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事件概述

近日,知名母婴品牌宝宝树创始人王怀南因在吐槽自己员工周末不响应工作的视频而引发广泛争议。

12月2日,王怀南在自己的个人视频号发布视频称自己员工周末不响应工作,让他感到失望和绝望,于是退出了公司所有员工群,并怒称要进行整顿。其在视频中称:“退了公司所有员工群,确实没法忍受这帮人了。周日有一个同事在直播间声嘶力竭奋斗了好几个小时,让员工去参与互动,结果呼声甚少。作为一个创始人自己真的不能理解,吆喝没人来,使劲驱动也没人来,那种失望和绝望让自己退群且不想再加回去了。”

王怀南的此番言论一经发出便引发了诸多争议,并且由于其广为人知的知名母婴品牌宝宝树的创始人身份,在其视频发布后,不少人猜测其退出和整顿的公司便是宝宝树。

12月4日,宝宝树在其官方微博也发文回应此事称,创始人王怀南目前不参与宝宝树集团的日常经营管理工作,其目前的创业项目是米茶公社品牌,宝宝树集团与米茶公社品牌在业务运营、管理架构以及财务投资、人员团队等方面均无任何直接或间接的关联。宝宝树还称,经了解,王怀南视频所表述的内容仅针对米茶公社品牌,只代表其个人立场和该项目经营管理情况,和宝宝树集团并无关系,宝宝树集团各项经营管理正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齐鲁壹点)

12月4日下午,针对此前发布“退出公司所有员工群”导致的舆论风波,宝宝树创始人王怀南发视频进行澄清,一是声称此事与宝宝树完全不相关,二是否认即将进行裁员的流言,并对自己要求员工周末响应工作的初衷进行了解释。

即使声称自己与宝宝树划清了界限,但王怀南自己的微博账号和视频号的账号名称中仍然保留着“宝宝树”。翻阅王怀南个人的视频号可以发现,其日常更新内容也是以分享个人观点为主。巧合的是,恰巧是在双方澄清声明发布的同一天,深陷高管内讧事件一年多的宝宝树集团,在当晚宣布即将退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王怀南视频号主页截图)

从创始人争议视频发布,到宝宝树辟谣,再到宝宝树宣布退市,如此戏剧性的情节变化,很难让公众认为这只是一次偶发的舆情事件。

二、舆情数据

齐鲁蛙眼舆情大数据平台监测显示,自2024年12月02日00:00至2024年12月06日10:00期间,互联网上共监测到相关舆情信息6674条,互联网互动声量达到1500多万。

在该事件中,12月2日王怀南发布第一条视频后,并未很快发酵,但从12月3日开始,舆情信息数量迅速走高,全网声量最高峰出现在2024年12月4日,共产生3833条舆情信息,其中微博平台最为突出,最高达到1640条传播量,成为该事件的主要传播媒体。随后舆情热度慢慢走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舆情走势图(图自齐鲁蛙眼舆情大数据平台)

此事件共上过四次热搜,最长在榜时间达到1天4时13分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热搜统计图(图自齐鲁蛙眼舆情大数据平台)

在此事件中,14家中央级媒体、75家省级媒体、33家地方媒体参与报道,主流媒体跟进的相关信息多达750余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各级媒体信息发布数量统计图(图自齐鲁蛙眼舆情大数据平台)

三、舆论观点

(一)同情员工,质疑王怀南作为老板的期望

网民普遍认为,员工在周末有权休息,不应被期望在工作之外的时间继续响应工作消息,认为王怀南的期望过高,甚至不切实际,因为并非所有员工都愿意或能够在非工作时间投入工作。如有网民评论:“一边伤打工人的心,一边想打工人给你挣钱。谁愿意无私奉献呢?”

(二)批评王怀南个人管理方式不当

部分网民认为,王怀南作为创始人,其管理方式过于情绪化,缺乏对员工个人时间和生活的尊重。他们指出,职场需要理性和尊重员工的个体价值,如“创业者期望员工像老板一样投入,本身就是一种不切实际的期待。”同时,此事也给王怀南的个人品牌蒙上了阴影,有网民称:“品牌避雷,也不去看直播间毕竟黑红也是流量,去看了骂了也等于给他打广告赚钱了,避雷品牌不去给流量是最好的。”

(三)对宝宝树的批评和质疑

尽管此事与宝宝树并无关系,但事件发酵后不少网民还是将矛头指向宝宝树,声称以后不会再消费宝宝树以及卸载宝宝树相关软件。此外还有声音将宝宝树退市风波与此事联系在一起,担心公司在失去上市公司地位后会进一步陷入困境。在此基础上产生了诸多次生舆情和阴谋论。

四、舆情启示

(一)精准踩中舆论雷点,出格营销应警惕舆论反噬

此次事件之所以引发广泛的关注,在于王怀南个人行为精准踩中了当下互联网“打工人”群体的舆论雷点。随着工作与生活的界限日益模糊,员工对离线休息的渴望和权益保护意识逐渐增强。在此事件中,王怀南因对员工在周末工作群内互动不足失望怒而退群,并质疑其员工对工作的投入度,直接触及了公众对于工作与生活平衡的敏感神经,进而引发广泛的讨论。事实上,因“已读不回”所引发的舆论事件并不只此一例。11月,陕西某企业负责人在员工微信群提及“全面停止调休”等信息,由于无人回复突然“爆粗口”的事件便引发广泛关注。如工人日报评论所说“全体员工‘已读不回’,其实并不是没有回应,某种角度上这甚至是一种更大声量的回应和反馈,只是企业负责人并未读懂员工想要表达的意思,反而做出了更过激的反应。如此态度强硬、行事任性的企业负责人,不仅无法赢得员工喜欢,也很难赢得公众的好感。”

此外,翻阅王怀南个人账号可以发现,其视频风格大多如此,因此不排除其在此事中的营销之嫌。但无论有意营销还是无意吐槽,企业或个人在进行观点分享或营销时,都必须警惕可能引发的舆论反噬。互联网是一个观点多元但又具有价值观一致性的场域,尊重其中最广泛群体的价值观是基本规则。企业或个人开设账号本就是一个亲近其受众群体的举动,但借用亲近的姿态发布背刺其受众的内容,无疑会面临极大的反噬。因此,在进行任何形式的公开表达时,都需要考虑到可能引发的社会情绪和舆论反应,避免因出格的言论或行为而损害自身或企业的形象。

(二)品牌“老板”担任KOL,更需关注互联网声誉的连带效应

近年来,互联网拉近了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不少品牌的创始人或者高管也纷纷入驻各大社交平台,以发布视频或者开启直播的方式,担当起企业或品牌的首席KOL(关键意见领袖),从而进一步拉近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但同时也需要注意到,“老板”KOL与品牌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并且很大概率产生因“老板”的言行不当让品牌承担连带伤害的情况。

在此事件中,无论出于何种目的,王怀南作为品牌创始人在社交媒体平台“激情开麦”后,其在社交媒体上的言论很快被解读为裁员的前兆,其个人形象也被视为“无良资本家”,进而连带了米茶公社品牌和宝宝树品牌承受了舆论质疑。与之类似,哪吒汽车CEO张勇因在社交媒体活跃而广受关注,近日来的张勇离职风波也引发了外界对哪吒汽车经营情况的质疑,从而对品牌声誉造成了冲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微信截图)

这种连带效应提醒我们,社交媒体不是“老板”们的个人朋友圈,其言论和立场与品牌形象和声誉紧密相连。社交媒体广泛的受众面向要求“老板”KOL们在社交媒体上展现言论和姿态需更为谨慎,避免情绪化的表达和争议性的言论。同时,企业也应该加强对高管社交媒体账号的管理和监督,确保其言论符合品牌形象和价值观。

(三)宝宝树无辜被波及?品牌应及早发现舆情引爆点

在此次事件中,宝宝树最早因王怀南的个人行为而无辜被波及。尽管宝宝树官方和王怀南分别迅速就此事发表声明,澄清王怀南的行为与宝宝树无关,但这一事件仍然对品牌声誉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仔细分析可以发现,尽管宝宝树官方声明称自己与王怀南早已划清了界限且自身经营状况正常,但仍在10月21日转发过王怀南的相关视频。并且。王怀南也仍然在其社交账号名称上保留着显著的宝宝树的信息,更是在其视频中大谈王怀南在视频中大篇幅谈论宝宝树品牌价值、团队表现以及市场前景。这种藕断丝连的状态早已为宝宝树承担舆情的连带后果埋下了伏笔。

这表明,品牌需要及早发现和梳理舆情易发点,加强对高管的社交媒体管理,确保其言行符合品牌价值观和形象,避免因个人社交媒体账号的不当言论而引发舆情危机。并做好相关离职高管及其社交媒体账号的权限分割和公开声明,以减少因个人行为而对品牌造成的负面影响。

(大众新闻·齐鲁壹点 蛙眼舆情分析师 杨绪彬)

网民虚构“中国电科员工因清明节加班怒怼领导”

2023年清明节期间,疑似“中电科员工怒怼领导清明节强制安排加班”的聊天记录截图在网络上流传,迅速引发了舆论关注。根据四川德阳市公安局经开区分局发布的通报,聊天记录截图系陈某龙使用图像处理软件制作。陈某龙本人也不是中国电子科技集团(以下简称“中国电科”)员工,所谓的强制加班,所谓的怒怼领导,全部子虚乌有。因为散布谣言,陈某龙也被警方行政拘留。“员工因加班怒怼领导”谣言在舆论场引发如此轩然大波。一方面,在于其反映了众多劳动者面临过度加班问题,虚构的情节反映了真实的情绪。另一方面,也要看到,技术的发展为类似谣言的制作、传播,提供了便利,也增加了辨别谣言的难度。

(案例取自齐鲁蛙眼舆情案例库)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