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上半年还有粉丝和我吐槽成都某开发商无底线降价,不少业主还在官方的留言板投诉来着。
不到半年时间,又有一波人去投诉了,但是这一次投诉的原因是开发商在930政策之后,每一套房价都涨价30-40万!
不得不说啊,最近的成都楼市的成交量是真的有点吓人。
我一个在成都做中介的朋友和我分享他的喜悦,每周都在开单,开单开到手软,按他的说法,但凡你是个能开口的,11月份都能开单。
11月份成都新房二手房成交的确爆了。
二手房一个月成交26219套,新房成交11401套。
这是什么概念呢?不仅创下今年来的新高,也仅次于2023年的三月份,几乎是回到了2023年最巅峰的时候。
这种成交量,哪怕是北广深看了也得眼红啊。
11月北京二手房成交1.8万套,上海二手房成交2.7万套,但是新房成交特别一般,仅有五千来套。
广深二手房成交量也都仅有成都的一半。
成都的这种成交量放在全国都是独一份的存在。
其实去年成都就已经扛起了全国房地产的大旗,哪怕房价下降,哪怕土拍遇冷,但是成交却一点都不弱。
今年稍微给点力好政策,市场一切都回来了。
很多人都看不懂啊,大家都是省会城市,怎么成都房地产好像就不受全国楼市下行周期的影响,可以做到独善其身呢?
说到底还是:
需求旺盛,需求旺盛,需求旺盛!
要知道去年的成都二手房成交就已经是放量的一年了,二手房成交全年高达22.1万套。
在这样的情况下,今年还能继续放量,可想而知成都的需求有多强悍。
甚至可以说,成都楼市的需求完全不亚于一线城市。
今天的4月28号,成都官宣全面取消限购,也意味着外地人可以随便进入成都买房。
取消限购对于别的省会城市而言吸引力一般,但是成都不一样,作为西部的中心,成都背后有庞大的楼市需求支撑。
为什么成都叫做新西兰首府:新疆、西藏、兰州(甘肃),是有原因的。
这三个省份地广人稀,有钱人并不是集中在当地的省会,而是成都。
尤其是一些退休老人,据说西宁、西藏和新疆不少体制内老人、养殖大户退休后第一选择都是去成都养老。
这批富人就是成都豪宅市场的强力支撑。
今年年初,哪怕市场十分惨淡,但是完全不影响程度的豪宅成交。
3月份的时候华润锦宸府84套房源,总价830万起,全城疯抢,中签率不足0.1%;6月,锦江赋上新,总价2000万/套的房子,开盘即售罄;
下半年还有麓湖,单价突破10万的豪宅依旧十分畅销……
也许是成都的医疗条件好,生活便利吧,总之现在“新西兰”去成都买房已经成为一种潮流了,就像福建人要去厦门买房一样,是一种身份的彰显。
本身四川人口就有8368万,加上(西藏人口365万,新疆人口2598万,青海人口594万)。
加起来一共是1.13亿人口,普通的省会城市背靠是一个省,而成都则是四个省。
对比广东,同样是上亿人口,但是却有广深莞佛四座城市去分流,分到的需求自然减少。
成都虽然面积大,但要说到市中心五区,加上天府新区,面积和普通的城市差不多,但背靠四个省份的有钱人,楼市自然是不担心的。
我和很多朋友聊成都楼市的时候,会发现大家都喜欢用成都当地的工资水平。
不可否认,成都的工资水平的确是不高,但如果你一直盯着收入看,那你永远都看不懂成都楼市,甚至越看越懵圈,不合理啊。
因为成都的房价就不是靠成都打工人撑起来的,而是整个大西部的富人。
这样再去看成都,一切都通了。
另外成都的房价相对低洼。
可能有很多本地人不认同,但事实上的确如此。
成都大部分区域房价都在1万-3万之间,除了高新南单价特别高之外,其余地段的房价差异并不大。
在成都成交的二手房中,80-150万占据一半,这个价位其实和老家县城的房价相比没差太多,但是公共配套完全不是一个等级的。
所以为什么那么多一线的打工人愿意去成都而非回老家,这个地方既解决了眼前的苟且,还满足了诗与远方。
现在我们看很多二线城市房地产市场成交量一潭死水,难道真的是没有需求了吗?
当然不是,有的就是房价太贵,收入不匹配。
成都虽然今年楼市回温,但总体价格控制的还是很稳的。
到现在为止,成都的二手房挂牌均价是1.6万,成交均价1.4万,这个价位对比全国的其余省会城市并不算高。
也正是因为如此,很多一线的打工人都会选择把成都当作最后的避风港,去年就出现了一股一线打工人往成都迁移的小浪潮。
毕竟一线一套全款房,足够在成都换个两三套了,躺平人生近在咫尺,成都又是出了名的娱乐之城,休闲养老之城。
不过现在成都能打的牌也全都出了,上半年取消限购,下半年取消限售,还有购房即可落户等等。
这段时间成都楼市的火热,就是因为政策不断发力,但总有一天政策的效应会减弱甚至消失。
所以刚需也不用着急,按照目前的情况来看,成都的房价不会突然出现暴涨,大概率保持平稳或微涨 (贝壳找房app监测,11月份成都二手房挂牌均价为1.67万元/平方米,环比上涨0.1%。)
近段时间成交量的确大的吓人,房东或者开发商涨价是很正常的市场行为,刚需大可以年后等市场淡下去再上车。
等这一波需求消化完之后,后续又没有了政策的助力,未来靠的就是成都自身的魅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