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中国的金融行业,特别是证券公司,喜欢搞一个职位,那就是首席经济学家。
结果是一堆出身证券分析、学MBA的技术人员,堂而皇之成为了所谓的经济学家。任泽平这种对经济学一窍不通的人,居然不断地在各家公司当什么首席经济学家。
最近有两位很火,但我看了一下,基本上和民间普通水平的吐槽没有什么大的区别,只不过引用了大量的数据,然后加上了不少的”金句“。
有些吐槽,我们可能听起来很爽。
但这不是经济学家的作为。
经济学是科学,面对现实的经济问题,经济学家需要拿出的是因果,他需要说明的是什么因,导致了什么果。
但这些在两位的演讲中,都看不到,他们不过都是在对现象的描述。
现象在经济学家看来,叫作历史,而经济学叫作理论。
只有正确的理论,才能解读历史。
一个经济学家是不是合格,首先是其理论水平是否合理,如果连基本的理论都没有掌握,不管其在多么豪华的会议上的演讲,都不能叫经济学演讲。
证券公司的所谓”经济学家“的角度,与真正的经济学家又完全不同,因为他们有服务对象,有客户,他们的演讲,往往针对的中产阶级这一身份。
因此,他们更多的地站在中产阶级这一身份来吐槽,来分析,来展望。
什么中产阶级的负债表崩了呀,这些与经济学有什么关系?
经济学,是一门研究手段与目的关系的科学,如果以一个社会的繁荣、财富增长为目标,那么,什么样的手段是能够达成这一目标的。
所有的手段,最终离不开经济发展的基本要素,土地、人力、资本。这三个要素,是研究经济发展或经济衰退的核心因素。
但这两位长篇大论的演讲中,没有对这些基本的生产要素进行分析。
他们甚至不清楚,所谓的经济发展,其实没有那么多华丽复杂的辞藻,不过是生产量的增加。
经济学要解释的是,为什么有些地方明明有土地,有无数的民众,但总生产量却很少,为什么有些地方明明地方很小,人员不多,但生产量却那么高?
唯GDP论,是唯生产量论,从理论上来说,是没有错的,只不过GDP这个指标是错误的,比如,资本品(中间品)的生产,就没有纳入到GDP当中。同时,这个指标也是不必要的,因为所有的经济指标,都不过是政府干预经济的依据。
因此,大量引用各种经济数据,对于解释经济因果这件事,没有什么意义。
要解释经济因果,还是需要回到具体的个人,哪些因素、事件,导致人的行动出现了与生产增长相悖的行为,或导致了普遍性的错误投资。
比如,管制就是一种限制生产和交易的法律手段,他对某一种生产交易行为作出行政性的规范或完全禁止生产,这就必然导致人们减少生产和交易。
某一个生产要素,不允许投入某一种生产,这就是对最基本的经济发展要素的管制,比如,农村土地。这种管制就将减少投资生产行为,导致有些本可以有利可图的生产行为,不会出现。
比如,印钞就是一种欺诈行为,他本质上是发行了假钞,让市场上持有货币的人的购买力贬值了、受损了,财富发生了转移,同时新增的货币还带来虚假繁荣,最终导致商业周期。
只有宣传正确的经济学理论的人,才能叫经济学家,因为他在不断地向人们传播正确的因果关系。
吐槽,不能解决问题。因为当不能找到正确的经济因果成因时,大部分吐槽不过是将经济领向另一个错误的方向。
投资界的大部分人,都在用吐槽来期望一次大放水,不管是房市、还是股市。
大多数这种吐槽背后,都隐藏着这一动机,就如任泽平所说,用放水来刺激吧,来挽救中产的财富值吧。
很长时间以来,投资圈的所谓知识分子、精英们,没少进行这种呼吁。
这些”经济学家“所做的预测,也大多不靠谱。
因为,一个地区的未来经济前景,不过是无数人在观念驱动下行动的结果。
在他们的预测中,看不到具体的观念,看不到对这一地区民众观念的分析,而观念就是对现实问题因果的解释。
若主流观念认为大基建是发展经济的好手段,那未来就必然是大基建开路。
若主流观念认为农村土地产权改革,能带来繁荣,那土地这一生产要素就将进一步释放,成为经济的动能。
很可惜,很久没有看到,那些有条件站在聚光灯下的真正的经济学家们谈论这些了。
几年前,张维迎和林毅夫的辩论,那属于经济学家们的争论,其主题就是产业政策是否是经济发展的正确手段。
现在这些证券公司的”经济学家“,既不懂经济学,也没有传播过什么正确的观念,最坏的如任泽平这种,反而天天在鼓吹要印钞救经济。
两位的发言及其后果,这事不讨论,这与经济学没有什么关系,也很敏感,我就不评论了,号还要呢。
但今天的中国,的的确确需要真正的经济学家站在台前来讲理论,不同观点的经济学家们也需要公开辩论。
理论,就是观念的来源,有什么样的理论,就会传播什么样的观念,最终就会有什么样的经济发展路径,也就会有什么样的结果——繁荣或衰退。
券商们把这个职位改了吧,叫首席分析师吧,否则无数民众们都会产生误解,认为这些人就是什么经济学家。
其实大多数这样的人,从他们的发言就知道,连一本正经的经济学理论专著都没有看过,里面大量的各种论述,完全是错误的归因。
不少人总是以为,只要是批评现状,就是所谓良心学者,错了。郎咸平是靠批评国企改革发家的,秦晖是靠批评血汗工厂声名鹊起的,司马南是靠批评国有资产流失上位的。
批评,只不过是迎合了舆论情绪。
真正的经济学家,批评或赞美,并不重要。需要的是传播正确的理论,也即,达成繁荣的正确手段到底是什么?
而当下的中国,最需要一些经济学家来干一件事,那就是分析: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哪些是让经济发展的因,哪些不是?
帮助大多数中国人搞清这个问题,才是经济学家要干的大事。
不清楚因果,就会犯错误。而当下的不少错误,正是对改革开放四十年归因不准确导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