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推崇“大干快上”,设定的工作目标让基层干部“跳起来都够不着”!
碧翰烽/文
12月9日,《学习时报》头版刊发文章《从六个维度精准发力为基层减负》。这六个维度分别是目标、事项、程序、时间、精力、考核。如何从更深层次来理解这六个维度,不妨和大家深入讨论讨论,以深化对基层减负的推进。
今天先来说说第一个维度“目标”,提出的就是推动“目标”减负,让基层凝心聚力、干有方向。
文中提到:近年来,个别领导干部热衷追求轰轰烈烈的“显绩”,推崇“大干快上”工作模式,设定的工作目标让基层干部“跳起来都够不着”;有的脱离地方资源禀赋条件和产业发展实际,搞“运动式”“作秀式”“一阵风”的创建示范和达标活动,最终是“忙活一阵子,回到老样子”。
说到目标减负,的确是说到了点子上。也就是说,当下基层所做的一些工作,不是基层不想做、不能做,实在是有些目标过高,脱离实际,最后基层真的是完成不了,就只能是以形式主义应付,或者就是完全心存侥幸,赌运气而已。
通过分析一些基层干部反映的现象和问题来看,涉及到目标方面的负担大概有如下特点:
一是层层加码。本来,上面的要求还符合实际,可是一层层转到基层的时候,有的就出现层层加码了。比如,关于案件、事件、事故,有的上面还是有一定控制幅度或比率的,可是到了基层,往往就设定成“零”了。再比如,提出完成一项任务,上面规定一个基本数据,到了基层,可能就在基本数据基础上再增加数据或倍数。有的工作任务目标,上级要求是两年完成,到了中间又要求一年完成,再到了基层就要求半年完成,时间一层比一层紧。
如此这般之后,“零”指标也好,“增加之后”的数据也好,都难以保证完成。
二是排名。这是当前基层对目标管理意见较大的一个问题,也就是任何工作目标完成情况,都会有一个排名要求。也就是说,排名靠后的要通报、扣分等等。
这就像有的高考学霸班,结果人人都考上了清华北大,你还要给他们排个第一名、最后一名,情何以堪。所以说,为了排名,就开始进行无谓的竞争,内卷也就从那些无谓无用功而来。
第三,脱实向虚。目标的设计应该注重实际、实事,应该坚持结果性导向、民意性导向,也就是说,目标是否达成,重点看结果,重点听民意。
可实际上,有的目标除了结果性和民意性之外,还过度重视虚化的形式主义目标设计,比如,开会是否达到规模要求,文件方案是否制发。为什么文山会海难以根绝?就是因为在一些目标设计当中,有具体的量化要求。
第四,矛盾冲突。有些目标设计和管理,往往出现主客观脱节,法治思维欠缺。比如,过去比较备受争议的打击犯罪指标,从目标上讲,究竟打击数据越少越好?还是越多越好?打击越少意味着案件少,是不是体现了治安状况好?打击越多是不是又体现了治安力度大?这里面是否存在目标冲突?
还有,有的地方整治戴头盔和酒醉驾行动,也是下达了查处交通违章的目标数,那么,是查处越多体现整治效果好?还是查处得越少体现效果好?
其实,从法治思维方式来看,依法治理应是很重要的目标,而依法不能靠数据的主观性数据目标来推进,应是靠每一件案件的依法办理。
另外,有些工作,甲部门是一个目标,乙部门又是另外一个目标,比如生态环境、安全生产与营商环境治理的目标,如何系统设计,防止出现目标冲突,值得注意。既要又要还要,需要突出重点,把握好度。
最后来谈谈部门搭车。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即使是上面所讲到的部门目标冲突问题,也与这个问题有关。就是现在有不少部门都在搭车设计制定目标,而部门内部又有各个内设机构设计目标,于是就出现了越来越多、越来越杂的目标,导致目标体系越来越庞大,甚至出现冲突。
总之,科学的目标设计,是要尊重发展规律,尊重群众意愿,尊重法治思维,尊重实事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