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格成长的角度来说,巨婴心理的产生离不开两种行为:一是溺爱,二是捧杀。当一个人周围社会舆论全是这种状态时,其人格就会陷入停滞。
比如一个孩子做错了事情,抢了同伴的玩具。按照合理的方式来讲,应该是爸爸妈妈教育孩子这么做是不对的,要懂得尊重别人,把东西还给别人,在其言行上进行指导。
然而有的家长会比较溺爱孩子,比较纵容孩子的行为。做错了事,非但不表示难过,还会觉得自豪,说这么做是对的,你做得很棒,以后遇到这种事情也要这么做。
得到父母的“理解”,孩子就在这样的环境下养成了张扬跋扈的性格。
他觉得我这么做没有错啊,我抢别人的东西怎么会有问题?爸爸妈妈都说我是对的,怎么我做这事你会认为是我的错?
巨婴心理的背后是自恋,以自我为中心考虑问题的自私举动。一旦有人滋养自恋情绪,给予这方面的感受,那么就会让一个人的人格走偏,朝不稳定的因素发展。
这也是为什么会有很多成年人,三四十岁了做事情还像小孩子一样,一点也不成熟。哪怕结了婚有了孩子,认知、行为也依然很幼稚,仿佛就是披着成人的皮,内在依旧是孩子的模样。
呈现出不匹配其年龄的心智状态。
通过现实观察,有巨婴心理存在的人,其家长也很有可能会存在类似心理,长期的家庭教育环境下产生的结果。
那么从科学的角度分析,要如何才能避免巨婴心理的产生?也是需要做到两件事。
一是遭遇挫折以后,能够得到及时地指导,传达合理的认知思维。最好的就是遇到困难,能有人带一带,让人格的话变得稳定。
小时候可以父母教,成年以后进入社会,可以是有经验的长辈或关心自己的人提供援助,在各方面为人处世中学会怎么样和别人相处,培养同理心、善良以及为别人考虑的心理状态。
当同理心能够建立起来,从他人角度思考问题,那么巨婴心理就能够得到遏制。
二是培养独立自主的意志行为习惯,遇到事情自己处理,防止依赖性。很多人有巨婴心理,也是因为存在依赖,自恋以外还觉得有别人爱,有他人关注,内心会有点有恃无恐。
就像孩子抢别人的东西,父母为他说好话,他得到人支持以后,内心就会无法无天,没办法理解别人的问题。
可如果出了事情不去管,让他自己去面对人生的挫折,体会教训,从中吃点苦头,这会避免巨婴心理的形成。
婴儿的问题就是需要别人呵护,没有呵护人自然而然会想着自己面对,在困难中慢慢建立起独立的人格。
这两点是很重要的,也是许多人心理教育过程中容易缺失的部分。平时在学校老师只教课本上的知识,这方面的培养意识不足,也是人后期需要去完善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