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800红军凭空消失,屡查无果,70年后掀开一段尘封史
幻梦人生
2024-12-10 13:19湖南
1934年,蒋介石发动第五次"围剿",迫使中央红军开启艰难的长征之路。在这场波澜壮阔的战略大转移中,红六军团红52团的800名将士却在贵州甘溪一战后,如人间蒸发般消失得无影无踪。70年来,这支部队的命运成为一个难解之谜,中央曾三次派人前往贵州调查,却均无功而返。直到2001年,一个普通的乡村祭祀习俗引发了石阡县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杨又铸的关注。在他的不懈努力下,这段尘封的历史终于在2004年重见天日:一个关于信念、牺牲与对人民的深厚感情的动人故事,在贵州偏僻的困牛山上徐徐展开。
战火纷飞下的红色足迹
1934年的中国大地,硝烟弥漫。中央革命根据地内,一场关乎生死存亡的较量正在上演。
蒋介石调集了数十万重兵,集结了当时国民党最为精锐的部队,全力围剿江西苏区。他采取了重兵集团军分区"铁桶合围"的战术,妄图一举歼灭红军主力。
前四次的围剿都以失败告终,这让蒋介石异常恼火。他亲自督战,在军事上采取重兵集团军分区的方式,在政治上推行"三光"政策,妄图彻底摧毁红军的根基。
围剿的铁桶越缩越小,中央苏区的形势愈发严峻。江西、湖南、福建三省交界的红色根据地,成为了最惨烈的战场。
此时的红军主力被迫实施战略转移。中央军委下达命令,红六军团要从湘赣根据地向西突围,打开一条通往西部的生命通道。
红六军团的任务极其艰巨。他们不仅要突破敌人的重重包围,还要为后续红军部队探路。这支英勇的队伍在复杂的地形中穿行,与敌军展开了一场场殊死搏斗。
1934年的夏末,红六军团抵达贵州境内。这里山高林密,地形复杂,给红军的行军带来了巨大挑战。各支部队需要不断分散、合围,以应对敌人的围追堵截。
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红六军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他们必须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既要打开通道,又要确保部队的安全。
红军将士们以惊人的意志力和战斗精神,在敌人的重重包围中寻找突破口。他们白天隐蔽,夜间行军,争分夺秒地与时间赛跑。
就在这样险恶的环境下,红六军团遭遇了一场改变命运的战役。这场战役不仅影响了整个长征的进程,更让一支英勇的队伍就此与世长辞。
掩护撤退显忠勇壮烈事
1934年9月的一个深夜,红六军团军委下达了一道特殊命令。命令指定红52团担任掩护大部队突围的重任,这支800人的队伍在师长龙云的带领下,立即行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