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的朋友在网络打字时,经常会用很多粤语字,外地不懂粤语的朋友看到就如读天书一样。那究竟,这些粤语字为什么会和现在中小学教的常用汉字有那么大差别呢?而这些粤语字又是怎么来的呢?
▲点击收看视频
第一种是古字的沿用,就是指现代汉语已经基本不用的古代汉字,往往就是指“本字”。
所谓“本字”,就是指一个字的最初形式。例如:睇、畀、镬、抌、㩧、黐、攰、晏、趯等等,这些字在宋朝或者更早期就已经出现,而在现在的粤语中保留了下来。
第二种是假借字,即是借用已有汉字,来表示粤语读音和意思的字,为何要借用呢?
首先,因为很多字只靠口耳相传,很少有机会写下来,加上读音可能不断产生变化,久而久之,本字就变得过于生僻和难写。例如表示“蛋”的本字“膥”,大家早已普遍写成“春”了。
▲图源网络
另外,有一些粤语字词读音其实是来自古百越语,本来就有音无字,无本字可以考证。广东人就借用一个较为简单、易认易写的同音字来代替。例如:呢、痕、冧、虾、点、边、叹、晒、啖、呃等等,这些字有很多都是受到古百越语影响。
▲图源网络
第三种是新造字。新造字就是指粤人自创的汉字,在古汉语和现代汉语之中都不存在。
广东人造字基本都遵循”六书造字法“的要求。比如掟、瞓、踎、脷、劏、煲就属于形声字;而冇、奀、孭、乸、就属于会意字了。
其中一种较为常见的造字方式,是用一个粤语同音字或近音字,加上“口”字旁组成。“口”字旁就成为了粤语字的标识,这类字亦可以算是形声字。
一些常见的粤语字例如啲、哋、嚿、咗、乜、嘢、佢、嘅、唔、啱等等,都是传统粤语新造字,在清代的粤语书写文献中就已经出现。而䢂、唛、、等,就是相对现代的新造字了。
第四种就是训读字,同样是借用,但假借字是借音不借义,而训读字就是借义不借音。
训读字数量不多,有孖、歪、靓、跛、凹等等,这些字本来都是另有读音,但广东人就按照粤语口语发音,赋予了它们一个新的读音。
第五种就是地名用字,就是在粤语地区只作为特定地名使用的字。
例如深圳的“”圳”、东濠涌的“涌”、西塱的“塱”、沥滘的“滘”等等,在其他文本之中就很少使用了。
有专家统计过,常用的粤语字就有将近一千个。如果大家想了解更多粤语字的写法和意思,我推荐这本《广州话正音字典》,解释详细,查阅方便,点击下方链接即可入手。
羊记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