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近日,刚刚向匈牙利总统欧尔班展示中国军备的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因为突然送进医院,引得全世界的关注。
之所以如此,因为时间刚好跟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同期,也因为此前公开在俄乌冲突中质疑“乌克兰在克里米亚的主权”,让世界各地的人们不禁想起这个国家多灾多难的历史。
在民族矛盾激烈的巴尔干地区,一直流传一句“常识认知”。那就是能整合巴尔干地区的人,除了几百年前的中欧帝国,近代的奥匈帝国、南斯拉夫,也就只有铁托了。
铁托,这个在我们的历史课本中耳熟能详的名字,世人也赠他颇为响亮的称号“巴尔干之虎”。
但相对于苏联来说,南斯拉夫的解体却显得“谈资不足”。因为似乎很少人会在钢铁联盟之下,想起另一个红色大国南斯拉夫的毁灭原因。
人们往往喜欢以“1+1>2”这以说法来表现两个事件的重要性。同样的,如果以南斯拉夫的毁灭原因代入到这一原因的话,同样的问题,更有着翻倍的可能。这个红色大国的崩塌,其实早在铁托此前就已经注定。
巴尔干上的各个民族
为什么说,能让巴尔干地区整合成为铁板一块的,只有巴尔干地区的封建统治者和铁托呢?
这里,咱们需要先看一看巴尔干的历史,以及各个民族的产生。
在历史上,巴尔干半岛的历史几乎涵盖了古代地中海文明、中世欧洲大型帝国、近代民族公国以及20世纪民族国家。
其中各个民族的起源及发展皆与巴尔干历史演变紧密相关。往前追溯久一点,这里也是算是“兵家必争之地”,但同时却又是“适合定居之地”。为何会如此矛盾?不是说兵家必争之地战乱频繁吗?为何适合定居?
一方面:巴尔干半岛是位于东欧的重要联系地带,可看作是中欧封建大国“征东”的要道。巴尔干半岛地处东西交通要道,扼守欧亚大陆的入口,控制着贸易路线,这决定了其战略价值,吸引了历史上各个帝国的竞争和争夺。
古代罗马、拜占庭、土耳其等都试图统治巴尔干半岛,以控制这些交通要道和贸易路线。
这也导致了巴尔干历史上频繁的战争,民族与国家的更替。巴尔干地区因此也被视为“兵家必争之地”。
但另一方面,巴尔干半岛也以其地理条件优势,成为重要的居住和发展空间。这里拥有肥沃的土地、温暖的气候,适宜农业生产。古代就存在着较为发达的农业聚居地带,马其顿王国曾经就以这里作为发展基础向四周扩散。
中世纪、近代也形成了许多公国,如希腊国家、保加利亚王国等,这些都依托于发达的农业经济。
1990年代各民族国家也以农业为基础,实现了快速发展。
而战争也带来了巴尔干地区的政权更迭,只要政权更迭的够快,那么“移民实边”的政策实际上能取得的效果,也就只有让巴尔干半岛这块地盘变得越来越多祖上都有矛盾的民族。
古代巴尔干半岛先后属于古希腊、迪尔米西亚王国和罗马帝国等这些地中海文明的统治,虽说经历稳定发展的和平时期,可以促使民族融合。但这种局面却属于巴尔干半岛的“奢望”。
到中世纪时期,巴尔干半岛先后被拜占庭帝国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控制。
但是,在奥斯曼帝国时期,这里的各个民族过的可都不算好,因为土耳其突厥人控制并压迫小民族,单单在1800年到1830年30年之间,较为著名的民族独立运动或者战争就爆发了超过4次,比如阿尔巴尼亚民族独立、塞尔维亚革命、波黑起义等。
就这些咱们现在可算是耳熟能详的名字,在当年可都算是巴尔干地区的“话事人”。
他们可以反抗土耳其人,也会因为矛盾而互相兼并。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趁着战败国奥斯曼帝国开始病的时候,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斯拉夫人联合起来要了土耳其人在巴尔干半岛的命,他们联合建立了一个新的王国,即后来的南斯拉夫王国。
这也奠定了后来南斯拉夫的主要民族成分,即主体民族塞尔维亚人,第二大民族克罗地亚人。其余的,也包含了斯洛文尼亚、波斯尼亚、阿尔巴尼亚等斯拉夫民族。
他们相互之间,都有着或多或少的“历史仇恨”。如果说在南斯拉夫王国时期,他们就开始进入了蜜月时期,只能说是为时过早。以塞尔维亚人和克罗地亚人为例。
虽说都是同属南斯拉夫人的两大民族,但也存在一定的仇恨。
两族在历史上出现过冲突和争夺。
在中世纪,克罗地亚曾先后属于西禄瓦尼亚、马其顿王国等控制,发源于科索沃,率先取得巴尔干地区优势的塞尔维亚王国多次试图收归其领土,但被击败,损失最大。
此外,两族的文化差异较大。
克罗地亚人较为西欧化,而塞尔维亚人具有较强的南斯拉夫身份认同感。这种文化差异加强了两族的分离感和隔膜。
还有地域划分上的争议。两族居住的领土界限存在争议,双方都认为对方持有的领土属于自己民族的历史领土。这为后续的民族争夺和冲突埋下了前提。
政治争夺。两族在南斯拉夫王国内都经过了复杂的合并与分裂过程,形成了仅此一族的公国。最后就是宗教差异,克罗地亚人主要信奉天主教,而塞尔维亚人属东正教。宗教意识形态的差异增强了两族的分离感。
而这些矛盾,也会在二战期间进一步爆发。
1940年,德国帮助迟迟拿不下巴尔干地区的意大利入侵巴尔干,在沦陷后,克罗地亚人支持并加入了纳粹德国的行动,成为了轴心国的一个“独立成员”,即脱离南斯拉夫王国,被纳粹认可为独立国家。
但是也不仅仅是巴尔干地区的克罗地亚人与纳粹合作,还有保加利亚人,阿尔巴尼亚人等。而克罗地亚人的领土包括克罗地亚,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省。
在德国和意大利的帮助下,克罗地亚人也想要以自己为主体民族统一巴尔干地区。
但可惜的是,这里同时却还存在着他们的“世仇”塞尔维亚人建立起的对立阵营。
即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军,由南斯拉夫共产党领导,事实上当时的南斯拉夫共产党不仅仅一个塞尔维亚人共产党,还有马其顿共产党、斯洛文尼亚共产党等,也包括规模较小的克罗地亚共产党。
因为,除了塞尔维亚人以外,还有马其顿人、斯洛文尼亚人等都加入反法西斯运动,与第二大民族克罗地亚人缠斗。在这场解放运动中,马其顿共产党作为最先的领导,也将解放巴尔干的理想进一步扩散到当时地区的各个民族。
说到现在,恐怕大多数的朋友都会对巴尔干地区到底有多少个民族感觉到迷茫,这里我为朋友们总结一下。
以二战后建立的南斯拉夫联邦共和国各民族占有率为例,分别是塞尔维亚人占据38%、克罗地亚人占据23.5%、波斯尼亚人占据8.3%、蒙特內哥罗人占据5%、斯洛文尼亚人占据7%、马其顿人占据6.4%、阿尔巴尼亚人占据2.9%、匈牙利人占据2.1%、其他占据6.8%,比如希腊人、罗马尼亚人、保加利亚人。
单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巴尔干地区根本没有一个拥有绝对占有率的民族。之所以说在封建王朝之后,只有铁托能够让巴尔干铁板一块,是因为他真正做到了继承马其顿人倡导的一个概念,并在民族方面进一步发扬。
克罗地亚人铁托的民族政策
铁托在巴尔干地区是什么民族?其实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在南斯拉夫联邦共和国之前,应该是属于克罗地亚人,因为他出生在奥匈帝国克罗地亚的一个小村庄,父亲是克罗地亚人,母亲是斯洛文尼亚人。
但他在南斯拉夫的统治期间致力于维持各民族之间的平衡和团结,形成了他领导南斯拉夫时期相对稳定的一面。
因此获得了广泛的支持和尊重。
首先,铁托采用了民族融合政策,强调南斯拉夫人的统一性,而非各民族的区分。他倡导使用南斯拉夫语,推动南斯拉夫文化的交流。这有助于减轻民族间的隔膜,培养南斯拉夫人的认同感。其次,铁托继续推动各民族的经济交流和合作。
他发展了工业化,建设了交通网络,促进了商品与劳动力的流动。这有利于民族间的经济依赖和交往,减少地域隔离。
在地方治理方面,铁托保留了各民族的自治权,但又将实权集中到中央政府,达到了一定的民族一致。
阻断了民族分离主义的自由蔓延,缓解了以自治联邦主导地方治理政策来到的民族矛盾。
除此之外,铁托也利用宣传工具,强化南斯拉夫人的归属感和义务感,塑造南斯拉夫联邦共和国的正面形象,增强民族对国家的认同。
的确,在南斯拉夫的一代人中,有这样一个致力于巴尔干民族融合,又极具影响力的领袖,确实属于这个复杂地区的幸运。但问题是,如果下一代人,并不像铁托这样的话,怎么办?
1980年铁托逝世,在他逝去之后,南斯拉夫陷入了权力的真空以及民族矛盾的激化。
最早就是在铁托逝世前,南斯拉夫国内开始散发一种铁托被夫人架空,为克罗地亚人谋取利益的舆论。在他逝去之后,这一舆论直接爆发,更进一步激化了巴尔干地区各个民族的矛盾。
但如果有一个如铁托一样极具国民影响力的人继任的话,这一事件或许会满满的得到淡化。
但后续的发展显然没有。
以当时南斯拉夫国内保加利亚的南共领导人为例,从1984年开始,由托多尔日夫科夫领导的共产党政府开始实施强制同化土耳其少数民族的政策。当地土耳其人被要求改为保加利亚人的名字,否则就要离开该国。
这一政策也被施行与地区的其他小民族。一个在南斯拉夫国内仅有不超过5%占有率的保加利亚人,都已经是这般了,换到失去铁托平衡术的塞尔维亚人和克罗地亚人,这问题就更严重了。
如果再加上此时南斯拉夫外部的问题,那就属于是1+1>2,严重性翻倍了。
当巴尔干民族矛盾遇上西方肢解主义
意识形态的对立,即使是如今依旧存在。而历史也一次次证明,如果说意识形态对立是因为“政体”,那么只会存在于西方清教徒的“傲慢”与他国的对立。
但其实并非是因为政体,而是因为当你强大到足够能影响它们的利益时,它们就会想尽一切办法肢解你,入侵你,殖民你的经济。
如今俄乌冲突实际上是北约和俄罗斯的战争,就证明了这一点。摆脱这样对立的,只有两个选择,除非美国崩塌,不然俄罗斯继续被肢解。同样的,应用在南斯拉夫身上,也是能够对应。
在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中,西方国家入侵的南斯拉夫国内媒体,以舆论控制南斯拉夫民族矛盾的升级。
时不时的新闻能给你爆出来某某地区塞尔维亚人与哪个民族火并。并开始在南斯拉夫国内“物色下一代精英”,喊到自己国家“接受培训”。
注意了,我这里的接受培训是加引号的讽刺意味。
这样的手段,对于巴尔干地区的民族问题来说,无疑是摧毁南斯拉夫的“一记绝杀”。铁托在的时候,南斯拉夫人有着无比的自信,贝尔格莱德的开放以及繁华,即使是放在欧洲也毫不逊色。
但在铁托走了之后,南斯拉夫本身民族矛盾尖锐的情况下,进一步遭受到西方国家的舆论入侵,直至入侵市场,毁灭了自己的政治信仰,毁灭了一个属于南斯拉夫人共同的辉煌。
回过头再看看,巴尔干地区到如今就像是一个死循环。依旧“强撑着”的塞尔维亚,不仅总统武契奇在国外要饱受攻击,国内还要面对西方支持的科索沃独立。
要知道,那里可是塞尔维亚人的发源地啊!
西方人,凭什么,以什么资格,非要赶尽杀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