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新现实主义,“穷人掏钱,看富人演穷人”这个观点很难成立,因为新现实主义与现实主义相比,前者讲究真实,后者追求写实。
如《偷自行车的人》,片中的演员都是素人,甚至男主拍戏时确如戏中一样没有工作,拍完戏后状况也没有好转,跟那个角色一样窘迫。
这类电影够底层够接地气了吧,也实打实的反映了劳工阶层的困境,为底层发声。
可本片的导演并非穷人,二十年代就是深受欢迎的舞台偶像和歌星,所以依然会有人说“富人消费穷人苦难,拿底层人开涮”,“演我的日常有什么好看的。”
反之则是“穷人掏钱,看富人演穷人,我回归现实,他更加有钱”,因此这种观点等同于一种只为找个对象发泄的暴论,先入为主的观念太强,一般片子和主创很难抗住这一波魔法攻击。
回应吧,身为主角,你确实比普通人有钱,赚的也多,不回应吧,阶级对立的帽子一旦戴上,电影的前路基本被堵死了,属于阳谋。
跳也得跳,不跳也得跳,面对这种舆论该怎么办?只能等时间消耗,像《逆行人生》,风平浪静后最新评论就不带预设立场了,口碑也相对好了一点。
由此可见,“穷人掏钱,看富人演穷人”这个问题存在的本质就是找个标靶射箭,这一枪打过去的杀伤力与老登电影无异,影史几乎全军覆没。
就连口碑票房双丰收,被大众普遍认可也改变现实的《我不是药神》也难以幸免,所以只能等火气消了,人冷静下来了再做定夺,毕竟人在愤怒时思考是无用的,都会做出过激的举动。
事后大多数人能明白真正的敌人并非是电影与演员。
所排斥的是把压榨当福报,把苦难来歌颂,以及阶层固化,奋斗致不了富,读书是否无用的孔乙己的长衫和先富带后富的共同富裕的滑稽。
所排斥的是看清了那些主义好像都不能当真,故宫大G、北极鲶鱼、周公子们作威作福却可以继续享受亿点快乐的人生,所排斥的是走后门、有背景、盘外招、人情世故、官僚剥削。
传统观念下的刚正不阿、不同流合污、善良老实公正的价值观全都崩了,这个社会的主流不再是这些,什么公正、正义都是你法笑。
大家都在捞偏门,期待着被砸中成为网红,一下子实现阶层跨越,年轻人不再好好读书,知识改变命运似乎变为了悖论,教育体制的根基被动摇了,讲付出不再管用,都想立马见效,从小接触的三观都在被重塑。
期待天降猛男,期待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可现实是什么?是欢呼孙大圣不来,妖雾反而愈演愈烈。
人们对《逆行人生》的诉求是什么?指着鼻子骂某团的不当人,让一部电影倒逼资本改变,改变骑手们的生存环境。
对所有扫黑除恶、现实主义的电影的诉求是什么?指望拍了部电影现实就能好转,体制没有尸位素餐,底层生活有所改善。
但大家都知道这是不可能的,梦想与现实的落差太大。
电影里雷厉风行,为民做主,现实中有苦难言,继续望房兴叹,无处伸张,无产阶级失去了锁链却没有得到整个世界。
所以大家都开始怀念教员,怀念那个人民当家做主的时代,那个工农说了算的时代真的来过,他叫你同志,带你革命,带你解放全中国,现在你被叫牛马,被骂只知躺平摆烂,就是社畜。
百年前,我们从畜变人,而如今,人又变畜。
但我们不甘心,想要再次做人,可总有人拼命阻挡,我们排斥这道屏障,在尽力打破,只是方式方法还处在摸索阶段。
这也说明人们还是期望过上好生活的,不然也不会有阶层矛盾,社会撕裂出来,希望每个人都能丰衣足食,都能拥有美好的生活和光明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