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2日上午,在省文保单位吉林市机器局旧址内,一场由历史人物吴大瀓铜像揭幕、表正书院重启、传承吴大澂爱国主义精神座谈会组成的系列文化活动隆重举行。此次活动旨在落实黄强书记视察“1881·吉林机器制造局展览馆”后的指示精神,深入挖掘、认真梳理、大力宣传吴大澂守土固边、推进革新等事迹,充分发挥在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砥砺奋进、开拓创新。市领导、省市文化学者及相关单位、新闻媒体出席了这次活动。

整场活动中,历史人物吴大澂无疑是整个活动的主角,而纵观吉林市的近代历史,就吴大澂的贡献而言,是担得起这个角色的。

清光绪六年(1880年),吴大澂以三品卿衔赴吉林城,协助吉林将军铭安办理宁古塔、三姓、珲春等“三边”事务。在吉林,他仿效淮湘军制,招募靖边军。另在图们江、松花江建水师营,在边防要处修建炮台以备沙俄。另外,吴大澂注重发展经济,招垦荒地,以民实边,事实上已经解除东北封禁制度,并开启了“闯关东”移民浪潮。

清光绪七年(1881年)六月十八日,吴大澂以战略的眼光预判了沙俄可能对中国东北发动进一步侵略,遂用“三边防务督办”的身份奏请清廷,在吉林城创设机器制造局,利用当地煤、铁、铅矿,制造枪支、火药和子弹,就地解决军队装备。

在奏折中,他写道:“吉林为国家根本重地,东北与俄境处处毗连,新建防军规模甫具,尚宜实力讲求,以期缓急可恃。目前所最要者,制造军火应设机厂,扼守要隘须筑炮台,二者皆久远之图,自当乘此间暇,及时兴举……吉省防军现已兼用后门枪炮,尚须征购求利器。然既用后门快枪,开花利炮,不能自制子弹,购运稽时,难乎为继。即洋药、铜帽亦须由他省机局转运到吉,道远费繁,终非常策。若在吉林城开设机厂,制造洋药铜帽,配合枪子炮弹,不独本省练军可以源源接济,并可兼顾黑龙江各军之用。

吴大澄的奏请得到清廷的批准,清光绪八年(1882年)三月东北第一家近代军火工厂在吉林城东大滩动工,并于次年九月竣工(两台蒸汽机等设备在几年后陆续配齐)。吉林机器局是吴大澂在吉林施政边防的大手笔,这座工厂规模宏大、规划科学,理念先进,其中部为厂房,西部为公务房,东部则是东北最早传播自然科学的官办培训学校——表正书院。要知道这些“第一”和“最早”是发生在腐朽没落的晚清时期,在经济条件落后的吉林城操办具有开创性的实事,在当时的阻力和难度可想而知。因而吉林机器局及其附属部门的设立于吴大澂是彪炳史册的功绩,于吉林人民则是光照后世的荣耀!

在教科书中,中国近代史以鸦片战争的爆发为起点,但是在吉林市地方史料中,通常将吉林机器局的创办时间——清光绪七年(1881年)当作吉林市近代史的开端。而吴大澂无疑是吉林近代史的揭幕人。凭他在吉林城的作为,用塑像的形式加以纪念和肯定,并借此对后来人给予教育和启示作用,进而实现一种思想,一种精神,一种文化的传承,吴大澂是担得起这份荣誉的!令人欣喜的是,时隔143年,在吉林市委、市政府的积极努力下,吴大澂的铜像出现在了吉林机器局旧址。

仔细想来,这世间值得被一方百姓津津乐道,并可以被永远投资并复利长久的,乃是先辈留下的那份自豪感——有些自豪来势如潮,却只是灿若焰火,而有些自豪则饱含坚韧与希冀,若美酒般历久弥香。由吴大澂创设机器局而为吉林市注入的那份自豪感,无疑属于后者。所幸寄托吴大澂的国富民强的拳拳希冀的那份坚韧,在吉林市历经百年跌宕,已在今朝实现。

于是,当后来人行走于机器局偶惹喧阗的院落,看到林间傲立的吴大澂铜像——他为在僻远的边疆城市创设这座近代工厂经历了怎样的曲折,忍受过怎样困苦,又有过怎样的据理力争和担当决断,足可化作扑面而来的凛冽劲风。伫立铜像之前,久久凝望之际,那风中便似有歌来,其旋律音韵足以让当代人扼腕感慨:

如果忘了流年萤火,等回忆碎了沉没;落在你心上的斑驳,那牵扯是我难舍;如果思念不曾遗落,眷念着回到最初一刻,宿命曾有过的温热,多想为你留着……

吴大澂铜像揭幕仪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吴大澂后人吴元京先生致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吴大澂后人吴元京先生与吉林省文化名人吴玉珩先生共同为铜像揭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来宾参观1881·吉林机器制造局展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吉林机器局旧址内的表正书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传承吴大澂爱国主义精神座谈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