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又到了年底,街上的年味越来越浓,媒体上也开始铺天盖地地报道一年一度的“春晚”消息。官方的小道消息满天飞,各种节目单、嘉宾阵容被提前“剧透”,让人眼花缭乱。可说实话,我对今年的“春晚”已经没什么期待了,甚至可以说,有点麻木。

记得以前,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看“春晚”是除夕夜最期待的事情。那时候的“春晚”真是精彩,赵本山、陈佩斯的小品、还有那些经典的歌曲和舞蹈,每一个节目都能让人捧腹大笑或者感动落泪。那时候的“春晚”不仅仅是娱乐,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是全家团圆、辞旧迎新的象征。

可现在呢?说实话,我已经好几年没完整看过一次“春晚”了。不是不想看,而是真的看不下去。现在的“春晚”给我的感觉就是——越来越“高大上”,却越来越不接地气。舞台是越来越华丽,灯光是越来越炫目,明星是越来越大牌,可节目却越来越没意思。

小品不搞笑了,语言类节目成了“正能量”的说教;歌曲不感动了,流行歌手唱的都是那些老掉牙的旋律;舞蹈不惊艳了,舞台上的演员们跳得再卖力,也让人提不起劲来。更有甚者,有些节目为了迎合所谓的“主旋律”,生搬硬套一些政治口号,让人看了直摇头。

有人说,“春晚”承载着太多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不能只追求娱乐性。可我觉得,“春晚”首先是一个联欢晚会,它应该让观众感到快乐,而不是让人感到压抑和无聊。如果一个节目连最基本的娱乐功能都失去了,那它还有什么存在的意义呢?

当然,我不是说“春晚”就应该一味地迎合观众的低级趣味,而是说,它应该在保持艺术水准的同时,多一些真诚和创意,多一些让人眼前一亮的东西。比如,以前那些经典的小品和相声,为什么能让人百看不厌?因为它们不仅仅是搞笑,更是通过幽默的方式反映了社会现实,传递了正能量。

现在的“春晚”,给我的感觉就像是一个“豪华版的汇报演出”,每个节目都在拼命地展示自己的“高大上”,却忘了观众真正想要的是什么。观众想看的,不是那些虚假的“正能量”,而是真实的情感和真诚的表演。

不过,话又说回来,“春晚”毕竟是一个有着几十年历史的传统节目,它承载着几代人的记忆和情感。虽然我对现在的“春晚”没什么期待,但每年还是会忍不住关注一下,看看今年的节目单,看看有哪些明星会亮相。这或许就是一种习惯,一种对过去的怀念。

我对今年的“春晚”已经不抱什么期望了,但我仍然希望它能有所改变,希望它能重新找回那种让人感动和快乐的魔力。毕竟,除夕夜是一家人团聚的时刻,如果“春晚”能在这个时候带给我们一些温暖和欢乐,那它就还有存在的价值。

“春晚”不仅仅是一个节目,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情感的纽带。希望未来的“春晚”能够多一些真诚和创意,少一些套路和说教,让观众们重新找回对它的期待和热爱。

“春晚”曾经是我们心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但如今却渐渐失去了往日的光彩。希望未来的“春晚”能够重新审视自己的定位,回归初心,带给我们更多的快乐和感动。毕竟,除夕夜是属于每一个中国人的夜晚,而“春晚”则是这个夜晚最美好的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