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良崮一役,两万余名国民党“天下第一师”官兵沦为战俘。然而,此役之后,我军俘虏政策竟发生重大转变。往昔,“优待俘虏”是我军传统做法,通常是或吸纳其加入我军,或发放路费让其回家。但面对七十四师这群“铁杆蒋分子”,却一个都没有放走。这到底是为什么呢?难道仅仅是因为他们号称“天下第一师”吗?还是说,这背后另有隐情?
【七十四师的特殊来历】
众人皆知七十四师是蒋介石的王牌部队,却鲜有人清楚这支部队的来历极为特殊。
1938 年冬,武汉会战结束后,蒋介石在重庆的指挥部里,面色凝重地翻阅战报。当时,国军在正面战场上接连败退,然而在游击战场上却崛起了一支特殊的部队——七十四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支部队创立之初,便采用“化整为零”的游击战术,在苏北平原给日军制造了极大麻烦。白天分散潜藏,夜晚集中出击,让日军疲于奔命、狼狈不堪。一时间,“七十四军”的名号在江北大地上声名远扬。
1943 年,蒋介石决定对这支部队进行特别改编。从全军选拔精锐,组建了一支擅长山地战和游击战的特种部队。该部队不但保留了原七十四军的骨干成员,还补充了大量接受过特殊训练的士兵。
到了 1946 年,内战爆发,蒋介石再次兴起改编七十四军的念头,并且下了血本。配备美式装备、发放三倍军饷,就连服装都是特制的。
说起这支部队最为独特之处,当属其训练方式。每天天还未亮,七十四师的士兵就要背负 30 斤的装备开展山地训练。白天进行实弹射击以及各类战术演练,夜晚还要进行夜间行军。
其伙食也与其他部队大不相同。七十四师的伙食标准是普通部队的两倍,每天都有肉食供应。在当时这是极为罕见的情况,老百姓难得吃上一顿肉,而这些士兵却天天都能享用。
更值得称道的是七十四师的军官们。他们大多毕业于黄埔军校,不但有着扎实的军事素养,更重要的是都经历过抗日战争的实战考验。
1947 年初,七十四师在江苏一带的战斗中屡立战功。凭借灵活机动的战术,一度让解放军有些应接不暇。“天下第一师”的美名也随之传遍全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灵甫上任师长后,更是让这支部队如虎添翼。这位黄埔军校的高材生,不仅精通军事,还特别注重部队的政治思想教育。他常说:"打仗要靠钢铁意志,不能光靠武器装备。"

在他的带领下,七十四师形成了一套独特的作战方式。白天,他们利用美式装备的优势,用火力压制敌人;晚上,则派出精锐小分队,进行突袭和破坏。这种打法,一度让解放军吃尽了苦头。

然而,这支令敌人闻风丧胆的部队,最终却在孟良崮遭遇了致命一击。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支"天下第一师"在山东的群山中失去了往日的威风?这还要从他们的指挥官张灵甫说起...

【孟良崮战役的惨痛失败】

1947年5月的孟良崮,春雨绵绵。这座位于山东沂蒙山区的制高点,即将见证一场改变战争走向的重要战役。

张灵甫接到蒋介石的电报时,正在指挥部研究地图。电报上写着:"务必死守孟良崮,援军即到。"这位"天下第一师"的师长放下电报,立即下令部队构筑工事。

"七十四师"在孟良崮山顶布置了三道防线。第一道在山腰,第二道在半山,第三道就在山顶。每个防御工事都用水泥加固,还布置了交叉火力点。美式重机枪和迫击炮分别部署在各个制高点,形成了一个坚固的堡垒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5月13日拂晓,解放军发起了总攻。华东野战军司令员陈毅和副司令员粟裕采用了"孤立援兵,专打主力"的战术。他们集中了六个纵队的兵力,形成了三个包围圈。

第一天的战斗异常激烈。解放军采用"爬山虎"战术,战士们攀着藤条,顶着枪林弹雨向上攀爬。山下的炮兵则不断轰击山上的工事,掩护突击队前进。

张灵甫指挥部队顽强抵抗。他下令各个阵地必须坚守,一步也不准后退。美式重机枪不断扫射,打得山坡上寸草不生。山顶的迫击炮也在不停地咆哮,把一波波冲锋的解放军战士逼退。

战斗持续到第二天。解放军改变战术,派出工兵分队,利用夜色潜伏到敌人工事前,用炸药包炸开了缺口。突击队紧跟着冲了上去,拿下了几个重要的火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