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陈锋

编辑/子夜

“创始人、管理层形成一种文化,长期下来就会形成你的公司是什么样,这种文化能够为企业应对复杂挑战提供韧性。”

最近举行的2024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搜狐创始人、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物理学博士张朝阳如此说道。

他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创新能力的一个底层动力,创新不是短期行为,而是在企业文化的驱动下,长期深耕于某一个领域,走出一条独特的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搜狐官方微信公众号

此番观点,是过去几年里,张朝阳和搜狐视频深耕知识直播的一个注解。

搜狐视频聚焦知识直播领域已有五年。 早在2019年9月,搜狐视频推出了一系列知识直播,邀请了情感、文化、汽车、法律、母婴、时尚等领域的学者专家入驻平台,进行知识分享。2021年,搜狐视频进一步开始全面打造知识直播平台。

如今,知识直播已经成为搜狐视频最独特的标签之一,搜狐视频的直播内容生态也愈发丰富——从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领域,到泛生活知识领域,再到各类型主题直播,涵盖领域及范围还在持续扩容。

其中,张朝阳做知识直播,时间更久。

他最早在2016年推出了英语课直播《张朝阳的英语课》,后来2021年底《张朝阳的物理课》正式开启后,凭借着硬核推导的课程风格、高密度的知识输出,迅速积攒起超高人气,频繁出圈,多次登上社交媒体热搜。

如今《张朝阳的物理课》已经不只是搜狐视频最大、最重要的IP,某种程度上,在中文互联网世界里,其也已经成为物理科普和知识直播的代表IP。而且这个IP的差异化也越来越突出,几乎没有第二个人可以复制。

在这背后,真正值得思考的是,媒介立体时代,张朝阳和搜狐选择的这条“知识直播”的独特之路,到底带来了什么?

1、“物理网红”张朝阳,三年讲了2万分钟的课

张朝阳有多重身份,但他这几年最被人熟知的是“物理网红”这一身份。

从2021年11月5日至今,每周都直播的《张朝阳的物理课》已经开播了三年。

三年间,张朝阳讲了220余期直播课、在线时长超过了2万分钟,还出了3本同名科普书籍。

过程中,《张朝阳的物理课》这一IP的几个特征也在愈发明显:

推导越来越硬核、知识越来越丰富、场景越来越多样 ——张朝阳既推导高深的物理理论和数学方程、演算日常生活中和宇宙万物背后的物理知识,也解析《流量地球2》、《奥本海默》电影、产业应用中的物理原理,等等。

三年来,《张朝阳的物理课》陆续演算了牛顿力学、电动力学、量子力学、天体物理、相对论等众多物理领域的知识。

比如10月6日,《张朝阳的物理课》推出了国庆特别节目,围绕“雨滴为什么不伤人”这一看似简单的生活问题,进行了一场长达五个小时的数学马拉松演算直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从根本上解释这一现象,直播课中,张朝阳从第一性原理出发,去计算球形物体在不可压缩流体中受到的阻力公式,也就是斯托克斯定律。但推导过程极其复杂,涉及到诸多数学概念和数学方法。

因此,这场全程马拉松式的硬核推导课程中,可谓知识点满满,当时,为了让这次讲解更加系统和紧凑,张朝阳还将其中一部分步骤,单独留到了下次直播课。

对张朝阳来说,在多重身份的加持下,还能进行这种单次长时间的讲课直播、还能坚持把《张朝阳的物理课》做下来,实属不易。

11月3日,在《张朝阳的物理课》开播三周年之际,张朝阳受邀回到母校清华大学物理系开了一场讲座,他当时总结,坚持物理科普的三大动力分别是:这件事有意义、对物理的兴趣、直播互动式学习的激发。

这对应的是,张朝阳长期以来,一直很重视基础科学,并在持续推崇。

“创新跟基础科学研究有关”“作为21世纪的人,对于基础科学的了解应该是一个通识,了解物理应该成为一种风尚。”此前他曾表达过这些观点。

另一方面,张朝阳认为,通过直播、短视频、文字和书籍等立体式传播形式,可以将深奥的物理知识转化为大众文化的一部分。

“我们处在视频自媒体时代,一个科研或者小范围教学和研究的话题通过大众传媒,就能变成一个公众事件,大家用自媒体把所学所懂的事情讲出来很有意义,使得人类知识传播更充分,创造性更强。”他如此表示。

因此张朝阳也不担心大家看不懂深奥、晦涩难懂的物理知识。在他看来,物理是一门需要计算的科学,即使现在听不懂也没有关系,通过直播回放、短视频也可以反复学习,以后总有一些人会懂。

值得注意的是,《张朝阳的物理课》背后,张朝阳在传递、分享的也不只是知识,更重要的,是他同时在课程中提到的学习方法,比如“1/3读书法”,即1/3时间思考、1/3时间读书、1/3时间推导,也是长期做这一IP过程中的“坚持”与“折腾” 。

某种程度上,《张朝阳的物理课》无法被复制的原因也在于此。

当下立体的媒介生态里,企业家跟用户沟通的方式有很多种,企业家个人IP的建设也在变得越来越主流,但张朝阳选择了一种最难、也最难以被复制的方式——《张朝阳的物理课》,实际上集张朝阳个人能力、个人兴趣、个人对基础科学的推崇,以及用户价值、社会价值为一体。

而持续做这件事,无疑加速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张朝阳曾说“人活着就要折腾”,并提倡“一万小时理论”。他认为“当你决定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最重要的是要坚持,长期坚持到一定程度,量变就会产生质变。”

2、坚守“知识直播”几年,搜狐视频也在进化

过去几年间,不只是张朝阳身体力行直播讲物理、讲英语,知识直播也成了搜狐视频最大的特色。

整体来看,搜狐视频知识直播一方面在不断拓展和覆盖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等各学科领域,另一方面,也在泛知识领域持续深耕,希望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培养科学好奇心。

目前,在搜狐视频App的直播频道,已经围绕十一大板块打造了知识直播内容生态,涵盖了“天文物理大讲堂”“天下大事直通车”“医学、健康与运动”“娱乐大赏集散地”“理科研习与应用”“博物自然科普局”“法律情感诊疗室”“文史十二时辰”“人气直播机构”“狐厂活动大放送”“宝贝成长必修课”。

连线Insight注意到,《张朝阳的物理课》之外,搜狐视频已经涌现出了多个知识直播代表性IP,搜狐视频也在积极探索各类型的主题性直播,启动了航天专题、国学专题、少儿科普专题、科幻专题等等。

比如同样由张朝阳发起的《星空下的对话》,邀请到俞敏洪、周鸿祎、冯仑等多个不同领域的先锋人物一起对话,2022年7月开启至今,一直备受欢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朝阳对话冯仑,图源搜狐官方微信公众号

再比如搜狐视频的独家科普IP《科学演讲局》,将全网的科普大V、科学专家汇聚一堂,用通俗易懂的演讲模式来启迪大众对科学的探索欲望,提供了众多有用、有趣的内容。此前这一IP推出的《元宵节特别版:科学的浪漫》直播节目,还入选了广电总局2023年推优作品名单。

与此同时,搜狐视频也在通过“关注流”,来逐步加重由用户参与和共创的视频内容,带动优质播主创作、互动社交,同时基于社交分发模式,来驱动用户在消费内容时主动思考。

“关注流”在搜狐视频中更像一个视频“社交场”,用户可以在“关注流”里转发、关注、消费,实现以视频会友。目前,搜狐视频“关注流”已经围绕PGC、UGC、Vlog自媒体短视频打造起了精品化、垂直化的平台,形成了有趣、有用、观赏性强的内容生态。

总结来看,这几年,搜狐视频围绕知识直播的深耕,某种程度上也是在持续探索流量、商业化、社会价值三者之的平衡,这是一条难而正确的路,但也让搜狐视频具备了显著的差异化优势,且难以被复制。

无论是《张朝阳的物理课》这一IP,还是搜狐在知识直播道的深耕,其实都跳出了单纯的流量逻辑,而是构建起了一个可供用户重复消费的、生命周期更长的、持续性更强的内容生态。

最后,正如张朝阳所说,希望创办的企业不仅仅是为了赚快钱,而是要提供某种价值,是有益于社会的长期价值,这个企业才能走得更远。

如今,无论是张朝阳还是搜狐视频,其实都在用在知识直播赛道的坚持和深耕,诠释着“长期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