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即将结束,牛津大学发布了今年的年度词汇:脑腐Brain Rot。
脑腐,就是脑残的意思。
脑残,是我们骂人的词语。
现在脑残已经成为现实。
牛津大学将“脑腐”定义为“一种因过度消费无价值或不具挑战性的物质(特别是网络内容)所导致的精神和智识衰退”。
啥意思呢?
意思就是,没有营养的东西看多了,把大脑搞残了。
更为可怕的是,由于短视频等社交媒体的迅速发展,儿童青少年的大脑正在快速腐蚀。
家长朋友们,一定要非常重视,今天这篇文章请和孩子一起阅读。
01
— Dr小鱼 —
短视频热潮,围剿我们的大脑
近年来,短视频平台如抖音、快手、TikTok、Instagram Reels 和 YouTube Shorts 等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崛起,吸引了大量年轻用户。
这些平台的设计高度符合现代人对即时满足的需求,每一则短视频都快速切换,迅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提供一种即时的多巴胺奖励。
用户可以随时随地沉浸在这些视频带来的感官刺激中,享受片刻的娱乐快感。
然而,正是这种快速的视觉和感官冲击,导致了人们的认知和精神逐渐变得“表面化”。
数据显示,TikTok用户平均每天花费超过95分钟观看短视频,越来越多的人在这种虚拟娱乐中迷失自我。
与传统的长篇视频或文字内容相比,短视频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它以极高的浓缩性和极短的时间跨度快速传递信息。
它把信息分割成短小的单元,迅速、简洁地传达某个点,却忽视了信息的深度和复杂性。
在这种信息消费方式下,观众很难保持长时间的注意力集中,无法进行深入的思考或复杂的信息处理。
更为严重的是,短视频带来的这种快速反馈循环极其容易让人上瘾。
用户在这种模式下逐渐形成了对即时满足的依赖,开始习惯于片刻的娱乐和快感,而对深度的学习、思考以及复杂内容的兴趣逐渐减弱。
有人说,这样大脑堪比赌博上瘾的大脑。
国外已经有了专属名词“Tiktok brain”,用来形容短视频沉迷的大脑。
02
— Dr小鱼 —
“脑腐”背后:大脑被短视频吃掉
短视频会吃掉大脑并非耸人听闻。
在2024年3月的一项研究中,研究者发现短视频成瘾与抑郁症状之间存在显著且复杂的关系。
研究结果显示,随着时间的推移,短视频成瘾和抑郁症状的强度逐渐加剧。
两个时间点短视频成瘾和抑郁症状的评分
更令人关注的是,2021年浙江大学的研究团队在神经学顶级期刊《NeuroImage》上发表的研究首次揭示了短视频观看期间大脑的变化。
从神经层面来看,研究发现,观看个性化视频时,大脑中的默认模式网络(DMN)子区域、中脑腹侧被盖区(VTA)以及外侧前额叶、丘脑前部和小脑等区域的激活度明显增强。
刷短视频期间大脑的变化情况
研究表明,DMN区域可能是个性化视频感知和处理的神经基础。
在刷“猜我喜欢”的短视频时,大脑中的DMN亚区和VTA活动会加剧,进而强化观看行为,导致用户不断刷视频,甚至陷入“刷不停”的循环。
一些术语比较难以理解,简单来说就是,短视频之所以让人上瘾,就是因为它悄悄地改变了大脑的神经回路。
当大脑习惯了短视频带来的即时满足,个体便可能陷入成瘾状态,而这也往往与抑郁症状的出现密切相关。
西雅图的儿童行为学家迪米特里·克里斯塔基斯在其研究中指出,健康的大脑纹路清晰、结构饱满,充满活力。
而沉迷于电子屏幕的孩子的大脑,结构萎缩程度类似于老年痴呆症患者的大脑。
尤其是,孩子们大脑中负责高级思维的前额叶功能退化严重,这会导致认知能力和记忆力的发育受限。
长时间依赖短视频等娱乐活动,尤其是获取快速反馈的娱乐内容,会不断改变大脑的神经回路,迫使大脑习惯于短期的刺激体验。
这种变化不仅仅是“刷短视频上瘾”那么简单,它已经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孩子们的大脑发育,并逐渐改变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认知能力。
03
— Dr小鱼 —
为什么那么多青少年出现精神和情绪问题?
现在儿童青少年精神和情绪问题发病率大爆发,说不定跟短视频的爆发有关。
1、短视频令大脑受损
2、短视频替代深度思考,造成注意力缺陷
研究发现,长时间观看短视频会让青少年产生习惯性的“快速反应”模式,削弱了他们对复杂问题的深度思考能力。
这种思维的碎片化,甚至可能在未来导致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中缺乏耐性和持续专注的能力。
专注力差,成绩就差,成绩差,情绪能好吗?
3、短视频造成思维的极端化
短视频的内容往往是片段化的,缺乏深度和复杂性。
让青少年对复杂的现实问题产生片面的看法。
很多视频内容呈现出极为简化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忽略了对深度问题的探讨和思辨。
一点点大的小事就崩溃了,动不动就不想活了。
4、 短视频的算法推荐机制形成严重的信息茧房
这种“信息茧房”效应加剧了青少年对单一观点的认同,并减少了对其他文化、观点的接触与理解,从而导致认知的偏狭和思维的封闭。
5、虚拟交往造成孤独和疏离
虽然短视频平台提供了与朋友互动和展示自我的社交功能,但它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剧了青少年与现实社交的脱节。
这种虚拟的社交往往缺乏深度和真实感,容易让青少年陷入自我中心化的心理状态,甚至变得对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人际关系缺乏兴趣。
长时间沉迷于虚拟社交的青少年往往会感到孤独和疏离。
04
— Dr小鱼 —
大脑保护计划,
逃离“大脑腐化”
全世界很多国家已经开始限制儿童青少年使用手机和浏览短视频。
但是,要真正防止脑腐,最关键的还得靠自己。以下方法可以试试:
1.强制“戒断”:
为自己设定观看短视频的时间限制,避免过度沉迷。
每天保持一个合理的数字娱乐时间,确保有更多时间用于深度阅读和思考。
实在做不到,就把手机锁住或者交给家人保管。
2.进行深度思考与批判性阅读:
培养长期的阅读习惯,进行深度思考,避免过度依赖碎片化信息。
在遇到复杂问题时,要学会进行批判性思维,而不仅仅是接受表面的内容。
3.培养专注力和延迟满足:
通过冥想、写作、运动等活动增强自己的专注力,同时进行情感智力的训练,改善与他人的情感互动。
如果大脑已经“腐化”,根本无法进行长阅读,可以先从短文章、长视频开始重新找回专注力,再过渡到深度阅读。
“脑腐”现象的蔓延是数字时代对人类认知和心理健康的一次深刻挑战。
虽然短视频和社交媒体带来了便利和娱乐,但我们也不能忽视其对大脑健康的潜在危害。
尤其是年轻的孩子,应该在父母的引导下更加理性和自觉的使用数字内容,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中找到更健康、更有意义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