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黄河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根源性、灵魂性、包容性、忠诚性、原创性、可持续性特征。全面认识和把握这些特征,有利于我们坚定文化自信,保护生态环境。在保护、传承、弘扬和创新黄河文化方面要谋划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系统打造代表黄河六大特征的典型地标,以传统艺术和现代艺术相结合的形式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以具体行动激励全社会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谱写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
这段文字主要强调的是()。
A. 黄河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B. 黄河文化具有可持续性的特征
C. 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
D. 黄河文化的保护、传承、弘扬和创新
2.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各种智能化、无人化的武器系统已经使战争加速向算法化、非接触化和芯片化发展,战场上“无人力量”代替“有生力量”展开面对面的直接拼杀,已经成为可以预见的发展趋势。借助“云”大脑“管”神经“端”器官,通过融合人类生物 DNA和数字 DNA,使得人可以非现场、非直观、非接触地实施作战行动,从而显著降低人类作战的生命成本,更快捷更精准地达成作战目的。这种战场无人化的发展趋势并不是对战争中“人”的否定,相反,这是“人”在更广阔的领域和更高的层次上发挥作用的结果。
这段文字接下来最可能讲的是()。
A. 战争无人化实现的技术条件
B. 智能化战争中“人”的价值体现
C. “无人力量”在智能化战争中的优势
D. 智能化战争中人机融合的发展趋势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早上出门的时候,他看到建筑工地上的挖掘机、装载机和十几辆翻斗车正在工作人员的指挥下挖土
B.我们说话写文章,在把零散的词语串成一个个可以用来传递信息、完成交际任务的句子的时候,是需要遵循一定的语法规律的
C.随着网络技术迅猛发展对信息流通形式形成的巨大刺激,产生了网络互动这个平台,开拓了民意表达的公共空间,增强了政府和人民的良性互动
D. 素有“庐山第一景”之称的石门涧,是庐山的西大门。这里一年四季泉水叮咚,鸟语花香,青松翠柏,云蒸雾绕
4.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小明不明白,为什么要辛辛苦苦读书?更不明白,怎么样把书读好?
B. 面对赤壁古战场,苏轼感叹万千,唱出“大江东去”;根据历史记载,杜牧借古讽今,吟成《阿房宫赋》。
C.专家一致认为:世界经济复苏有两个支柱:一是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一是亚洲经济体的引领。
D.李煜的词“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用“一江春水”比喻愁之多,愁之绵绵无尽,生动形象。
5. 给下面一段文字的结尾选择一个恰当的句子()。
其实,寂寞给人的不仅是真实,而且也是一种锤炼,一种感情与思想的升华。有时,寂寞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取得非凡成就的人,
A. 往往都是最有才能的人,又都是最耐得住寂寞的人
B. 往往是固然最有才能,但首先最能耐得住寂寞的人
C. 往往倒不是最有才能的人,而是最耐得住寂寞的人
D. 往往是那些首先具有才能,其次还耐得住寂寞的
答案解析
1.答案D
解析:文段开篇指出黄河文化具有的多种特征,紧接着论述全面认识和把握黄河文化特征对坚定文化自信,保护生态环境的好处,之后通过对策标志词“要”具体论述保护、传承、弘扬和创新黄河文化方面的做法,并指出这些对策实施后可带来的意义,故文段重点强调在保护、传承、弘扬和创新黄河文化方面的对策,对应 D 项。A 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对应文段首句话题引入部分的内容,非重点,排除;B 项,“具有可持续性的特征”对应文段首句话题引入部分的内容,非重点,且为黄河文化众多特征中的一部分,表述片面,排除;C 项,“讲好‘黄河故事’”仅能对应文段多个对策中的一部分,表述片面,排除。故本题答案为 D。
2.答案B
解析:本题为接语选择题,重点关注尾句。文段开篇提出观点,即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战场无人化将成为趋势。随后通过“借助‘云’大脑……达成作战目的”阐述如何实现战场无人化以及“无人力量”在智能化战争中的优势。最后指出战场无人化的发展趋势并不是对战争中“人”的否定,而是“人”在更广阔的领域和更高的层次上发挥作用的结果。因此,文段接下来应结合尾句内容继续阐述,战场无人化中“人”是如何实现价值的,即智能化战争中“人”的价值体现,对应 B 项。A 项:“战争无人化实现的技术条件”对应文段“借助‘云’大脑……实施作战行动”,为文段已经论述过的内容,下文不会再论述,排除;C 项:“‘无人力量’在智能化战争中的优势”对应文段“使得人可以非现场……达成作战目的”,为文段已经论述过的内容,下文不会再论述,排除;D 项:“人机融合的发展趋势”文段并未提及,无中生有,排除。故本题答案为 B。
3.答案B
解析:A“挖掘机”“装载机”“翻斗车”不会在人的“指挥”下工作,应将“指挥”改为“操纵”。C 搭配不当,前一分句改为“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对信息流通形式形成
了巨大刺激”,“开拓”前加“这一平台”。D“这里”“青松翠柏”主谓搭配不当。故本题答案为 B。
4.答案B
解析:A 句中“不明白”之后应是陈述句不应是疑问句,所以两个问号应一为
逗号一为句号,C 句第二个冒号应为逗号,冒号不能连续使用。D 句去掉引文的句号,引号后可用逗号。故本题答案为 B。
5.答案B
解析:本语段的题旨是取得成就要耐得住寂寞。A 句把“才能”与“耐得寂寞”
并列,未能突出本语段强调的重点。C 句内容不够合理,为了突出“耐得寂寞”而否认了“才能”的作用。D 句中把“耐得寂寞”放在第二位,未能突出本语段的中心。故本题答案为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