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一个大大有名的女人。

她不仅被视为西方女性学术的三大中心之一,还以与法国著名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的“开放式关系”而为世人所熟知。

说到这里,你肯定已经知道她是谁了。没错,她就是西蒙娜·德·波伏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应该说,波伏娃给人印象最深的,无疑就是两点,一是以《第二性》为代表性成果的女权主义思想;二是与萨特的惊世骇俗的“开放式”关系。

这两点,都会给人以一种波伏娃异于寻常女人的印象。

必须说,在读到德国记者和女权主义者爱丽丝·施瓦泽的《波伏娃访谈录》之前,我也是这样的印象,觉得她令人肃然起敬,然后敬而远之。

但当我读了这个访谈录,却一下子感觉到她变得亲切了,变得普通了。

因为我从中读出了她为了在与萨特的相处中保持独立性的努力,也感受到她在坚定地坚持自己思想的同时,又有一种脆弱,并且还有着一些似乎不会出现在她身上的“传统”思想,就是说,她并不是“随心所欲”的。

《波伏娃访谈录》其实主要也是围绕着上面提到的两点展开的,只是更有了“温度”。我读完后回味,沉淀下了五句话,让我感到这个女权主义思想家变得立体了,简直可以说爱上她了。

一、在人们心里,一个女人敢于说出这样的话,她就不可能是“正常”的……其实并不是这样。所以,当时无论左派还是右派都不支持我。

波伏娃说的,与后来被誉为女权主义“圣经”的《第二性》有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本书出版前,她先在《摩登时代》杂志上刊登了其中有关“性”的章节,结果她遭遇了来自四面八方的攻击,有的相当“粗野下流”,如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里亚克写信给杂志,里面赫然写着“我刚才读文章,了解到一些有关你们上司阴道的事情”,另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她和萨特当时的好友加缪说“你科让法国男人成了笑柄”……

而波伏娃因为平时打扮得比较有女人味,当她走进餐馆,就有们盯住她,窃窃私语说“看来她两样都行啦”……

受到攻击就算了,甚至还有人说《第二性》根本不是她写的,而是萨特写的。

就是说,不要说思想对与错的问题,当时人们心里,女人是不会“思想”的。

从这里,我读出了波伏娃的坚定,也读出了她的孤独。她内心是渴望得到理解的。

二、没有任何工作是没有尊严的,所有工作都具有同样的价值,让人没有尊严的是整个工作条件。

波伏娃拿擦窗户举例,说它和打字一样有价值。让人没有尊严的是在孤单、无聊、没有产出、无法融入集体的条件下擦窗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是说,如果是干家务,不应该是天然地划定,某类家务就该是女人(男人其实也一样)干的,而应该是共同分担,使家务不再是规定的义务,而是其乐融融的活动。

女人,不应该把“家庭主妇”变成“职业”。

你看,作为女权主义者的波伏娃,她并不是像现在的某些“女拳”那样,直接搞个底朝天,说干家务是男人的事。她只是要把它变成男人和女人共同的活动。

这个思想大概不传统,但是这个思想很和谐。

三、我当然蛮喜欢自己的样子,我曾把自己50岁和40岁的面容做比较,结果当然让人扫兴,不过,这早就不是个问题了。

波伏娃说她三四十岁的时候,有时候对照自照,会发现自己的容貌还不错。

看来,“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在女思想家身上也同样有效。

她与一些女人不同之处在于,她并不认为“美貌就是一切”,也能接受容颜老去。因为她认为“头脑和才智最重要,其他都是次要的”。

她的头脑和才智不仅表现在“著作等身”上,也体现在她对待“变老”的态度上。

当她觉得精力不济了,对自己的要求就没那么高了,不再像年轻时那样“马不停蹄地工作和忙碌”,一刻也不得闲,而现在更加从容淡定,“读书,做一些真正让自己感到快乐的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还并不为衰老而焦虑,因为她觉得自己已经写出了最重要的作品,“以后不会再有大作”了,“可以再写一两本书,但无论写什么都已经无关紧要了”。

读了这些话,我觉得这位老太太可真是既厉害又普通啊!

四、母女关系十有八九都非常糟糕。

波伏娃并没有自己的孩子,她有一个类似的养女,但那是她们成年后相识,互相自愿选择对方。

她之所以下这样的结论,是因为她认为一个女人不可能同时扮演两种角色,既是母亲又是朋友。母亲有时难免对孩子粗暴严苛,也会把孩子工具化,试图把自己的一切寄托在孩子身上。

而孩子,也不会乐意永远蜷缩在同一个子宫里。

读到这段话,我感兴趣的倒不在于波伏娃的判断到底对不对,而在于她作为一名思想家,却居然毫不掩饰自己的局限,即,她知道有些问题并不是凭着头脑和才智能够解决的。

鉴于当今“教育家”太多,我倒觉得波伏娃的论断尽管过于悲观,却是可爱的。

五、在我身上从来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一夜情),从来没有!

女权主义在大众心里,似乎正在于女性拥有“自由”,而波伏娃与萨特的关系是“开放式”关系,是没有什么婚姻的约束力的,然而波伏娃却从来没有寻求过刺激,意不意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波伏娃说了,她也许偶尔有过“跟着感觉走”的幻想,但现实中,她和交往的男性之间,“总是先结下深厚的友情,之后才会有身体的接触,否则任何男人别想碰我一下”。

她从来没有“情难自禁时随便和什么人发生一夜情”过,“即使在情感空窗期,很长时间没有性生活的时候,也不曾有过”。

跟男性没有,跟女性也没有。

怎么说呢,我就感觉,这位女权主义的导师,自我约束实在严格得很呢!可见,波伏娃的“女权”,跟现在的“女拳”们,精神上是不同的。

好了,就是这五句话,让我对波伏娃的感觉变得亲切了,你呢?

(网图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