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刘道平
王维《使至塞上》诗曰: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这首诗历来备受诗评家关注,诸多经典解读使其享有盛誉,其中现代《唐诗鉴赏大辞典》(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出版)的解析颇具权威性。今笔者不揣冒昧,略述心得。
开元二十五年(737 年春),王维遭朝廷排挤,受唐玄宗诏命出使边塞察访军情,于途中创作此诗。全诗除标题外共 40 字,以五言体描绘沿途见闻感悟。起句 “单车欲问边”,点明 “单车” 出行,轻车简从,且表明目的是 “问边”,即察看边防。次句 “属国过居延” 与颔联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依次提及 “居延”“汉塞”“胡天” 这三个极具代表性的历经之地。诗人未对途经地的自然人文风貌及旅途艰辛着墨描述,留予读者遐想空间。故而,仅从前两联来看,此诗大半篇幅唯依行程记事,初读并无十分惊艳之感。
然至颈联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恰似石破天惊,堪称神来之笔,亦成千古名句。仿若藏锋之人一朝扬名。窃以为,单此一联,便足为学诗者典范。缘由如下:
其一,视觉震撼,意象鲜明。以往权威解读多将 “孤烟直” 释为边塞烽火之烟直冲天际,引人瞩目。笔者亦曾深以为然。但 2018 年乘车自青海赴新疆,于广袤无垠的柴达木盆地,亲见龙卷风携沙尘直旋长空,仿若巨大沙尘柱,景象极为壮观。惊叹之余,念及 “大漠孤烟直”,不禁对 “孤烟直” 有了新悟。王维当年所见所书,会否是此 “沙尘柱”?因未见此说,至今未敢 “标新立异”言之,尚待久居大漠周边且常往来其间之人,以亲身经历予以验证。
其二,重心后置,韵律和谐。颈联选取 “大漠”“孤烟”“长河”“落日” 等意象,大漠辽阔,长河奔腾,孤烟笔挺,落日浑圆,对仗工整。此四意象虽无必然逻辑关联,然经诗人妙笔勾勒,遂成一幅可观可感之画卷。且将描绘孤烟与落日形态之 “直”“圆” 二字置于句末,构成 2+2+1 之语音结构,使诗句更为清朗。此二字意境深远,悦目赏心,过目成诵,若无此二字,恐难成千古名句。
其三,意境幽远,诗画相生。王维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之誉,此联最是体现。观画中色彩,大漠、长河呈黄色,落日为红色,孤烟或青或灰,五色交织,点线面兼具,层次井然。诗中情思,于 “大”“长”“直”“圆”“孤”“落” 六字间可窥一二。无垠沙漠、滔滔黄河,易生感怀之意。虽孤烟寂寥却不失直道,纵落日圆滑,则终将西沉而辉煌一时。诗人融情于景,对尘世无尽之喟叹,皆蕴于诗画交融之联。
至于尾联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着墨于抵达驻军之处与守关士兵相遇之事。且照应首联,点明察访边情的主题。使者至营地与士兵相逢交谈,合乎情理。但诗中未现使者发问,仅答者言都护仍在燕然未归,读者自能明了使者所问何事。且从此联亦能捕捉别样讯息,即苦寒孤寂之边塞,将领尚在一线,何况普通士卒?王维由此对边塞或有初步认知,是赞赏、钦佩,抑或同情?种种复杂情感,唯使者自知。
总之,此诗启示吾辈,为诗者当以 “视听触味嗅意” 六觉感受,借意象组合,融形象细节、韵律节奏、真情实感于一体,佐以独特修辞,方可成诗,个中乐趣,自在其中矣。
本平台仅供交流学习 ,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图片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如有问题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