂李鸿章呢。所以所谓李鸿章接受贿赂才签署《马关条约》一说,根本不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