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此文仅对所列邮票发行后的市场进行介绍,不涉及任何邮票主题、画面的解读,请勿牵强附会。

六十年代后期集邮进入全面禁止的时代,直到1979年8月中国邮票总公司成立,集邮活动开始爆发性增长,集邮者也从1980年的10多万人,发展到了1990年800多万人,成为当时最普遍的文化收藏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面对空前发展,邮票市场也从简单的集邮者互换壮大成商业化的炒作,在股市诞生前,邮市是国内参与人数最多的投资市场。

这种繁荣之下,邮票发行机构自然不会无动于衷,一方面邮票发行要满足日常邮政业务的大量使用,另一方面则要填补市场所需的众多“货源”,提供巨量交易的基本筹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80年之后邮票市场几经起伏,部分邮票也成为市场牛熊转变的标志,虽然它们的出现不是市场走向改变的主因,但因其发行后参与人数众多、造成的影响之大,也一直被经历过的集邮者们刻印在了不好的记忆里。

今天就为大家带来几套曾经深深伤害过集邮者们的邮票,一起感受下当年市场中那些起落沉浮。

1985年5月24日《熊猫》小型张

邮票志号:T106

邮票名称:拯危继绝

设计者:邓锡清

原画作者:吴作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83年5月开始,我国出现大面积箭竹开花死亡事件,致使当地大熊猫出现了严重的粮食问题。经各大媒体报道后,社会上纷纷为拯救国宝出钱出力。

在此背景下,经过多位大师打造的《熊猫》邮票孕育而生,当时正处于集邮快速上升的时期,加之不少香港邮商杀入到内地邮市,新中国第一枚《熊猫》小型张的发行也受到了各地集邮者的强烈期盼,甚至不少大邮商都拿到了型张的巨量订单。

邮票发行后,邮电部从这套邮票的销售收入中拿出了10万元捐赠给中国野生保护协会,而高达1266.83万枚的发行量公布后,也直接震碎了邮票市场的承受力,当时前一枚小型张《梅花》的发行量仅为291.48万枚,之后的小型张《白鹤》也只有508.82万枚,这样的千万数字可想而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没有赔钱概念的小型张,在《熊猫》身上翻了车,预订单被大量取消,不少高价购入这枚小型张的集邮者被深深套牢。

虽然《熊猫》没有改变国内集邮快速发展的方向,但这次也可以看到发行局在可观的收入面前,是如何放弃市场承受力的。

1992年1月25日《壬申年》

邮票志号:1992-1

设计者:(2-1)曹鸿年、(2-2)许彦博、王振华

雕刻着:呼振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受到1980年一轮猴票的影响,二轮猴让无数集邮者和投资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所有人都认为,已经错过了一轮猴票,绝不能再错过第二个。

于是大量资金涌入到购买二轮猴票的投资浪潮中,一些邮市甚至出现有多少就收多少投资者,不过很快大家发现一个问题:买不完,根本买不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发行量公布后,二轮猴成为邮票中最大的讽刺,高达2亿的发行量也成为建国之后纪特邮票中的顶峰,时至今日都没有几套纪特邮票可以超越。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金箔小型张

邮票志号:1997-10

设计者:任宇、王虎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逢1997年大牛市,香港回归这个大话题再次点燃了所有人对邮票的热情,新中国第一枚金箔邮票,前期又是那样的一票难求,面值50元的邮票集邮总公司加了个册子直接卖到120元,部分地区还必须拥有一定额度的邮储存款才能有资格购买。

就这样,大家再次遭到辛辛苦苦排队购买的小型张被刺,2000万发行量直接让其彻底失宠。直到两年后的2000年,邮政还将库存的481.2万枚小型张拿出,加了个“特”字后再次进行出售,足见当时饱和到了何种程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1985年至今还有不少类似的收割现象,如1994年的《中国古塔》小全张,2020年的《抗击疫情》邮票,以及2016年大张旗鼓宣传的四轮《丙申年》猴邮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每一次的收割都打破了大多数人所认为的常规经验,消息的不对等和发行量的滞后公布,让本该起到正向宣传作用的大事件邮票,成为许多人所厌弃的印刷品。

正如《中国邮票史》中介绍1985年至1990年集邮发展时所说的那样:1990年全国集邮业务保持了持续、稳步、健康发展的局面,全年业务总收入达3.7亿元,比1989年增长19%,其中上海、辽宁、北京、广东、四川5省市集邮业务收入超过2000万元,1991年全国集邮业务收入超过6.3亿元,比1990年增长7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发行局看来,收入年年增长才是持续稳步健康的发展,至于期间市场如何消化这么多邮票、邮票印刷质量如何提高、集邮这个爱好如何发展,似乎不在考虑范围内了。

参考文献:

[1]《中国邮票史》2004年12月第一版

[2]《新中国邮票七十年》2019年4月第一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