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博时空/文 文博时空 作者 翟德芳 到访邯郸,本来拟定的目标是赵邯郸故城和响堂山石窟,但在邯郸寻找博物馆的地址时,意外地发现这里还有一个北朝考古博物馆。对于北朝,我自己是不甚了了的。因为大学时,通史课中北朝的内容就是草草而过,后来的自己阅读,也是更多地偏重于南朝,觉得南朝文化发达,人物优雅,北朝粗犷不文。所以此刻见到有这样的博物馆,我的兴趣一下子就提起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北朝考古博物馆

北朝考古博物馆位于邯郸旁边的磁县。在磁县的东南部区域,有南北绵延达 15 公里、东西约 14 公里的古代墓群,过去认为这是所谓的“曹操七十二疑冢”,其实这些墓葬是北朝东魏、北齐时期的帝王及皇族的墓群,与曹操无任何关系。1988 年,北朝墓群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几十年的发掘中,墓群内出土大量的瓷器、金银器、陶俑、墓志铭和壁画等,成为研究北朝历史文化的珍贵实物资料,依托这些资料,才有 2020 年北朝考古博物馆的成立。我驱车数十公里,专门来到这家博物馆,徜徉在海量的北朝文物中,增加了许多的知识。

01

何谓北朝

北朝(439—581),指中国西晋十六国之后存在于北方的五个朝代,包括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这五个朝代与南方地区在东晋灭亡后相继出现的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即南朝)对峙,合称南北朝。唐朝官修正史,尊奉南北朝共为正统,所以“二十四史”中分别有《南史》《北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北朝青石螭首

北魏是鲜卑拓跋部所建,又称元魏。公元 395 年至 439 年,北魏击灭后燕、后秦、大夏、北凉、西秦、北燕等割据势力,统一北方。493 年,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大举推行汉化改革。后来,北魏统治者日益腐化,吏治败坏,激发六镇起义,北魏内乱迭起,权力落入高欢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北魏时期全图

永熙三年(534),北魏孝武帝元修从洛阳逃至长安,投靠北魏将领、鲜卑化的匈奴人宇文泰。次年宇文泰杀孝武帝,立孝文帝的孙子南阳王元宝炬为帝,史称西魏,政权实由宇文泰掌握。元宝炬即魏文昭帝,改元大统。大统十七年(551),元宝炬死,长子元钦嗣位。三年后元钦被宇文泰所废,不久被毒死,元宝炬四子元廓即位,是为恭帝。宇文泰在西魏推行胡化运动,元廓被迫改回拓跋之姓。魏恭帝三年(556),宇文泰病死,其侄宇文护承继。次年宇文护迫使魏恭帝禅位于宇文泰之子宇文觉,西魏灭亡。

孝武帝元修投奔宇文泰之后,高欢拥立年仅十一岁的北魏孝文帝的曾孙元善见为帝,即孝静帝,东魏开始。550 年,孝静帝被迫禅位于高欢之子高洋,东魏灭亡。高洋即帝位后,改国号为齐,建元天保,建都邺城(今河北临漳),史称北齐。不过北齐皇室却是个疯魔家族,在统治时间里,几任帝王纵欲乱伦、内斗不断,高齐王朝因此成为历史上著名的“禽兽王朝”。由于严重的胡汉矛盾以及后主高纬诱杀大将斛律光、赐死兰陵王高长恭,北齐王朝自毁长城,迅速衰弱,于 577 年被北周攻灭,享国仅有28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高洋墓中的俑阵

西魏恭帝四年初,宇文护废西魏恭帝,立宇文泰之子宇文觉为帝,国号周,建都于长安(今陕西西安),史称北周。九月,宇文护杀宇文觉,立宇文毓为帝。武成二年(560),宇文护又毒死宇文毓,立宇文邕为帝。建德元年(572),宇文邕除掉宇文护,亲掌朝政,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建德六年,北周灭北齐,统一北方。大象二年(580)五月十一日,北周宣帝宇文赟病死,继位的静帝宇文衍年幼,左丞相杨坚专政。581 年,杨坚受禅代周称帝,改国号为隋,北周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北朝考古博物馆展陈主题

北朝结束了中国从西晋的八王之乱起将近150年的中原混战局面。后世的隋唐两朝的开国皇帝都是北朝权贵,他们在军事、政治的各个领域都沿袭北朝的制度并加以发展和创新,奠定了隋唐大一统、大融合的基础。北朝考古博物馆展陈的名称就是“走向隋唐:东魏北齐文化艺术集萃”,陈列内容也很好地体现了历史发展的面貌。

02

北朝的经济与生活

磁县北朝墓群出土的众多物质文化材料不仅反映出当时邺城地区上流社会追求奢侈享受与高档文化的生活场景,也让我们了解到普通民众的生活状况,包括社会生产、生活起居、文化艺术、宗教信仰等多个方面,而那些极具中国和西亚文化特色的装饰纹图、乐舞图像、骆驼胡俑及罗马拜占廷金币等,生动地再现了当时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繁盛场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茹茹公主墓出土的金冠饰

北朝时期上层变动频繁,但社会经济和对外交流续有发展。北魏统一北方后,经过各族人民长期的辛勤劳动和共同努力,生产关系得到了调整,生产有明显的发展。东魏北齐时期,农业、盐铁业、陶瓷制造业等各方面的发展,使得北齐成为三强鼎立时代最为富庶的国家。东魏北齐承袭北魏时期的均田制,脱离军镇制度,实现兵农分离,同时还实行“禁烧”,保护草原和植被,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东魏至北齐前期,继承北魏孝文帝创立的均田制,农业生产相对稳定。中国古人向来视“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为生产繁荣的标志。东魏北齐时期墓葬中有一类较为特殊的随葬品,包括马、牛、羊、猪、狗、鸡等,这类模型明器在墓葬中出现,表达着当时人祈求物产丰富的美好愿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北魏司马金龙墓出土的驮粮驴

陶瓷器生产的大发展是东魏北齐时期手工业的一大特色,这一时期不仅在北方低温铅釉陶基础上发展出新型的单色和双色铅釉白胎器,从南方传入的青瓷技术也在北方地区实现本土化,直接促成了北方白瓷体系的形成和隋唐时期三彩器的盛行。邺城地区是北方陶瓷业发展的重要中心之一,目前发现窑址以临漳(邺城)曹村窑、磁县贾壁窑、峰峰临水窑、安阳相州窑等为代表。这些北朝窑址和产品的发现,反映出北方地区陶瓷制造业的复兴和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北齐库狄迥洛墓出土的黄釉莲花尊

北朝时期,邺城是东魏和北齐的帝都所在地,城市布局开创中国古代都城模范,是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都会,和南北方地区以及周边国家都有贸易往来,以邺城为起点的丝绸之路,穿越山西、陕西、甘肃等地,一直通到古罗马,成为古代通商贸易的典范。

当时受外来影响,高足家具逐渐盛行,与之对应的是,生活用器从扁平向纵高方向发展,生活用器从铜器、陶器、釉陶器向瓷器转变,玻璃器、金银器在上层社会的生活中日趋流行。而衣冠服饰方面,北朝的统治者易胡服、着汉装,从帝王到官吏,均穿上了以宽袍大袖、高冠危履为主要特征的褒衣博带式服装,不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着主要仍是轻便简捷的便装。同时,牛车和步舆成为该时期贵族出行的流行交通工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北朝时期的陶牛车

03

北朝的文化与艺术

北朝时,社会动荡不安,但却是中国文化艺术的大发展时期,成就辉煌。这些文化成就在中国文化艺术发展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北朝文学以诗歌、骈文和小说为主要形式。其中,诗歌以清新脱俗、意境深远为主要特点,著名的《敕勒歌》、《木兰诗》等作品就是杰出的代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司马金龙墓出土的漆画屏风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北魏时期的屋形佛龛

北朝佛教发达。云冈石窟、龙门石窟、敦煌莫高窟、麦积山石窟、天龙山石窟等是佛教雕塑的杰出代表。石窟艺术最雄伟的是云冈 20 窟的座像。佛像容貌丰满,两肩宽厚,衣褶线条紧贴身躯,庄严中寓有慈祥,表现出佛陀的胸怀气度。北齐人口仅有 2000 万,寺院却有三四万所,僧尼达两三百万众,仅邺城一地,就有 4000 余座寺院,其中 43 所是皇家寺院,其时开凿的石窟遍布今山河四省。佛教掌握庞大的人口和财产,对政权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拖累和威胁。于是才有北周建德三年(574)周武帝宇文邕的毁佛之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北齐高润墓出土的各类陶俑

墓葬中出土的陶俑也反映了当时高超的雕塑艺术。出土的陶人俑、动物俑、镇墓兽逼真传神,各种身份特征鲜明。陶俑中除了汉人外,还有不少身材魁梧、高鼻梁的“鲜卑人”和头发卷曲、眼窝深陷的“西域人”,这也印证了北朝是一个民族大融合、大发展的特殊时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北齐库狄迥洛墓出土的胡人舞俑

许多北朝贵族墓葬都绘有壁画,如湾漳壁画墓、茹茹公主墓、高润墓、元祜墓和高孝绪墓等。这些墓的壁画多彩绘在墓道、墓室、墓顶等处,内容主要有出行图、升仙图、狩猎图、宴饮图、鼓吹图及天象图等。墓葬壁画初期以草原风格为主,后汲取中原优长,融合西域画风,兼容并蓄,形成特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北齐徐显秀墓墓门壁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高洋墓墓道壁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高洋墓墓门上方壁画

其中的高洋墓墓道东西两壁分别绘 53 人组成的仪仗队列,以青龙、白虎为先导,从墓里向外徐徐行进。队列上方的天空位置,有祥禽、瑞兽、流云、莲花。两壁画面构图对称,人物大小与真人相当。所绘仪仗中,有的应属皇帝专用卤簿仪仗。墓道地面有地画,中间为南北向等间距的 14 朵大莲花,两侧为忍冬、莲花构成的二方连续纹样。甬道和墓室内的壁画绘人物、神兽、动物等。甬道南端的门墙上绘一高达5米的伫立大朱雀,两侧有神兽、羽兔、莲花。墓室顶部绘天象图,由天河、星宿组成。高洋墓的壁画被专家称赞为:“壁画之巨,内容之丰富,技艺之精湛,气韵之生动,艺术水平之高超前所未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北魏司马金龙墓墓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北齐高润墓墓志(局部)

北朝的书法也很出色。我在《云峰山上观神品》一文中曾介绍过北魏时的书法名家郑道昭,他的书法作品主要保留在山东莱州云峰山的天然岩石上。其书法结构严谨,笔势厚重,道劲有力。在磁县北朝墓群中也出土了不少的墓志,其书法也处于很高的水准。这里出土的北朝墓志一般为青石,多为方形,有志有盖。盖上一般为篆书体,志上多为魏碑体。其书体风格多样,朴拙险峻,舒畅流丽,具有很高的书法艺术价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 | 翟德芳

排版 | 小谢

设计 | 尹莉莎

版权与免责:以上作品(包括文、图、音视频)版权归发布者【文博时空】所有。本App为发布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服务,不代表经观的观点和构成投资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