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雄戈戟乱如麻四海无人得坐家。”
——唐代胡曾《咏史诗·流沙》
中国战国时期,华夏大地逐渐从诸侯割据走向统一,所谓大争之世,胜者为王。诸侯兼并战争越来越激烈,也诞生了一批旷世名将。其中“战国四大名将”广为流传。
“起翦颇牧,用军最精。宣威沙漠,驰誉丹青。”
——《千字文》周兴嗣
战国四大名将
分别指的是:秦国的白起、王翦和赵国的廉颇、李牧。这四位都是久经沙场、战功卓著的的名将,他们的故事传颂至今。
然而“战国四大名将”的叫法最早出现在古代启蒙读物《千字文》中,
“起翦颇牧“的叫法更多是为了语句的通顺,要说这四人是否是战国时期的顶级名将?其实
也不尽然。
何为顶级名将?
笔者认为最根本的
评判标准
有两个:
一、实力超越同时代的其他名将;二、其战争指挥艺术可以左右整个战局,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如果以这两个标准来衡量
“战国四大名将”,其中白起、李牧是当之无愧,廉颇、王翦二人似乎还略有不足。
白起号称”杀神“,曾经指挥秦军屡次重创六国军队,为后来秦国统一六国扫清了障碍
。他曾在伊阕之战大破魏韩联军,最终灭韩魏联军二十四万人,从此韩魏两国再也无法单独对抗秦国。他率领秦军向南又攻陷楚国国都
郢城
,占领楚国腹地,庞大的楚国从此一蹶不振,白起名震天下。之后的
长平之战白起
重创
赵国
主力,坑死四十万赵军,为秦国后来的统一打下坚实的基础。白起在秦国统兵30多年,攻克六国70余座,歼灭敌军上百万。秦昭襄王封白起为
武安君。
通过上图中秦国疆域的变化可以看出,在白起统兵征战的三十余年间,秦国疆域增长了一倍。
白起为秦国打下了大半的疆土
,这个说法也并不夸张。六国经过白起的屡次打击后已经被严重削弱。这其中固然有秦国内政外交的成功支持,但是白起的个人作用依旧是无可取代的。以最著名的“长平之战”为例,
秦国另一名将王龁在长平跟廉颇对峙三年仅取得小胜,并未取得大的进展
,白起到任后两个月内就扭转局面全歼了赵军。在那个时代白起是一个让六国瑟瑟发抖的名字,
白起位列
“战国四大名将”实至名归!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李牧
是战国末期的赵国名将,在他所处的时代秦国已经一家独大,列国均无力抵抗秦军,秦国统一天下似乎已经是时间问题。然而李牧却横空出世,
他有着“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的超凡能力和英雄气概
。他是赵国乃至东方六国此时唯一可以支撑危局的良将,最终秦国因为战场上无法战胜李牧,改用反间计。赵王听信
谗言
夺取了李牧的兵权将其杀害。
"李牧死,赵国亡"
李牧是战国末年东方六国最杰出的将领,他屡次以弱胜强、重创敌军而未尝败,显示了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前期在赵国北方代地防范匈奴,他开创性的使用以步兵兵团全歼骑兵兵团,从此赵国北部疆域无忧。
后期在赵国对秦国战场形势恶化以后,李牧又率军驰援抗秦战场,李牧先是在“肥之战”中阵斩秦国大将桓齮,大败秦军。又在”番吾之战“中连续击溃两路秦军的进攻。
李牧率领赵军面对此时兵力明显占优的秦军主将王翦、杨端和等人都不落下风
。奈何此时赵国乃至整个东方六国都已经江河日下,赵王迁又听信谗言自毁长城,李牧的悲惨遭遇令后人无不扼腕叹恨。他的军事指挥艺术超越了时代,水平远超六国的名将,即便强如王翦也没能在他面前占丝毫便宜。
李牧位列“战国四大名将”当之无愧!
反观廉颇、王翦二人,虽然都是当世之名将,却未能做到超越所处时代其他将领,并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前文已经说过“长平之战”中秦国另一名将王龁在长平跟廉颇对峙三年。
“长平之战”前期廉颇指挥下的赵军数战不利,一线阵地丢失许多据点,可以说是损兵折将。
此后廉颇依托有利地形,命令士兵固守营垒,稳固住了防线。此时的赵军兵力上对比秦军并未处于劣势,廉颇却屡次败在
王龁手上,而王龁根据能力仅仅是白起的副将。试问如果廉颇可以位列
“战国四大名将”为何
王龁不可以?还有就是廉颇的优秀战绩主要体现在对燕国的战场上,然而在廉颇被解除兵权后,取代廉颇的
庞暖、李牧等人表现依然优异,即便在赵军中廉颇也不具有不可取代的地位。
同廉颇一样,秦国王翦在秦军中也不具备
不可取代的地位,王翦在战国末期,此时秦国疆域、人口、兵力几乎达到东方六国的总和,六国之间又离心离德征战不断,秦国对六国中任何一国都具备压倒性优势,
此时秦国统一六国只是时间问题。
况且王翦在正面对阵李牧的战场上并未占据优势,他统帅兵力占优的秦军依然没有战胜李牧,这让他“四大名将”的称号打了些折扣,
王翦也没有做到
实力完全超越同时代的其他名将
战国时期是一个名将辈出时代,白起、李牧都是他们所处时代的佼佼者,廉颇、王翦二人与他们相比稍逊一筹。
战国时期还有其他几位超越时代的顶级名将,我们放在下一篇文章再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