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日军被苏联红军被押往了寒冷的西伯利亚。后来,活下来的日军战俘哭着回忆道:“苏联女军医会给我们体检,体检结果好的话就要被选去干最苦最累的活……”

上世纪四十年代中期,战败之后的日本关东军被安排在一起,等待着迎接他们的命运。

在排队检查的时候,一个个美丽明艳的苏联女军医走了过来,打量着这些身材矮小的日本士兵。

作为战俘的日本士兵没有人格尊严可言,他们在对方的眼中就像是商品一样可以被任意挑选。

女军医们让他们将衣服脱下接受各项检查,身强虚弱的能够留下来做稍微轻一点的工作,而那些身强力壮的青年男性则要去西伯利亚完成建设工作。

一听到“西伯利亚”这个名字,有些人的脸色当即就变了,地理环境特殊的苏联位于北半球的北部,环境常年十分寒冷。

别说这些长时间生活在舒适环境中的日本士兵接受不了,就算是本地的青年也不敢在那样的环境中长期劳作。

很显然,这是一个受苦受累,很可能还会送命的差事。

遗憾的是,苏联红军并不会在意他们的感受,更不会考虑这些战俘的安全问题,对于他们来说这更是对历史仇恨的一次清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日俄两国的“恩怨”要追溯沙俄时期,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

最近的就要数上世纪初的日俄战争,在那场战争当中,俄国不仅没有从中得到好处,还损失了不少兵力,在日本身上获得了接连败退的“屈辱战绩”。

因此,如今有了机会能够出气,苏联红军可绝不会手软。

二战期间,他们对中国的帮助并不算是无偿,战争结束之后也获得了不少的好处。

掠夺物资设备不用多说,就连数十万被俘日军也成为了他们免费的劳动力,根据统计,有近六十万的日本人在西伯利亚进行劳动建设工作。

这些人里有四十五万人是关东军战俘,其余的则是日本侨民。

虽然他们的身份稍有不同,但都是被带去进行强迫劳动,没有选择的权利,就如同工具一样被苏联使用,算是让他们为自己的过错“赎罪”。

冰天雪地当中,有不少日本人刚来没多久就因为无法适应而死亡,生病的更是不计其数,西伯利亚几乎成为了日本战俘的“墓地”。

最终在日本政府的努力下,有一半的人通过援助回到了家乡,成为了这场灾难当中的“幸存者”,得以将他们的真实经历讲述出来。

然而更多的人从此就身死异乡,一生都无法回到故土。

尽管关东军战俘的下场惨烈,但是比起他们身上背负的血债,这样的惩罚结果实在不算残忍。

关东军入侵中国残害百姓的时候,他们的手段要更加无情,然而面对无辜的中国百姓,他们没有展现出丝毫人性。

他们的诞生和发展原本就是服务于侵略,这样的一支队伍注定要自食战争带来的恶果,因此苏联红军的做法从某种程度上也算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资料来源:《二战全史》、《当关东军遇上苏联红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