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表朴实无华,为人踏踏实实,工作刻苦钻研,收获硕果累累……”说起刚刚荣获2024年度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的殷冬梅教授,河南农大农学院的师生无不挑指称赞,夸她和她的研究对象一样,都蕴含着无尽的生机与希望。作为农业科研领域的杰出科学家,殷冬梅教授将自己数十年的青春与汗水,全部倾注在了花生的研究上,不仅让花生这种看似平凡的作物焕发出了新的光彩,更为我国农业科技的进步贡献了不可磨灭的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缘花生,一见种情

1995年,殷冬梅从华中农业大学农学专业毕业,怀揣着对农业科技的憧憬,她加入到了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花生课题组,师从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张新友研究员,从此与花生结下了不解之缘。在那个年代,花生科研在国内还处于起步阶段,但殷冬梅却看到了这一领域的巨大潜力。“希望中国人都能吃上我们喷香的花生油”,导师张新友院士的一句话,深深触动了她的心,也成为她一生的追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研究生阶段开始,殷冬梅便将自己的研究方向锁定在了花生遗传育种与高产栽培技术上。她深知,这是一条漫长且充满挑战的道路,但心中的信念如同花生根扎进土壤般坚定,支撑着她一步步向前。

刻苦钻研,屡闯难关

科研之路从不是一帆风顺的。在最初的几年里,殷冬梅面临着资金短缺、实验条件简陋、研究资料匮乏等一系列困难。但她没有退缩,而是迎难而上,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夜以继日地沉浸在实验室和田间地头。

为了筛选出高产、优质、抗病虫害的花生新品种,殷冬梅带领团队走遍了河南乃至全国的主要花生产区,收集了大量的花生种质资源。在实验室里,她亲自进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基因编辑等前沿技术的研究,力求在遗传层面上对花生进行改良。经过无数次的失败与尝试,终于培育出了多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花生新品种,这些品种不仅产量高、品质优,而且抗逆性强,极大地提高了花生的生产效益。

与此同时,殷冬梅还深入研究了花生高产栽培的关键技术,包括合理密植、精准施肥、节水灌溉等,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花生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体系。这些技术的推广应用,有效提升了花生的单位面积产量,为农民增收致富开辟了新途径。

心系农民,推广技术

作为一名农业科技工作者,殷冬梅深知科研成果只有转化为生产力,才能真正惠及广大农民。因此,她不仅致力于科学研究,还非常重视科技成果的转化与推广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多年来,殷冬梅带领团队深入农村基层,举办各类花生种植技术培训班,面对面地向农民传授花生高产栽培的新技术、新方法。她还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线上直播授课,让更多的农民朋友能够足不出户就能学到先进的种植技术。此外,她还积极与地方政府和企业合作,建立花生种植示范基地,通过示范带动,推动花生种植技术的普及与应用。

在殷冬梅的努力下,河南的花生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产量和品质均有了显著提升。许多曾经因种植花生而陷入困境的农民,如今都走上了致富路。他们感激地说:“是殷教授让我们看到了希望,让我们相信,通过科学种植,花生也能成为‘金疙瘩’。”

荣誉加身,不忘初心

随着一系列科研成果的涌现和推广,殷冬梅也逐渐在农业科研领域崭露头角。她先后获得了多项国家和省级科技奖励,其中包括2024年度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这是对她多年来辛勤付出的最好肯定。然而,面对荣誉,殷冬梅却表现得异常淡然。她说:“这些荣誉不仅仅属于我个人,更属于我们整个团队,属于那些为花生科研事业默默奉献的每一个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殷冬梅看来,科研之路永无止境。虽然已经在花生研究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她并没有满足现状,而是继续带领团队向更高的目标迈进。她表示,未来将继续深化花生遗传育种研究,探索更加高效、环保的栽培模式,同时加强与国际同行的交流与合作,推动花生科研事业的国际化发展。

“我与花生两相宜,这是缘分,也是使命。”殷冬梅深情地说。在她看来,花生不仅是一种作物,更是一种责任、一种担当。她愿意用一生的时间去研究它、推广它,让这粒小小的花生,在广袤的田野上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记者郭俊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