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偷拍这种事,不管偷拍的人是谁,偷拍了什么。只要发现,绝对零容忍。
可因为偷拍都是“偷偷”进行,所以判断对方是不是在偷拍,也有一定难度。稍有不慎,可能就会引发激烈冲突。
这几天,杭州地铁的一节车厢里,就上演了这么一幕:
事很简单,一位女子坐地铁,总感觉旁边有个男人偷偷瞄她,眼神飘忽不定。女子心想:完了,该不会是遇到偷拍了吧?
犹豫再三后,决定主动出击,走到男子身边质问:你是不是在偷拍我?
男子一听,立刻否认了,可女子不信,非要检查男子的手机。
这个要求,立马惹毛了男子,语气、声调都高了八个度,反问:要是我没偷拍,就砸了你的手机,行不行?
女子也不示弱,看到男子偷拍还这么嚣张,直接就报警了。乘警赶到后,先安抚了双方的情绪,等车到站,又把两人带去了警务室。
最后真相如何,还不知道。
不过,“女子质疑被偷拍,男子硬刚要砸对方手机”的标题一出来,情绪立刻拉满,引发了很多人共鸣。
视频,迅速上了热搜第一名。
02
很多人觉得,拍到了隐私部位,才叫偷拍。
杭州现在的天气,最高温度也没超过10度,大家都裹得像个粽子一样,能拍到什么?有些人,就是太敏感了,太自信了。总觉得自己天下第一美,走在大街上,别人都要多看她几眼。
现实中,的确有这种喜欢招摇的人,或者谜一样自信的人。但偷拍的定义,可不是这么草率。
只要没经过本人同意,随便拍摄对方,其实都属于偷拍。这和拍哪里,没有直接关系。
老实说,这次的偷拍,矛盾不大,但能引发争议,说明还隐藏着更深的问题。
现在,事情分成了两派。
一派认为女子做的对,面对偷拍绝对不能怂,就是要把这些人关起来,灭灭他们的气焰。
一派支持男子的做法,觉得无理取闹的女人太多了,公共场合中,玩自己的手机,都要提心吊胆,一不小心,就被诬陷成“偷拍犯”。
总之,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如果认真想一想,发现他们说的好像都没错。
03
其实,造成这种分歧,是有根源的。
之前,男人也好,女人也好,发现“偷拍”了,人人都喊打。杭州地铁的偷拍,为什么这么多人会支持这个男人呢?
一切,都有迹可寻。
地铁上的偷拍纠纷,有两件事特别有名:
一件事发生在广州。一女子看见一大叔蹲着玩手机,怀疑对方是偷拍自己,要求检查相册。
在大叔同意让她检查相册,并自证清白后,该女子仍在网络曝光大叔是猥琐男,称手法娴熟不是第一次作案。
并表示既然没有偷拍,那他为什么不为自己发声。
另一件事发生在成都。两名女生,怀疑一名男子偷拍,觉得他鞋上装了隐形摄像头,发出了绿光。
一轮检查下来,发现什么都没有,就是鞋上的金属扣反光,刚好路过了一个绿色广告牌。
夜里12点从派出所出来,该男子被气得胸闷、胸痛,呼吸不顺畅。
为了不让朋友和同事误会,他写下自己的经历,发表在自己的社交账号上,选择主动曝光。
这篇6000余字的文章,传到网上两天,被阅读超过4000万次,登上了微博热搜。除了支持他的声音,网上也有人质疑:肯定是因为你长得猥琐,别人才会怀疑你。
这两件事,虽然当事人最后都道了歉,但语气轻飘。网暴的压力,也给被诬陷者带来严重的影响。
他们身上,还是会被一些人贴上“偷拍者”的标签。这些痛和怨,一直积压在有的人心里。
所以,当杭州地铁再现偷拍行为,当被质疑的男人选择当面硬刚的时候,很多人都觉得,这口气终于出来了。
既然诬陷别人成本这么低,那就让你们付出点代价。这件事,看似砸的是女子的手机,其实砸破的还有积攒在心里的怨气。
04
这起地铁偷拍事件,等真相查明后,很快就过去了。但偷拍的行为,一直存在。
如何有效判断偷拍?如何有效平衡被诬陷者的清白和名誉?答案,恐怕就没那么容易了。
人人痛恨偷拍,但草木皆兵的感觉,随便被诬陷的感觉,实在太糟糕了。归根到底,我们还是需要一套严谨、公正的处理方式。
偷拍分辨有难度,个人又没有随便翻看他人物品的权力,同时也不能随便诬陷人,如果这事在公共场合,建议这样试试:
1、女生外出,尽量不要穿过度暴露的衣服,同时注意坐姿、站姿,不要给一些人可乘之机。
2、如果发现疑似偷拍的行为,先认真观察,别随便下结论,同时寻求周围人帮忙拍照留证据。
3、为了保证对方偷拍的内容不被删除,可以要求暂时保管对方手机,并迅速报警,在警方协助下查看手机内容。
4、事情还没查明之前,被偷拍者不要随意发小作文、视频到网上,引发不必要的传播,抹黑他人的声誉。
5、保护自己的隐私没错,但如果冤枉了别人,要公开、郑重、严肃地道歉,积极取得对方的谅解,不能敷衍了事。
我们痛恨偷拍的人,但我们也不能随便冤枉每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