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8日,亿欧汽车受邀参与了东软睿驰以“AI驱动 智领未来”为主题的2024新品发布会。
在开幕致辞中,东软睿驰高级合伙人兼高级副总裁邢志刚坦言,公司正处于汽车产业变革的浪尖,并致力于通过轻量化单车投入和云端算力部署,推动整车智能化创新。
目前,东软睿驰已与多家车企及上下游伙伴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助力自主品牌国际化与合资品牌本土化,实现了全球化战略布局。邢志刚表示,东软睿驰的核心产品不仅得到了市场的广泛认可,更致力于为用户带来极致的出行体验。
东软睿驰高级合伙人兼高级副总裁邢志刚
在发布会上,东软睿驰从操作系统、自动驾驶、车云协同三个方面发布了最新实践产品,即面向AIDV时代的整车智能操作系统NeuSAR OS、基于大模型的自动驾驶产品以及面向AI创新的车云协同平台。
基于操作系统、自动驾驶和车云协同,东软睿驰推出最新产品拥抱AIDV时代
亿欧汽车现场了解到,NeuSAR OS作为面向AIDV时代的操作系统,兼顾了“稳定”与“高效”的双重需求。
该系统集成了NeuSAR AI Framework,降低了AI应用开发的门槛,提升了开发效率;NeuSAR SF(Service Framework)中间件产品通过构建云原生开发框架与整车应用开发框架,则大幅缩短了整车跨域应用开发的周期;而AUTOSAR标准基础软件产品则以其丰富的量产经验为系统提供了坚实的基础。NeuSAR cCore 4.0与NeuSAR aCore 4.0作为基础软件的核心产品,分别在产品性能与功能安全方面实现了全面升级,为用户带来了更加稳定、高效的智能体验。
其中,NeuSAR cCore 4.0作为标准成熟的AUTOSAR CP的基础软件产品,在产品性能与量产经验方面处于市场领先。而东软睿驰本次全新推出轻量级的AUTOSAR CP基础软件产品NeuSAR CP-Lite,通过功能精简与内存优化,实现可定制化的高效灵活部署。
NeuSAR aCore 4.0作为东软睿驰率先发布并高效迭代的AUTOSAR AP基础软件产品,在诊断技术标准、高性能应用调度、AI工具链、虚拟仿真开发和功能安全模块完善等方面全新升级。
在自动驾驶领域,东软睿驰基于全新升级的端到端大模型方案与全栈自研的跨域融合软件架构,可重点打通7大典型城区场景通行、22种特殊工况,全方位提升用户驾乘安全性和舒适性。
东软睿驰还推出了基于AI大模型的L2+城市车道领航域控制器X-Box 5.0、前视一体机X-Cube 4.0以及驾驶员疲劳监测一体机DMS 3.0。
其中,L2+城市车道领航域控制器X-Box 5.0作为东软睿驰大模型智驾应用套件的首个落地量产产品,搭载地平线征程®6E与7V1R12U极致性价比的传感器配置,支持轻量化城市领航智驾用户体验,覆盖用户日常生活中主要城市交通和全场景高速公路智驾场景,将于2025年在东风岚图相关车型上量产搭载。
驾驶员疲劳监控DMS 3.0采用一体化、小型化的设计理念,不仅提升了成本优势,还打造了满足出口海外法规认证需求的成熟产品。单视觉前视一体机X-Cube 4.0升级为8M像素镜头,搭载BEV感知模型,致力于提供更具性价比、更成熟、满足出口需求的快速量产标准化产品。
此外,东软睿驰还推出了面向AI创新的车云协同平台。该平台通过场景服务引擎与车云算力底座,结合云端AIGC生成式场景组件和车云弹性算力扩展平台,有效解决了海量创新需求带来的算力挑战,支撑了智能化场景的高效落地。
AIGC生成式场景组件与车云弹性算力扩展平台的结合,不仅实现了AI与车控能力的深度融合,还通过云管端一体化应用大幅提升了云资源的利用率。
车云弹性算力扩展平台打造了完整的云管端一体化应用,通过首次引入车云音视频通信协议和智能调度引擎,实现车内运行时云空间高清画质、超低延迟,同时通过将云上资源存算分离,动态加载,云资源利用率得到大幅度提升。
NeuSAR OS与车云协同软件平台基础上,东软睿驰可提供面向域控和集中式整车EE架构的系统化、一站式方案,真正实现开放合作与量产为先,赋能车企低成本快速实现车型量产导入。
对于新发布的产品,杜强表示,东软睿驰研发每一代产品的核心出发点都是满足用户需求,紧跟市场步伐。此次发布的新品,东软睿驰并未追求极致算力,而是选择了国产芯片,其算力约为100T。“我们对这款产品有着清晰的市场定位,明确知道它将服务于哪些终端车企或消费者,以及在何种具体场景下发挥最大效用。因此,我们首先从应用场景出发,对产品功能进行了精确定义,确保它能精准满足目标用户和车企的需求。”
其次,从技术层面考量,今年中国头部车企的发布会展现了行业稳步前行的态势。在综合考量投入成本、技术难度及市场实践后,东软睿驰选择了与产品定义高度契合,且能以最小代价、最快速度实现量产上车的技术路线。“这一选择不仅符合我们的产品战略,也体现了我们对市场和技术趋势的深刻理解与把握。”杜强说道。
发布会期间,东软睿驰还在场外展示了面向AIDV时代的全新产品。同时,地平线、联合电子、英飞凌、黑莓QNX、芯驰科技等多家生态合作伙伴也携创新产品与实践成果亮相,共同展示了针对智能汽车产业的最新研发成果。
AI定义汽车,使之成为具备生成式自主智能的全新物种
在此次发布会上,FISITA终身名誉主席、清华大学教授、汽车产业与技术战略研究院院长赵福全深入剖析了AI对汽车产业的重塑作用。他指出,随着汽车产业进入“新汽车”时代,AI将引领汽车模型化发展,成为具备生成式自主智能的全新物种。赵福全强调,AI时代模型将朝着“1+N+X”的应用范式演进,产业需要合理定义边界、专业分工,打造生态协同型组织,逐步构建起基于智能体主导的全业务链。
FISITA终身名誉主席、清华大学教授、汽车产业与技术战略研究院院长赵福全
会后,东软睿驰总裁兼CTO杜强在接受亿欧汽车等采访时表示,关于AI在车内应用的终极形态及时间拐点,目前尚未形成普遍共识。他个人并不倾向于将车视为具有情感属性的拟人化工具,而是更看重AI在提升效率和体验方面的作用。当然,对于某些用户来说,在车内独处时产生的情感需求也是不可忽视的。
至于AI的发展拐点,杜强引用了一个预测,按照当前的算力增长速度,到2034年有望实现对人脑每个蛋白质的固体仿真算力,从而达到甚至超越人类的智力水平。尽管这一预测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但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AI技术的巨大潜力。
AI技术达到或超越人类水平的确切时间点,取决于多种因素,这些因素将极大地影响技术发展的速度。“因此,我个人对于人工智能在车内应用的前景持乐观态度,并期待在未来不晚于2034年的时间点上,看到AI技术以更加成熟、成本更低的形式广泛应用于汽车领域。”
此外,对于AI在汽车领域的应用,杜强强调道,有人错误地认为AI的兴起将导致传统软件消失,这其实是一种误解。即便大脑再智能,它也需要与身体各部分相连,驱动并控制手脚、消化系统等,这并不能全靠自动化来完成。毕竟,即使在睡眠时,人体的呼吸和消化过程也并未停止。
中间件的服务化、SOA化,即将其功能转化为API接口,是技术进步的一个重要方向。在SDV(Software-Defined Vehicle)时代,API的开发还相对有限,但随着AIDA(AI-Defined Automobile)时代的到来,这些API将会越来越开放,因为AI的控制领域将不断拓展。目前,AI的应用主要集中在人机交互方面,而在自动驾驶、底盘和动力控制等方面则相对谨慎,这主要是因为还有许多安全性问题尚未得到妥善解决。
然而,业界正在积极努力解决AI的安全性问题,致力于交付一个可靠、稳定的AI系统,确保其能够持续、准确地执行指令,而不会随意胡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AI系统正朝着更加可靠的方向发展。
杜强表示,东软睿驰也在逐步向AI开放更多的软件接口,这些接口一旦打通,将被AI系统调用,从而实现更加智能化的控制。例如,通过调用底盘控制的接口,AI可以实现对底盘的精准调整。这种相互促进的关系将推动技术的不断进步。
展望未来,即便在AI与操作系统深度融合的终极形态——AIOS中,大脑的功能也将被分为多个层次,其中大脑皮层负责智能化处理。这三层功能是叠加的,而非被AI完全替代。这意味着,在AI技术不断发展的同时,人类的智慧和创造力仍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杜强除了表达对AI在汽车领域应用发展的信心外,他还提出自动驾驶技术与人车交互体验,这两者当前已成为车企提升品牌形象与销量的核心要素。车企正集中资源,大力投入于能彰显其独特性和竞争力的技术点。
从东软睿驰的市场观察来看,目前车企客户都在加大对相关技术的投入。在这一阶段,他们或许并不过分关注AI技术能立即带来多少具体的价值、回报或现金流,而是首要确保不在这场AI定义汽车的竞赛中掉队。他们愿意投入数十亿资金,先占据这条赛道,再通过后续的迭代优化和数据反馈,逐步挖掘其中的价值潜力。
技术投入筑高护城河,端到端大模型以及AI架构将成为汽车竞争的关键
当前,中国汽车市场整体保持稳定,杜强坦言,即便计入出口部分,也呈现出稳健的增长态势。国家政策的扶持进一步促进了国内汽车消费,加速了汽车的升级换代,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领域的快速发展,为国内品牌主机厂提供了广阔的增长空间。这一大趋势并未发生改变。
然而,在不同细分领域内,挑战依然存在。国内中低价位车市场竞争激烈,而出海市场则面临贸易壁垒。目前,整车出口维持在稳定水平,未来则可能通过海外投资建厂来克服出海难题。
面对车企日益增加的研发成本,杜强表示,对于车企的研发投入,尤其是在面对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技术快速迭代的环境下,显得尤为庞大。这些研发投入不仅涵盖了硬件供应商、操作系统以及车云一体化等研发成本,而且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这些成本还在显著增加。
东软睿驰作为产品以硬件形态呈现的公司,深刻感受到了这种成本传导的压力。然而,在车企的转型过程中,数据化、AI化、智能化以及端到端自动驾驶技术的投入,虽然占据了大量的研发预算,却也是提升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这些技术领域,特别是AI和操作系统,不仅能够帮助车企降低成本,还开辟了一条与成本压力逆向而行的赛道。今年,汽车软件尤其是操作系统领域的快速发展,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同时,车企的研发投入并非单纯追求成本效益,这与硬件零部件厂商的策略有所不同。对于东软睿驰而言,其业务重心,包括操作系统、自动驾驶等AI相关领域,均聚焦于软件层面。“目前,我们并未感受到来自主机厂的强烈成本控制压力,反而看到了广阔的市场机会、充足的预算以及未来快速成长的潜力。”
杜强还对汽车产业的竞争态势分享了自身洞察。他认为,在技术竞争方面,汽车行业的竞争在2024年已趋白热化,预计2025年将更为激烈。技术竞争主要集中在两个层面:一是利用新技术降低成本,主机厂在巨大成本压力下,正积极探索降本途径,如通过AI提升开发效率等;二是智能化的发展,随着汽车进入下半场——智能化阶段,AI、软件及自动驾驶技术的比重不断提升,成为汽车品牌竞争的核心。如今,豪华车的定义已不再局限于V8发动机和真皮座椅,而更多地体现在智能化和软件体验上。
杜强表示,展望未来,端到端大模型以及AI架构将成为汽车竞争的关键。在整个行业竞争的道路上,这些技术将成为塑造汽车品牌差异化和提升市场竞争力的核心要素。而在软件与智能化领域,将呈现出一个核心趋势:即面向AI应用的车云一体化产品将成为主流。
“这不仅代表了技术融合的新方向,也预示着在未来一年的汽车市场中,软件层面最核心的竞争将围绕这一赛道展开。”杜强说道。
关于东软睿驰的未来发展方向,东软睿驰副总裁王宁在采访的最后表示,东软睿驰致力于将产业链上下游紧密整合,形成一个协同合作的强大合力,并秉持开放的平台和产品理念,旨在促进各方资源的有效融合。特别是与同济大学的产学研一体化合作,将是东软睿驰未来发展的重要环节。
随着企业的不断壮大,东软睿驰还希望拥有更加完善的资本平台和金融支撑,以便更好地推动企业的发展步伐。IPO作为东软睿驰未来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也是睿驰所期待的。“我们期望能够借助嘉定地区的优势,以及金融市场的力量,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王宁展望道。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总工程师王耀与上海国际汽车城(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潘晓红也在发布会上对东软睿驰的创新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对汽车产业的未来发展寄予厚望。
结语
在亿欧汽车看来,在全球汽车电动化格局日趋稳定的背景下,以大模型、云计算、端到端技术为代表的前沿科技正加速与智能汽车融合。汽车已从单一的交通工具转变为集智能、移动、生活于一体的新型物种,标志着汽车产业正式踏入了AI定义汽车的“AIDV”时代。作为汽车行业的创新先锋,东软睿驰将持续提供高质量、高可靠性的产品与服务,与上下游伙伴共同推动AI技术在汽车产业的应用探索。
未来,东软睿驰将致力于成为车企在AIDV时代可信赖的合作伙伴,赋能车企构建以AI为驱动的智能化核心竞争力,为用户带来更加智能、便捷、安全的出行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