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刘眉头紧锁,对刘阿姨说道:“妈,你烧菜时怎么没开抽油烟机?这油烟大得让人喘不过气来。”刘阿姨手头正忙着,连头也没抬就回答:“哎,我就是做完饭立刻关了,想省点电费嘛。”小刘走近母亲,耐心地说明:“妈,其实做完饭后抽油烟机还得继续开一会儿,这样油烟才能彻底排出去,不然它们会四处飘散,长期吸入对身体很不好。”刘阿姨闻言,心头猛地一紧:“是这样吗?我以前从没留意过,还以为做饭时开着就够了。”小刘肯定地点点头:“确实如此,妈。而且,我最近读到一篇文章,提到做饭时不仅要当心油烟,还有好几个不良习惯也得改掉。”刘阿姨听了小刘的话,不由得也皱起了眉,她开始意识到,自己日常的烹饪习惯中,竟然暗藏了诸多健康风险。

根据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数据,2020年全球新增癌症病例高达1929万例,其中中国占比23.7%,位居世界第一。这一数据引人深思:除了遗传、环境等已知因素,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否也潜藏着一些不为人知的健康威胁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做饭时的5个坏习惯,很可能让你得癌症,特别是最后一个

1.炸过的油反复用

一方面,当油在高温下加热时,会产生反式脂肪酸及有害的油脂氧化物。若持续用此油进行高温烹饪,会导致致癌物质迅速增多,例如可能生成1类致癌物苯并芘。另一方面,已使用过的油已经历氧化过程,若存储方式不当,则极易发生变质。

2.冰箱食物生熟不分乱放

许多家庭的冰箱内充斥着各式各样的肉类、剩余饭菜与未饮尽的饮料,它们往往被随意放置数日,缺乏任何有序的存储规划,见缝插针地堆砌,误以为这种杂乱无章的摆放能最大化利用冰箱空间,却忽视了食物间交叉污染对健康的潜在威胁。

将生熟食物混放于冰箱中,尤为令人担忧的是李斯特菌的污染风险。李斯特菌不同于常规细菌,它能在低温环境中持久生存,且广泛寄生于多种食品,如肉类、海鲜及乳制品内。人一旦遭受此菌感染,轻微症状可能包括发热、肌肉痛、恶心及腹泻,而严重时则可能诱发脑膜炎或败血症,对生命安全构成重大威胁。

3.生熟食共用一块菜板

在厨房中,利用砧板烹饪是日常惯例,然而,出于食品安全考虑,应避免生食与熟食共用一块砧板。生肉、海鲜这类生食材料可能携带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多种细菌,如果与熟食在同一砧板上处理,极易引发交叉污染,从而增加食物中毒的风险。轻微的症状可能包括呕吐、腹泻、发热及全身无力,而严重的情况则可能引发肠道炎症,甚至导致细菌性痢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4.油不冒烟菜不下锅

儿时,母亲常教导我,油需冒烟后方可下菜烹饪。然而,随着年岁的增长,我逐渐意识到这一做法实则对健康无益。老一辈人遵循油冒烟再下菜的烹饪习惯,根源在于昔日榨油技术落后,油中杂质繁多,而让油烧至冒烟,可促使多数杂质挥发,这一直观现象便成为了他们判断烹饪时机的标准。

时至今日,榨油工艺已大为改进,市面上的正规食用油均需历经脱胶、脱臭、脱色、脱酸、脱水及脱脂等多重精炼过程,有效去除了易导致冒烟的大量杂质,因此现代食用油的烟点显著提升。通常情况下,食用油的烟点不会超过180℃,而一旦油锅冒烟,往往意味着温度已过高,很可能已攀升至200℃以上。如此高温,不仅会破坏油中的脂溶性维生素及人体必需的脂肪酸,还会在食材下锅时,导致其中的蛋白质、脂肪及碳水化合物发生不良变化,生成苯并芘、丙烯酰胺等致癌物质,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

5.炒菜不开油烟机

许多人在烹饪过程中不习惯启用抽油烟机,部分原因可能是嫌其噪音大,或是觉得操作繁琐,亦或是出于节省电力的考虑,在炒菜时选择不开抽油烟机,却未意识到这一行为对健康的潜在威胁。厨房中的油烟实际上是家庭环境中的一个重要污染源,长期暴露于此可能会提升患病的风险。过量吸入油烟会导致“油烟综合征”,症状包括恶心、食欲下降、头晕头痛、胸闷以及耳鸣等。尤其对于已有呼吸系统疾病的人群,油烟可能加剧病情,引发哮喘或炎症。更为严重的是,厨房油烟中包含诸如苯并芘、二硝基苯酚(DNP)等致癌物质,长期吸入这些有害物质可能诱发肺癌。

二、如何减少厨房油烟,减少患癌风险

1.定期清洗抽油烟机

抽油烟机需定期清洁,长期忽视清洗可能会造成输油管阻塞、排烟效率下降,并有可能引发火灾风险。因此,建议每日擦拭抽油烟罩一次,每5至10天清洗油网一回,同时确保每3到6个月对抽风扇进行一次彻底清洁。

2.保持通风

无论是否进行烹饪,家中都应始终保持良好通风,厨房区域亦不例外。在烹饪过程中,为了加快油烟的驱散,确保通风尤为重要,这样既能促进燃气的完全燃烧,又能使油烟迅速排出室外。

3.选择适合高温炒菜的油

针对那些需经高温炒制的菜肴,推荐使用调和油、花生油、菜籽油这类具有较高稳定性的油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4.多选择蒸煮炖的烹饪方式

推荐日常多采用蒸、煮、炖这类烹饪方法,若偏爱炒菜,则应特别注意控制油温,确保在油未冒烟前就将食材放入锅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