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青藏高原的风,刮过察汗乌苏河的两岸,卷起沉积千年的黄土。

20世纪90年代,我国考古队在青海血渭河附近对“九层妖塔”展开发掘行动。这可是号称“探墓界王炸”的古墓——血渭一号大墓,几乎所有人都对其中的古董和历史价值充满了期待。

可工程刚进行了没多久,负责人就直接喊停,一时间人心惶惶,各种谣言四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血渭一号大墓究竟是谁的墓穴?为何考古专家只挖了两层就“歇手不干”,直到今天都没有完全挖掘呢?

传说中的九层妖塔

故事要从1982年说起。都兰县牧民最早发现了察汗乌苏河两岸的大片古墓群。这些墓安静地伫立在黄土台地之上,同时间斗智斗勇了上千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其中规模最大、封土堆形制独特的“血渭一号大墓”却成了当地人眼中的神墓。这座墓高大雄伟,从远处看上去像极了层层叠加的金字塔,随着传说越来越广,当地人将这里称作“九层妖楼”。

直到后来,一本《鬼吹灯》将这一传奇墓葬加入了摸金搬山的探险历程,又被众多导演这样神秘的形象搬上了银幕,“九层妖塔”的名号就这么响彻两大江南北。

1996年,考古工作者正式对热水墓群展开调查,确认其学名为“血渭一号大墓”。这座墓的发现算得上是我国考古史上的里程碑。

至于为什么当地人给这个墓葬取名“九层妖塔”?还得从墓的结构说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考古人员在发掘过程中发现,这座墓葬在表面之下由九层木构层层叠加而成,每一层之间有明显的间隔,形成了独特的“层塔”式建筑。

每层横木之间的间距大约一米,整整九层,像是一个精密设计的陷阱。这种设计不仅在我国少见,在世界范围内也绝对是独一份。

至于为什么这么设计也是众说纷纭,一部分专家认为九层结构像是古代的“防盗措施”。

毕竟自古以来都不乏盗墓贼,为了窃取墓室内的宝藏,官盗和民间盗墓屡禁不止,墓的主人显然是想用这样的设计来震慑盗墓贼。

但也有一部分考古学家分析,这种构造可能是为了分散重量,避免坍塌。至于是否真有灵异故事,学界倒是保持理性态度只认为这是古代高超工程技术的体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考古学家们来说,这个属于初唐吐谷浑王室的墓葬最大意义在于填补历史空白。

一旦弄明白了墓葬里面的这种细节,唐朝与吐谷浑的恩怨纠葛将会如同一幅历史画卷一般展现在人面前。

吐谷浑的荣耀:墓主是何方神圣?

吐谷浑是我国古代青藏高原上的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强盛时控制了青海道,是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从墓葬的年代和出土文物推测,这里埋葬的是一位吐谷浑王室成员。

考古队在墓室中发现了两具人骨,一男一女,男性年约50至60岁,女性约40岁。考古学家们从人骨的配饰上发现了一枚藏文印章,但由于时间太久,很多字迹已经辨认不清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考古学家利用工业CT扫描技术,对印章上的文字进行了三维重建,最终才确认藏文印章的内容。经过相关专家的解读,这枚印章上的内容是“外甥阿柴王之印”。

结合文献记载,拥有这枚印章之人是吐谷浑王莫贺吐浑可汗。莫贺吐浑可汗可不是一般的历史人物。他所处的8世纪正是丝绸之路青海道繁盛之时。

再加上莫贺吐浑的身份也有些复杂。他的母亲是吐蕃公主,吐谷浑在当时不仅是丝路贸易的重要中转站,也是唐朝、吐蕃和其他少数民族政权的交汇点。

古墓中出土的文物也印证了这一点。血渭一号大墓里挖出了大量中原、波斯、中亚的珍贵文物,丝绸残片、黄金饰品和玻璃器皿十分丰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些东西见证了青海道曾经的繁华。在上千年前之前,这片土地曾经驮着来自波斯的香料、中原的瓷器和欧洲的琉璃,在丝绸之路上络绎不绝。

考古队还在墓葬中发现了木棺、祭祀建筑和殉牲坑。这些发现帮助历史学家进一步确认了青海道在唐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地位。

最有价值的其实是墓葬中发现的大量丝绸残片。这些残片来自中原汉地、中亚和西亚,工艺复杂、纹样各异。尤其是其中的“波斯文字锦”,这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确证的八世纪波斯文字锦

通过这些出土物品,都能看出吐谷浑与唐朝乃至欧亚大陆直接有着深厚的文化联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了9层的诡异造型之外,这座墓还被确认为木石结构的多室墓,墓园建筑呈梯形,殉牲坑中的马骨架姿态各异,有的还带着被巨石击穿的痕迹。这都说明当时的人们极为重视墓葬的等级和仪式感。

考古学家指出,墓葬的设计还反映了吐谷浑人对天地的理解。从高耸的九层到深埋地下的地宫,这种布局或许暗含了吐谷浑人对生死斗理念:死亡并非终结,而是通往更高境界的一种方式。

挖到一半为何停工?

真实的原因根本就没有网上传的那么邪乎,越是如此重要的文物就越得小心翼翼地对待。

我们的考古界曾经就在这方面吃过大亏。上世纪70年代明定陵的挖掘中,大量丝绸、棺椁因技术问题,而受到了严重破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一教训时刻提醒着考古专家们,考古这工作一旦开启,便没有回头路可走了。血渭一号大墓的第二层清理过程中,大量动物骨骼、精致丝绸和木制品让考古学家们意识到,这座古墓埋藏着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宝。如果贸然继续,后续保存难度可能会超出控制范围。

虽然对血渭1号大墓进行挖掘时已经是上世纪90年代,但依然有许多技术并不是十分完善。

再加上血渭一号大墓内部的构造复杂,不仅规模宏大,墓室的木石结构也和传统墓葬完全不同。层层叠叠的墓室,让人联想到天书,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坍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对第一、二层进行挖掘时,考古队就已经面临了许多技术上的困难,棚木年轮测定和三维成像技术的支持,根本就不能完全保证墓葬深层结构的安全。

而且这些年考古学家,从来就没有放弃过对血渭一号大墓的研究,每一次重新启动都伴随着重要的考古发现。

2018年抢救性发掘中,专家们探明了完整的墓园建筑与祭祀场所,并从里面发现了大量精美的文物与珍贵的历史遗迹。2021-2022年的清理,更是进一步揭开了墓室形制与营建方式的秘密。

至于网络上流传的种种猜测,许多是对第2层进行发掘时毛骨悚然场景的想象和艺术加工。考古学家们在大墓的第2层发现了大量的动物干尸,牦牛、黄牛、绵羊甚至叫不上名字的珍稀动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些尸骨分层堆放,有一部分骸骨的摆放形态看上去充满仪式感。

有人猜测,这是吐谷浑王室在墓葬中进行祭祀的体现,象征财富和权力。也有人认为,这可能和宗教信仰有关,涉及灵魂升天或镇压邪灵的目的。

谣言总是越传越离谱,特别是当地居民得知考古队挖掘出大量的动物干尸后。

有关于9层妖塔的传说就像长了翅膀一般在当地越传越疯狂。到后来几乎已经真假难辨,越来越多的当地居民认为这些动物并非普通陪葬品,而是用来镇压墓中妖邪之物的“封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种神秘气息为血渭一号大墓增添了许多故事,但也确实给考古工作许许多多的麻烦。

为了防止考古队在挖掘过程中触怒了“神灵”,当地民众数次聚集反对,想方设法也有阻止考古队继续行动。

再加上之后小说和影视作品的渲染,人们对这个墓葬的好奇心和神秘感越来越重,久而久之就成了现在这个模样。

其实血渭一号大墓挖掘停止的最根本原因,还是限于当时的资源和技术条件。考古学家在墓室中安装了监测设备,发现温度、湿度等环境变化都会对遗存造成不可逆的破坏。

如果继续挖掘,不仅可能损坏出土的文物,还能让整座墓室在空气的侵蚀下逐渐消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考古发掘是不可逆的。一旦打开,埋藏千年的环境会被彻底改变,很多重要的信息可能因此丢失。与其冒险发掘,不如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对墓葬进行非破坏性检测。

专家们的选择是基于保护优先,而不是急功近利。

还是那句话,时代的限制太重了!考古队虽使用了工业CT、三维建模等技术,但设备精度和数据处理能力尚不足以完全复原墓室的内部全貌,许多谜团只能暂时搁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尾

血渭一号大墓如今仍然静静地躺在青海的黄土之下,见证着时间的流转。它更像是一部深埋的历史档案,诉说着唐朝与吐谷浑的交流,以及丝绸之路青海道的繁荣与辉煌。

九层妖塔是否还有更大的秘密等待揭开?考古的答案或许会迟到,但绝对不会缺席。随着我国考古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一定能走入这座古墓的最深处,找到那些未曾解开的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