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酱说: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语言,我们也可以通过写信等多元化的方式来跟青春期的孩子交流。有时候,文字反而有一种“无声胜有声”的力量。
全文3299字丨阅读共需3分钟
编辑丨人民酱
作者:筱恬 来源:新 东方家庭教育(ID: xdfjtjy)
这个国庆,和一位在青少年心理咨询机构工作的朋友小聚,听她聊起了形形色色的来访案例。
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妈妈。她的儿子今年11岁,叛逆心日益严重,脾气也越来越坏。
那天晚上,因为儿子玩手机时间太久了,这位妈妈于是责备了几句。没想到,男孩非但不听劝,还态度恶劣地朝她大吼:“不要你管!”
面对儿子的挑衅,这位妈妈也来了气,不仅说了重话,还推搡了孩子一把。
没想到,这下等于点燃了导火索。男孩的情绪瞬间爆发,他将手机狠狠砸在地上,一顿大喊大叫后竟摔门而去,把门都弄坏了。
据这位妈妈透露,类似的场景近期在他们家频繁上演,让她和丈夫心力交瘁。她怎么都想不通,为什么进入青春期后,原本温顺的儿子会变成这副样子。
束手无策之下,她找到了朋友,焦急地倾诉着:
“我真的快抑郁了,就觉得自己生了个仇人!不管他的话,怕他走向歪路;可管他,他又像个炸药桶一样,把我每天都气得要死!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了,造孽啊!”
朋友的讲述让人感慨万千。都说父母最大的挑战,莫过于孩子到了青春期。这句话看来一点都不夸张。
那个身心正飞速发育的孩子,渴望与世界为伍,却偏偏与父母为敌。他们就像浑身长满了刺,随时处于攻击状态,把我们的心扎得生疼。
学会与青春期的孩子和谐相处,注定是养育路上绕不开的重要一课。
和青春期的孩子硬碰硬,只会两败俱伤
青春期,是个体由幼年走向成年的过渡时期。
在很多人的传统印象里,这个阶段往往要等孩子上了中学以后才会到来。
但其实,如今它的年龄已大大提前。
纪录片《成长的秘密生活·最是少年时》中便提到,以前的孩子13岁左右才慢慢进入青春期,但随着饮食和营养条件的提高,现在可能9岁时第二性征便已开始发育。
换句话说,在小学中高年级,青春期其实已经到来。
这时孩子的身体正快速向成人化发展,但另一方面,由于大脑相关结构的发育程度没有跟上,他们无法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也欠缺换位思考的能力。
这也正是为什么,青春期的孩子特别“难搞”。他们自以为已经长大,总是和大人对着干,一言不合就发飙,简直不可理喻。
这种情况下,父母如果依旧延续小时候的沟通模式,对孩子采取说教、责骂等措施进行教育,只会让亲子关系越来越僵。
节目《超级育儿师》中,13岁女孩李卓卿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她是妈妈口中的“魔鬼”,有着青春期青少年所具备的一切恶习——脾气暴躁、叛逆任性、玩物丧志、沉迷手机;和大人一开口就吵架,甚至动手打人、摔东西、撕考卷……
李卓卿出格的言行,惹得妈妈屡次被气得崩溃大哭。她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曾经优秀懂事的女儿,如今却判若两人。
可通过节目组的观察,才发现这一切其实有迹可循。
原来,李卓卿之所以变成这样,是在用这种极端的方式来对抗妈妈的管教。
因为每当她不听话时,妈妈总会采用强制的手段——禁止她有任何娱乐活动和爱美的行为;要求她做各种卷子;一旦遭到拒绝,便会以跳楼、离婚或离家出走来要挟,逼迫她就范。
就这样,妈妈管得越紧,李卓卿就表现得越乖张。大人的硬碰硬,没有换来孩子的顺从,反倒把她推得更远。
美国教育专家杰弗里•伯恩斯坦曾说:“父母如果执着于与叛逆孩子进行权力争夺战,最后只会落得个两败俱伤的境地。”
与青春期的孩子较劲,强硬的家长哪怕一时赢过了孩子,最后其实也还是输家。
与青春期孩子沟通,牢记三条原则
事实上,与青春期的孩子交流,是需要一些技巧的。要想在这一阶段拥有和谐亲子关系,家长不妨记住这样三个沟通原则:
1、学会闭嘴
李玫瑾教授曾说:
“孩子六岁以前,父母的话是黄金;但十二岁以后,父母的话就是垃圾,说什么孩子都会嫌烦。”
记得有一回在咖啡馆喝下午茶,听到邻桌几名中学生正在吐槽自己的父母。
其中有一个女生抱怨到:“我妈整天只会反复这几句话:你要多吃点/作业认真写/不要老是玩手机/有空多做点题/你都初三了,再不抓紧就晚了……这些话她每天要说800遍,真是让我受够了!”
话音刚落,她的同学纷纷附和,表示家中的同款爸妈早已让他们烦不胜烦。
唐僧似的父母,正被那个日益长大的孩子无比嫌弃。
可见,当孩子进入青春期后,我们需要管住嘴。唠叨已不管用,话点到为止即可。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语言,我们也可以通过写信等多元化的方式来跟青春期的孩子交流。有时候,文字反而有一种“无声胜有声”的力量。
2、学会示弱
所谓示弱,指的是大人放下高高在上的家长权威,用更柔软的姿态和孩子相处。
比如,当亲子之间意见不统一时,我们应该摈弃“我是你妈,你必须听我的”之类的观念,不必急于说服孩子,而是不妨像朋友一般,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聆听他们的想法,共同分析问题,加以解决。
3、学会善后
曾经在网上看过一位妈妈的分享。
她的女儿同样处于青春期,也总会跟大人有冲突。尽管如此,母女间的感情却始终亲密,女儿也一直积极向上。
在说到经验时,这位妈妈的一番话让很多网友动容:
“每次冲突归冲突,但过后我会拥抱她,抚摸她的脑袋,解释之前吼她的原因,我不愿意她伤心,我想让她知道我爱她,我也有认知局限,女儿非常好,有时候,很羞愧自己作为父母不够好,不过,没有人会完美,爱和体谅是最好的选择。”
美国育儿专家Becky Kennedy博士指出,“如果只谈一条最重要的育儿策略,那一定就是争吵后的‘情感修复’(repair)。”
在青春期,孩子与父母难免会出现矛盾与争吵。而当盛怒的情绪过去以后,我们需要做的一件最重要的事情便是——去主动修复我们与孩子的关系,重新与他们建立信任和联结。
在具体操作时,大致分以下几个步骤:
1.说出发生的事情
2.承担责任
3.说明下次你会采取的不同的做法
类似下面的话,并不是真正的修复:
“好啦,算我错了。这件事可以过了吗?”
“我很抱歉之前凶你,但如果你听话,我就不会凶你。”
正确的说法应该是:“昨晚我在陪你做作业时对着你吼叫,我觉得很抱歉,我不该那么做。那不是你的错。以后我会努力做得更好,你希望我怎么做?”
其实,亲子间起冲突并不可怕。只要懂得善后,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有效沟通机制便始终存在,彼此之间就依然会被温暖的爱意所萦绕。
陪孩子顺利度过青春期,离不开会聊天的父母
教育专家王占郡曾提到,孩子在青春期主要有四大任务:自己做主,与众不同,离开父母,寻找伙伴。
为了实现这些任务,他们会不断通过反抗的形式去争取。这在大人眼中是叛逆,但实际上,本质却是成长的诉求,核心无非就是“尊重”、“理解”、“支持”等关键词。
因此,父母应该看到子女成长的这些使命,帮助他们达成目标。而在这个过程中,离不开懂得沟通的家长。
曾经看过对学霸刘津崧的采访。
这个来自江苏的优秀女孩,去年高考以高分被北京大学政府管理专业录取。
在总结自己成功的经验时,刘津崧提到了一个细节——高中住校后,她每天晚上都会和妈妈通话半个小时,一天都不落下。
在这半小时里,她不光会向妈妈倾诉学习上的烦恼,还会聊聊新闻、家事、以及各种有趣、积极向上的事。
用妈妈的话来说,她们母女俩“就是亲密无间的朋友,是没有秘密的伙伴”。
就这样,与父母的交心助力刘津崧走过充满压力的高三,在高考中取得了出色的成绩。
事实一再证明,无论在孩子成长的哪个阶段,要想拥有高质量的亲子关系,都是靠“聊”出来的。而这一切,关系到家庭教育的质量,需要考验家长的智慧。
*来源:新东方家庭教育,传递专业家庭教育理念,提供海内外家庭教育资讯,分享可吸收、可操作的方法和建议。让持续的学习成为家庭的习惯。ID:xdfjtjy
*注:本文图片来自于网络(部分图片来源于图虫创意),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也许你会喜欢
【社交】
【方法】
【真实】
【羡慕】
添加教育助理个人微信号( dangyang002 )为好友,备注您孩子的年龄或自己的身份,我们将把您加入到相应的群里。共享家庭教育资源福利。
欢迎关注人民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