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毛主席、朱总、徐帅《年谱》等刊载的文献/史料:

夏河、洮河为黄河上游甘肃临夏~兰州段的两条一级支流,发源于西倾山/甘南高原;夏河右/东岸以远、是洮河,洮河右/东岸以远、是渭河/嘉陵江上游流域,及甘肃省定西、天水和陇南三市;黄河右岸之两河河口一带,曾经是张国焘规划/指定的、四方面军“九月西渡”之地段,左岸为青海地界。

1935年8月1日,张氏、朱总于毛尔盖召开“军委作战会议”,出席会议的还有张闻天、博古、毛主席、王稼祥、刘伯承、徐向前和陈昌浩等;决定放弃之前的“松潘战役计划”,改为执行《略阿坝进夏河战役计划》;毛主席在会议上“看破不说破”…。

3号,或许是忌惮“略阿坝进夏河计划”、拒绝北上过于的赤果果了,张国焘在将“计划”更名为《夏河洮河战役计划》后,正式下达至全军执行;6号,朱张两总离开了党中央/岷江上游流域之毛尔盖,直奔大渡河上游流域的卓克基。

“夏洮战役计划”主要点为:1)一、四方面军混编、且分成左右两纵队,以朱张率领的左纵队为主攻、徐陈率领的右纵队为辅攻,党中央随右纵队行动;2)左纵队于大渡河上游之卓克基、大藏寺、查理寺等攻阿坝,再向北“探进”、接引右纵队;3)右纵队于岷江上游之松潘向若尔盖、班佑、阿西侦察,另以一小部牵制松潘敌…。

由于大渡河上游右岸是西康,左岸是小金、金川和阿坝,流域位于岷江右岸以远之南、且并非北上必经之路,红军主力为何非要“舍近求远”略阿坝呢?

15号,党中央致电朱张两总,提议“一、四方面军主力,均宜走右路。左路阿坝只出支队掩护,五军、三十二军即速开毛尔盖”;毛主席、徐向前和陈昌浩也致电两总,请求左路军改走右路、“毛尔盖通班佑,路短棚多。提议以三至四团掩护,从卓克基经毛尔盖缓缓前行…”。

然而,在四周多时间里,两总指挥“电令”“电命”和“电示”频繁的下达至徐、陈及各军各部门,既从未曾主动的向党中央报告过,亦“拒绝”回复党中央的两次“电询”/“电示”。

张氏在悄悄的做着“名义北上,暗往川康”之准备:他告诉徐陈等:阿坝“是后方根据地”,“大金川、大藏寺有三四条平行路向阿坝北进”;谎称阿坝“人粮甚多,比芦花、毛尔盖好多了”;强调“川康省委要以阿坝为中心”,“使阿坝成为苏区一部分”。另外,张国焘还命统一指挥第5、9和31军的左纵队第一梯队司令王树声“占阿坝后休息两天”,“留相当兵力巩固阿坝”等等。

20号,党中央政治局召开(毛尔盖索花寺)扩大会议,毛主席“首次”以党中央军事负责人资格作主报告,他“说破了”张氏力主《略阿坝进夏河战役计划》/《夏河洮河战役计划》的“底牌”一一>过黄河西出青海/河西走廊/新疆。

党中央会议通过了《关于目前战略方针之补充决定》,有针对性的特别强调:“目前将我们的主力西渡黄河,深入青海、宁夏、新疆僻地,是不适当的,是极不利的”;红军主力必须“迅速占领洮河东岸地区,并依据这个地区,向东进攻,以便取得陕甘之广大地区”落脚。

24号,党中央向张国焘传达了“补充决定”精神。张氏明白再也“装”不下去了、干脆就拉下伪脸谱、不再“装”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