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持续变化,时代总在迭变,“商业之王”们紧随时代浪潮,坚持创造,谋求新动能。立足中国经济大转型的当下,WISE2024 商业之王大会,一同发现真正有韧性的“商业之王”,探寻中国商业浪潮里“正确的事”。

11月28-29日,为期两日的36氪WISE2024 商业之王大会于北京隆重召开,作为中国商业领域的全明星盛典,WISE大会今年已经是第十二届,在不断变化的时代里见证着中国商业的韧性与潜力。

2024,是有些模糊且变化多于稳定的一年。相比过去十年,大家的脚步正放缓,发展更加理性。2024,也是寻求新的经济动力的一年,新的产业变化对每个主体的适应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今年WISE大会以Hard But Right Thing(正确的事)为主题,在2024,什么是正确的事,成为我们更想交流的话题。

作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低空经济在今年迎来了发展元年,创业者不断涌入加码,地方政府纷纷“抢域升空”。有来自政策端的鼓励引导,有资金方的耐心投入,有创业者坚持做“正确的事”,展望中国低空经济的未来,我们可以预见一个充满活力和创新的行业景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WISE2024商业之王大会 “低空经济”主题 圆桌对话现场

在此背景之下,36氪在WISE2024特别策划了一场围绕低空经济所展开,主题为“低空飞行,迷雾已散,漫谈天空发展新态势”的圆桌对话,联想之星投资董事张琪、复亚智能CEO曹亚兵、亿航智能副总裁贺天星、蜂巢航宇董事长李威、御风未来创始人兼CEO谢陵,五位大咖共同探讨低空经济产业的发展创新和未来走向。

以下为圆桌对话实录,经36氪编辑整理:

张琪(主持人):大家好!我是联想之星的张琪,主要负责前沿科技领域,也包括低空经济领域。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低空经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今年的珠海航展还首次破例开了低空经济的专馆。在座四位是资深的从业人员,今天一起让我们讨论一下这个行业的现在和未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联想之星投资董事 张琪

第一个问题,先请四位分别介绍一下自己的公司、具体业务和在低空经济产业里的站位。

谢陵:大家好!非常高兴能够在36氪这样一个舞台上参加圆桌论坛。御风未来是一家空中出行创新企业,致力于打造高安全、高性价比、绿色智能的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愿景是人人可享有的空中出行。我们做了一款2.5吨的电动垂直起降固定翼飞行器,目标是给大家带来“2个小时车程变成20分钟飞行体验”的更加高效的出行方式,也被称为是未来的“空中出租车”。这款飞机目前已经进入民航局适航审定过程中,希望在2-3年内推出一款满足安全性要求的、并且人人可以坐得起的电动垂直起降飞机。除了2.5吨的eVTOL之外,我们旗下还有一个品牌叫福昆航空,主要做中小型工业无人机的研发制造。目前御风未来在长三角的上海、粤港澳大湾区的中山设有研发、制造、试飞基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御风未来创始人兼CEO 谢陵

李威:各位专家好!感谢36氪给予这次分享的机会。我是蜂巢航宇的创始人李威。蜂巢航宇成立于2015年,是一家军民融合企业。我们之前一直在军工领域进行布局,与科研院所合作,专注于200公斤以下中小型无人机的配套服务。基于军工技术,我们将业务延伸到应急领域。我们之前研发了战区应急通信无人机,目前与运营商合作,为联通集团定制了应急通信卫星无人机。这款无人机能够在断水、断电、断路的“三断”情况下实现通信覆盖,并且能够实时传输灾区的画面,以满足应急需求。

此外,我们还开发了无人自动机巢,实现了真正的无人化操作。无人机可以在机巢内充电,并通过5G网络连接,实现云管理,云控制和云应用,用于边防、海防、国家公园、海岛的巡查,这是我们的重要产品之一。今年,我们还布局了低空经济领域,并推出了低空运管平台。该平台可以实时申报航线和空域,并为地方政府提供低空空域保障,确保无人机能够顺利起飞、有效管理和良好应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蜂巢航宇董事长 李威

贺天星:感谢36氪的邀请,我是来自全球领先的公司亿航智能的贺天星。特别感谢今天36氪的活动邀请。我们的企业大家可能比较了解和熟悉。当大家今天关注低空经济,看到空中出租车,看到科幻变成现实时,基本上都会看到亿航智能的身影。我们自主研发的双座版无人驾驶载人飞行器,已经获得了全球首个试航三证。亿航智能在过去10年的成长历程中,与36氪的成长阶段相似。在过去的10年里,我们涉足了物流、消防救援等多个场景应用,包括大家熟悉的无人机编队表演,这也是亿航智能最早开展的业务之一。

目前,我们主要围绕新型电动航空器的研发、生产、制造,以及为整个低空经济提供全套的生态解决方案。这两个方向是我们企业的主力发展方向。当然,在后续的讨论中,我们会具体谈到今天的主题,即如何实现商业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亿航智能副总裁 贺天星

曹亚兵:我是上海复亚智能的 CEO。在座的可能对我们公司不太了解,因为我们主要服务于企业和政府用户,离消费者较远。我们是最早开始研发无人机自动化系统的公司之一,目标是让无人机应用完全自动化,脱离人工操作。我们从2018年开始研发旋翼无人机的自动化系统。在自动化系统的研发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个难题:由于无人机的控制是超视距远程操作,操作人员无法看到全局视野,这对无人机作业的控制提出了挑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投入了大量资源进行无人机飞行智能化的研究。随着技术积累,我们的重点转向了飞行智能化。从今年开始,我们也拓展了业务方向,利用我们在无人机上的AI和智能化能力,向更多需要飞行智能化的场景拓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复亚智能CEO 曹亚兵

张琪(主持人):在整个低空经济领域,无人机实际上是非常重要的载体。接下来,我将向每位嘉宾提出一个相同的问题:包括低空经济、无人机等概念,它们并不是全新的,已经发展了一段时间。但最近一段时间,这些概念突然受到了各方面的热烈追捧。背后的原因是什么?从政策、技术、产业等方面来看,究竟是哪些变化促成了现在备受关注的状况?

曹亚兵:实际上,为什么今年无人机低空政策受到如此关注,我们也不是很清楚,因为我们与政策制定的距离稍远。但即便没有今年对低空经济的关注,我认为我们所在的无人机自动化领域,可能在这两年内也会迎来爆发。原因有几点:

一,从2017年、2018年开始,我们这个细分赛道经过了5、6年的发展,无论是无人机本身的硬件,还是相关的软件、算法、系统,都已经准备得相当充分。在功能上,基本上已经能够满足行业用户的需求,所以在功能和技术产品层面已经有了充分的准备。

二,大疆等更多企业的加入对行业价格产生了重大影响。这几年行业价格降低了60%左右。因此,对于许多用户来说,无人机的性价比和投资回报率(ROI)已经越过了一个临界点。即使没有低空经济政策的支持,我认为在应用层面,这个行业本身也会在这几年内发展起来。从我的角度来看,情况就是这样。

贺天星:今天的会议已经快到五点了,但会场仍然有这么多听众,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大家对低空经济的兴趣和拥抱这股热潮的态度。刚才提到,除了政策之外,低空经济最大的推动力是什么。但我认为到目前为止,最大的推动力仍然是政策。今年被称为低空经济的元年,但对我们来说,低空经济已经是十年的历程。在座的各位都已经在低空经济领域深耕多年,因为低空经济是大家最热衷的新质生产力,无论是航空器、数字化管理、大数据AI等创新要素的叠加,还是围绕这个产业的动作,都不是今年或去年才开始的。每个行业、每个企业在产业内已经深耕多年。

因此,我们在看待低空经济时,应该思考我们是否需要发展低空经济,以及它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可能影响不大,但我们仍然热衷于此,无论是政策力度、关注度,还是在座各位的热情,包括36氪专门发布的榜单。这并不是说低空经济的发展对我们现阶段有什么大的提升,而是我们要思考,如果这个产业发展好了,会不会对我们整个产业带来巨大的变革。

刚才大家也谈到,可能我们的一些新技术,包括过去的新能源汽车、数字化产业的发展,为这个产业奠定了很好的基础。所以我们可能到了这个时候,到了这个阶段,我们应该去发展。我认为这是技术成熟方面的考虑。技术成熟的时候,我们也不一定要去发展产业。我们今天讨论的不是低空飞行,而是低空经济。我们应该回归这两个字来看,我们到底能创造多少新的产业增长点、盈利增长点,让大家更多参与进来。能够形成一个万亿级赛道的产业,一定是普惠性的产业。如果说今天在座的每一个人在低空经济中都没办法参与进来,或者没办法体验、体会、享受到低空经济的话,我们今天的规模可能有点夸张。我们在座几位的目的就是如何让这种新的经济形态,像过去的互联网经济、数字经济、汽车工业经济一样,能够真正实现普惠化的发展,我们才能带来这样一个巨大的经济增量。

所以我认为,低空经济今年从政策端、产业端、投资端,以及大家关注的热情来看,我们现在需要这样一个具有变革性、革命性的新产业发展。我们可能才会带来一个革命性的经济增长,因为过去大家可以看到,航空业,甚至通用航空,我们比较滞后,我们不算传统意义上的航空强国。过去因为政策、先进的技术发展,以及其他一些客观/主观原因,没有带动我们真正能发展航空业,尤其装备制造业我们还是比较落后的状态。但是过去这几年因为无人化、电动化、数字化的发展基础,也带动了无人机的发展,我们在新的民用航空业具备了很好的基础。我们首先可以从装备制造这个领域有一些新的突破,甚至我们有一些新的弯道超车的机会,这奠定了我们现在在整个低空飞行、低空制造业态,形成经济业态,形成革命性业态的基础。这也是低空经济今年除了政策以外,我们具备的很好的发展要素。

李威:作为无人机领域的老兵,我们经历了十多年的发展。今年特别忙碌,感觉低空经济有些过热,太火了。对于企业来说,是否真正获得了实惠还有待观察。回顾这十年,从2013、2014年开始,我们进入农业领域,之后是测绘、国土资源局、国家立体测绘、三维地球相关的工作,这些都是偏向于特定领域的应用。森林防火、应急等领域也在不断取得突破。提出了许多基于新基础设施、新场景的构想。目前,国家放开了低空管辖权,将其交给地方政府,地方政府又将服务业态开放,让企业服务于政府,提高政府的运行效率,并产生新的生产力。

这一切都基于无人机的发展,包括电控、电池、传感器、AI等技术,使得无人机能够实现包括机巢管理平台在内的服务空中,将政务和服务结合起来。目前,江浙沪地区的无人物流,包括政府场景,以前是各个部门如消防、应急、城管各自飞行,现在通过网络化部署机巢,实现一次飞行多次复用,分发给各个单位,这可以实现政府用新的基础设施覆盖,同时无人机企业也可以常态化服务政府。目前正在探索这一模式,我们也希望低空经济越来越好。作为低空从业者,我们也感觉到目前的确有很多需求。

低空经济和无人机的火热并非我们首创,现在国际形势和国外市场对中小型无人机的需求也很大,我们国家已经具备了全球最好的产业链、能力和性价比。出海也是我们的方向,我们正在努力,希望政策能再放宽一点,给中小企业一些机会。第二,国内军工也在持续发展,中小企业也在服务军工领域。第三,低空经济,包括智慧城市、城市基础设施,这三驾马车同时拉动低空产业。我相信在不远的未来,中国的无人机产业一定会发展到世界最好的水平。

谢陵:我在2016年之前是传统航空制造业的从业者,参与了我们国家国产大飞机C919的研发。2016年,我离开商飞,投身于无人机行业,研发eVTOL。实际上,政府有一个部门叫工业与信息化部,我们现在的低空经济就是信息化进入航空制造领域。

前面有添可的负责人在讲添可的洗地机、吸尘器,按一下按钮,电机一转,就能吸尘。现在的扫地机器人、洗地机已经完全智能化了,可以理解为智能化已经进入了家庭。现在低空经济的本质就是智能化、信息化、电动化、网联化进入到航空制造领域。由于航空制造业对安全的严肃性,传统的航空制造相对还没那么智能化。如果你观察我们平常坐的民用航空,你会深刻认识到这一点。举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飞行员与地面塔台通话,用一个收音机就能搜到他们的通话。我们现在的手机通信已经达到了5G,但飞行员与塔台的天地通信还是在用模拟信号。

我是低空经济领域8年的从业者,从创业初期做中小型工业无人机到现在研发载人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我深刻意识到,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成熟,为eVTOL领域在电池、电机、电控等方面带来了全世界先进的产业链。再加上过去20年C919、C909两款民用飞机的发展,我们国家的航空制造领域从业者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怎样做一款安全的飞机,怎样审查一款安全的飞机。无人机技术、新能源汽车以及国产民用大飞机的发展,构成了现在低空经济的技术基础。我认为,任何政策绝对不是拍脑袋决定的,一定是在对国内产业分析的基础上去进行的。

张琪(主持人):谢谢四位的分享,从我们技术发展的趋势,中国航空业发展历史角度都给我们介绍到了,从刚才大家的分享中也特别感受到,在座的四位是在这个行业里非常资深的从业者。

下面从他们自己的公司具体在从事的细分领域,我们希望他们再做一些进一步的分享,第一个问题问谢陵总,御风未来eVTOL这么多年,其实面对不同的技术路径选择,包括是纯电、油电、混动等等,相信有不同技术路线的选择,不同选择也面临不同挑战,从谢总的角度您在御风未来怎样做出选择,以及怎样应对和布局的?

谢陵:传统燃油车迭代速度非常慢,现在进入新能源智能化自动驾驶时代之后,很多人换车像换手机一样频繁,两三年就想换一辆新车了。智能化、电动化、网联化的新兴技术也让我们传统的航空装备制造业的迭代周期越来越快。

刚刚在还没上台之前我们嘉宾几位聊到,现在大家因为低空经济备受瞩目而对eVTOL的期待过高,好像现在大家能随时打飞的出行了。虽然电动化让我们的研发速度加快,也让我们创业的门槛降低,以前都是国家队在研发制造飞机,一般的企业很难想象可以去制造一架飞机。但是即使现在门槛降得再低,我们仍旧是航空制造业,意味着对安全是极其关注的,对安全的要求远超所有工业品。

因为参与过国产大飞机C919的研发,我们一直保持着对航空制造业安全的敬畏之心。所以我们选择所有的商业、技术路线的基本原则都是安全、靠谱。更重要的一点,航空制造业里,从飞机被发明的那一天起我们就想过坐飞机上下班,但是为什么在传统航空制造领域里没有成功?所以第二个就是成本。安全和成本是我们通过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的加持,让我们航空制造领域的从业者、运营企业能够实现“人人可享有的空中出行”的关键。我们所有的决策都是围绕我刚刚讲的,对航空安全的敬畏、以及对于科技要普惠所有人这两个基本原则确定的。

张琪(主持人):下一个问题想问问亿航智能的贺天星总,亿航智能是唯一拿到适航的公司,不知道商业角度、应用场景角度是什么样的布局,同时也有一些出海的公司,不知道在中国的eVTOL企业出海面临什么样的机遇和挑战?

贺天星:在回答关于亿航智能的问题之前,我想先回应一下谢陵总提到的安全问题。航空业的底线、红线和高线都是安全。最近在低空经济活动中,我们和不同专家、从业者讨论最多的问题也是安全和发展的关系。每个行业都要讲安全,但航空业对安全的要求尤其高。我们不能期待低空经济今年是元年,明年就能达到其他产业十年的发展水平。有很多准备工作需要做。

亿航智能从2014年成立到2015年推出第一款载人航空器,今年拿到了三证,但在中国还没有开始常态化飞行。这引起了一些质疑,但我们在确保每个人安全飞行的过程中,需要付出很多,甚至比汽车或电子产品要多。亿航智能通过三年多的时间完成了216两座版航空器载人的适航,目前正在进行合格证取证工作,预计最快今年年底完成首张商业运营合格证取证合作,开始正式商业化运营。这将是eVTOL载人航空器从0到1的飞跃。

无人机和eVTOL将满足低空经济领域的个性化需求,而eVTOL的目标是实现普惠化需求。全国有3.78亿人坐过飞机,10亿人未坐过飞机,但大家对上天的需求是天生的。亿航智能计划在未来逐步在中国的一些城市开启商业化进程,这将对中国低空经济的发展起到里程碑作用。

在国际化方面,中国在eVTOL领域具有先发优势。亿航智能在全球18个国家完成了特许飞行,并在全球几十个国家开展了业务。我们的产品在国外受到欢迎,我们的目标是先让大家爱上产品,再用上产品,最终卖出产品。低空经济不仅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竞争,也是全球新经济发展赛道的竞争。商业化后,大家可以通过APP、小程序、公众号或线下购买票乘坐,为中国的低空经济做出贡献。

张琪(主持人):问一个具体的问题,咱们商业化运营,大概的运营里程和所需时间大概是多少?让我们现场观众比较直观地感受下。

贺天星:我们的216型号航空器能够支持25分钟的飞行时间,覆盖30公里的距离,非常适合城市短途运输。因此,我们第一阶段的低空商业化将聚焦于文旅和观光领域。许多人有疑问,是否我们只能做文旅项目。在低空经济的初期阶段,文旅产业可能是一个主要的切入点。通过在文旅产业中应用eVTOL,我们可以在较小范围内展示技术和服务,让监管方找到合适的监管路径,让企业找到合适的运营方法,让消费者感到安全和放心。

文旅产业本身具有强大的现金流,这使得它成为实现低空经济商业价值的理想起点。在这个阶段,我们既要进行飞行测试,也要实现经济效益,因为人们对于追求美好体验往往是愿意花钱的。我们强调,低空经济的发展不能忽视经济价值,我们的第一个阶段还是希望能够吸引消费者付费体验。

张琪(主持人):刚才曹亚兵总提到无人机、无人运营平台的工作,从咱们公司在技术和服务模式上有哪些创新,从无人机应用效率提升的角度,又有哪些提升?

曹亚兵:近两年来,无人机领域的成熟度和使用范围要比eVTOL更成熟一些。这是因为无人机没有太多的安全问题,而eVTOL需要载人,所以在技术和政策上需要更加谨慎。无人机已经在多个场景中逐步展开应用。从我们公司的角度来看,我们主要专注于无人机自动化,过去几年技术上的主要进步是在无人机的自主飞行方面。因为一旦涉及到自动化,无人机的控制就是超视距的,需要像汽车机器人一样自己作业,这是近几年我们行业技术上的发展重点。

我们公司主要做的是城市巡逻巡检工作,将来还会向更多的作业方向发展。巡逻巡检会产生大量数据,但过往几年我们行业在数据处理上做得不好,准确率上不去。原因是无人机视角的样本太少,而我们要处理的问题又千奇百怪。很多无人机每天都在飞行,但现在城市中飞行的作用呈现不出来,找不到问题。每天飞行的数据量很大,人工查找会消耗大量人力,而且容易遗漏。这两年这个问题也在逐步得到解决。首先,飞行的量大了,样本数量也在增加。其次,技术的发展使得对样本的要求没有那么高了。以前很多地面摄像头拍摄的照片无法使用,因为视角不同,但现在的方法都能处理这些问题。这也使得无人机视角数据处理的准确性不断提升。

在商业模式上,我们在2022年提出了一个概念DaaS,把无人机作为一种服务,参照SaaS的逻辑。这个模式这几年已经推广开了,整个无人机行业非常接受这个模式。之前,尤其是面向政务的无人机,各个部门都会买一套,导致重复建设。大家都用不好,因为没有专业的维护和使用团队。我们当时发现了这个问题,提出大家不要自己买,我们统一在一个城市建设,以网格化的形式布点,直接服务客户,这样大家都受益。单独的政务用户对无人机的使用频次并不高,但是组合在一起,使用频次就很高了。通过共享的方式,可以把资产的效用发挥到最大。

我们在浙江的一个城市做了试点,效果不错,所以想把这个模式推广。但在推广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包括政府对数据安全问题的担忧,以及各地需求的差异性和需要本地商务关系。现在低空经济的发展中,很多城市成立了国资的低空经济公司,他们在做我们所说的运营,把无人机作为城市的基础设施,网格化布点。北京除外,因为整个城市都不能飞,其他很多城市都在布点,然后有一个低空经济公司来运营。所以这个模式本身是成功的,对我们公司来说,我们就服务这些低空经济公司,提供产品和技术。因为他们主要是做运营,没有相关的产品,这是我们这几年的探索和实践。

张琪(主持人):由于时间关系,最后一个问题想问蜂巢航宇的李总。您刚才分享了工业无人机的应用,包括农业植保、遥感等。请问蜂巢航宇在技术和产品角度,过去一两年有什么新的突破和尝试?能否和大家分享一下?

李威:我们和曹总一样,也在低空领域专注于无人机巢的研发。我们的目标是实现无人机的无人化操作,这无疑是未来的趋势。就像海康、大华的摄像头实现了二维覆盖,创造了万亿级市场和千亿级产值一样,未来无人机作为空中单元,也一定会在城市级空中安防服务中发挥作用。曹总提到,目前面临的挑战是如何让政府理解和接受无人机的安全性,并打破各部门之间的壁垒,使其能够常态化使用。因此,过去两年我们也在与总局以及曹总合作,制定标准,以证明无人机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确保它可以常态化飞行。

在数据安全方面,我们正逐步从单纯的厂商转变为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包括服务商的角色转变。我们提供从硬件、软件到后续服务的全方位支持,以满足政府的政务应用需求。政府主要关注数据结果,而不关心数据是如何采集的,他们只需要得到数据。因此,我们正在开发管理平台和软件应用,并与AI团队合作,处理海量数据的识别、分析,并推送给客户,以实现流程的智能化。

我们也非常认同曹总提到的工业SaaS概念,这是一个非常前沿的理念。我们之前也参与了许多通航活动。例如,在郑州发生洪水时,军用无人机从贵州飞往郑州,3小时后返回,完成了地面覆盖。但这些大型无人机需要保障,成本高昂,没有专业机场无法起飞。因此,我们与运营商合作,共同开发了150公斤级的垂直起降无人机,可以实现区域覆盖和快速响应。

随着集成电路、载荷、功能和AI技术的发展,我们相信中小型无人机将能够替代通航飞机,甚至有人驾驶的飞机,实现更多功能,承担更大的政府工程项目,包括应急响应等各个方面。这是我们正在努力的方向。

张琪(主持人):最后,希望在座的四位用一句话来展望一下低空经济行业的未来。

曹亚兵:这几年,无人机能够做的事情越来越多,比如巡逻、甚至载人飞行。我要说的是一旦无人机能干某件事,因为他是在天上飞的,他往往具有无与伦比的效率,可以快速替代传统的手段。

贺天星:低空经济正引发一场全新的革命,它将深刻改变我们城市的发展和居住环境。因此,大家一定要关注低空经济,它充满了潜力和机遇。我鼓励大家积极参与其中。既然低空经济有如此巨大的潜力,如果不投资体验一下,比如购买一张我们的无人驾驶飞行器的票,那岂不是可惜?欢迎大家在低空经济里面的第一笔花销,买一张无人驾驶的票,谢谢!

李威:两位老总的分享非常精彩。我们作为低空经济中的无人机企业,同时也是航空制造领域的中小企业,需要更多的支持和关注。从供给侧来看,政府应该信任我们无人机企业的能力和安全性。如果我们能卖出更多的票,我们的发展前景将更加广阔。

第二,目前中国的无人机行业,包括飞行汽车团队,在全球市场上具有竞争优势,无论是产业链还是人才方面。因此,我们希望能够得到系统性的支持,包括在出口管制上的放松,以便我们能在国际市场上与客户竞争。在中小型无人机领域,我们在国际市场上绝对具有竞争力,甚至是压倒性优势,关键在于如何放开。

第三,政府需要考虑如何更有效地利用无人机。我们提供了很多建议,但政府也需要有决心和信心,将各个部门的无人机业务开放,实现数据的整合。目前各部门的数据是孤立的,如果能够形成统一的数据资产,未来将创造更大的价值。我们需要政府提供更多的空间来实现这一目标。谢谢!

谢陵:我给大家提供一个畅想,请大家预留300块钱,争取5年后可以从798艺术区直飞到大兴机场,只需15分钟。

张琪(主持人):谢谢四位的分享,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