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苍是汉文帝刘恒时期著名的丞相,也是在位时间最长的丞相。他在位十五年,占据了汉文帝执政的大部分,对汉朝当时的国策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然而最终张苍还是被刘恒罢相,回到自己的封国养老。从史书记载来看,张苍被罢相的罪名是举荐的中侯官谋取私利,张苍因此被刘恒责备,于是他被迫辞职退让。而后世的学者们认为,张苍被免去丞相是因为当时在汉朝历法制度上发生争执。张苍是汉朝早期历法起草和编撰者,他延续了秦朝水德历法的传统。这与公孙臣提出的土德历法相冲突,而刘恒支持土德历法,所以张苍被罢相。
张苍在民间名声不大,但出身非常之显赫,可以说是汉文帝时期家族最为显赫的丞相。张苍是战国末年人,他的祖父是便是战国时期大名鼎鼎的纵横家张仪。他的侄子张耳在秦灭后被封为常山王,西楚霸王项羽册封的十八位诸侯王之一。魏国被秦所灭前,张耳在内黄县当县令。而刘邦在投奔信陵君失败后,便投奔到张耳门下做门客。魏灭后,两人曾共同反秦,最终因事败而各奔东西。楚汉之争时张耳站在刘邦一边,因此在汉朝建立后被封赵王,是当时最显赫的异姓诸侯王之一。张耳死后,其子张敖改封宣平侯,娶了吕雉的女儿鲁元公主。
除了家族地位显赫外,张苍本人在学术界也是出类拔萃。他的师父是法家大宗师荀子,而汉文帝时期大名鼎鼎的贾谊是他的学生。在秦朝时,张苍已经在朝廷中担任御史的官职,掌管宫中的文书当然,在图书、乐律和历法方面颇有才名。刘邦反秦经过阳武时张苍主动投靠,然后以宾客的身份随同攻打南阳,成为刘邦麾下重要谋士之一。在楚汉之争中,张苍帮助刘邦争取了张耳的投靠,击败并抓获了代王陈馀,先后被封为代国和赵国的相国。燕王臧荼谋反时,张苍以代相的身份跟随刘邦出兵,以军功被封为北平侯。
可以说张苍在汉朝的开国元勋集团中,是人脉最广,地位最上等,学术能力最强的。他与沛县集团来往紧密,在政治上立于不败之地。他的侄孙张敖是鲁元公主的丈夫,因此在吕雉执政时期不会遭到吕氏外戚集团的迫害。他的学生贾谊是汉文帝刘恒的心腹,因此刘恒在朝廷中对其颇为倚重,在朝中拥有很高的话语权。在周勃和陈平相继去世后,张苍虽然年老仍旧被任命为丞相,而且当了十五年之久。这不仅仅说明了他能力强,更是得到了刘恒的充分信任。然而在关于历法的选定上,两人却发生争执,最终使得张苍罢相辞职。
张苍对汉朝最大的贡献不是建国之前向刘邦出谋划策,而是汉朝建立时确定历法制度。他在秦朝是便以精通历法而成为秦国御史,所以在汉朝历法的建立上,张苍有着绝对的话语权。张苍建立的汉朝历法是以战国时代的五德始终说为基础,他认为汉朝和秦朝一样是水德,所以以水德为基础建立历法,延续了秦朝制度,朝服也像秦朝那样崇尚黑色。这个制度成为汉朝第一步历法,在汉高祖刘邦,高后吕雉、惠帝刘盈执政时期成为国家法律规定的历法。即便是到了汉文帝刘恒执政的初期,这个历法仍旧延用。
在汉文帝的中后期,有鲁国人公孙臣向刘恒进言,认为汉朝是土德兴国,应该以土德来建立历法。刘恒把这个事情交给精通历法的张苍来处理,张苍否定了公孙臣的说法,把事情搁置下来。后来天水郡的成纪县传说出现黄龙,于是刘恒就任命公孙臣为博士,负责重新编撰土德历法。
事后不久就有人弹劾张苍举荐的中侯官谋取私利,然后张苍被刘恒斥责,接着便以年老病多为由将其罢相辞职。因此历史学者们将水德历法和土德历法之争作为张苍被罢相的原因,这种说法也得到了很多历史爱好者们的支持。可是从更深层次的原因来看,历法之争只是导火索,秦汉制度之争才是核心。
在刘恒即位初期,贾谊就有过上书,建议按照儒学和五德始终说重新建立汉朝制度,主张“改正朔、易服色、制法度、兴礼乐”,让汉制一步步的取代秦制。这个上书当时被刘恒所搁置,其原因在前文分析过,主要是刘恒刚执政,根基不稳,不适宜大动干戈。到了刘恒执政的中后期,原来以周勃、陈平、灌婴等老臣把持朝政的局面已经改观,张苍也当了十来年丞相,可以说改秦制为汉制的时机已经成熟。因此朝廷中有不少人再次提出改制的建议,其中以张苍的学生贾谊和鲁国人公孙臣最为典型。
实际上这次改制并不是只修改历法方面的内容,是包含了全国法律各方面的整体性重建。这种改制不仅仅是制度的改造,更是国家层面政策和法律的重新厘定,所以也遭到很多开国元勋集团的反对。这些勋贵列侯家族,本身就是秦朝制度的受益人,他们的家族权势和封国权力都来自于旧制度。贾谊和公孙臣提出的改制,实际上就是要削弱这些权贵集团对朝廷和国家资源的把控,重新建立国家权力的分配机制。而张苍的家族作为汉朝传统的开国元勋,自然是既得利益阶层的核心,所以对于改制是持反对态度的。
从汉朝的历史来看,每个皇帝的制度变革都是如此,都有一批老臣强烈维护旧制度,站在皇帝的对立面。而这些制度改革中,对立历法的改革是影响最小,却又对国家运行和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所以改革历法往往被作为制度改革的开端。贾谊上书建议建立汉制,公孙臣提出以土德建立历法,这就是要重建国家制度的开始,也受到了勋贵阶层的强烈反对。在坐稳了皇帝位后,刘恒也不可能长期坐视勋贵阶层把持国家朝政的局面,所以支持改革是必然的选择。而张苍作为老臣,又是勋贵阶层中锁国仅存的第一代,与皇帝发生冲突就再所难免。
而公孙臣提出的土德历法制度,不仅是改革了历法方面的内容,而且挑战了张苍在历法上的话语权。历法制度是张苍引以为傲的,也是他立足于朝堂的根本。从萧何担任丞相起,张苍就作为副手管理财政、图书、律法、历法等事务,被称为计相。公孙臣的上书让张苍感到非常警惕,所以站在维护旧体制和权力的立场,张苍用丞相的权力把事情压下了。然而这个操作却让支持土德历法的刘恒所不满,所以才有了借着天水郡成纪县的黄龙传说来剥夺张苍的权力。然后刘恒又找罪名逼张苍放权辞职,将其罢相免官。
从这些角度来看,水德和土德的历法之争只是表面现象,更深层次的是秦汉制度之争和勋贵阶层的利益之争。这种政治斗争关系到国家的方方面面,不可能一步到位的展开,而走在最前面的历法之争就成了导火索。很多历史学者在支持历法之争的说法时,却背离了历史背景的状态,对事情的分析颇为肤浅。
其实司马迁在《史记》中已经提出了质疑,“张苍文学律历,为汉名相,而绌贾生、公孙臣等言正朔服色事而不遵,明用秦之颛顼历,何哉?”司马迁作为汉朝人,不好得罪太多权贵,只能用这种模棱两可的说法,但已经指出了问题的实质,其中意思不言自明。
许多学者在文章中对这个斗争轻描淡写,称作政见之争或历法之争,实际上根本没有看到其中的重要性。汉朝自建国以来的内忧外患中,朝廷勋贵和刘氏诸侯王便成了内忧的重要两方面。从刘邦开始的历朝皇帝都在处理这两方面问题,汉文帝刘恒也不是第一个,他的儿子刘启更是冷酷无情,其目的都是加强中央集权,避免朝廷被权贵和诸侯王控制。这是一个国家强盛的必由之路,如果没有这样的政治斗争,后来的汉武盛世便无从谈起。这个铁律不但在古代适用,在现代社会中也永远存在,老人家的书中早有明示。
#图文万粉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