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来混,戴表要戴劳力士。”
开豪车,戴名表,就是大佬,就是身份骄人的时代,也许要一去不复返了。
富人们都开始夹起尾巴做人了。
在上海,一个被称为“最大的二手腕表店”里,售价最贵的一块二手理查米尔腕表,最高曾被炒到200多万元,如今价格已经降至100多万元,跌去了一辆保时捷。
豪车销售,在国内销量大跌。比如,今年9月,有“跑车皇后”之称的玛莎拉蒂销量暴跌,在中国市场的销量仅为38辆,同比暴跌87%。
现在轮到了名表。瑞士的手表和法国的香包曾经都是最顶尖的存在,但最新数据表明,瑞士手表在10月中国内地销量,大跌38%。
也许,以奢侈品为傲的年代,终于过去了。
这种年代,曾经有一个来自美国的专有名词:镀金时代。尤其在我国,连续多年都是瑞士表业的最大出口市场。在各种港片中,以劳力士为代表的名表从来都是大佬的标配,财富的象征。
但如今光环褪去,裸泳时代已经到来。大家都剩下了底裤,甚至底裤都没有了,这时候的奢侈品是落魄凤凰不如鸡呢?还是瘦死骆驼比马大?
PART.1
靠涨价和包装
吹起了一个瑞士名表大泡泡
沸腾君认为,瑞士名表和钻石一样,都是被炒作起来的。
本来就是一种计时工具,无非瑞士产品更加精密和可靠。但近几十年来,靠着涨价与奢华的设计,瑞士名表,居然演变到带有奢侈品属性的“类珠宝商品”,并在全世界备受追捧。
这个一点也不奇怪,因为瑞士商家,天生就是金融家。
瑞士是全世界金融水平最高的国度,素有“世界银行”之称。
可以说,瑞士手表的“水涨船高”,完全是瑞士“金融家”们,通过价格上涨和奢华品牌宣传,打造的一个奢侈品神话。
我们看一个有趣的数据对比:
2011年-2020年,瑞士腕表出口数量,从顶峰的2975万件,大跌至1378万件,跌幅超过50%。
按理说,瑞士制表行业是不是应该惨不忍睹?
但恰恰相反。瑞士手表的出口金额,呈现一个稳步上升的曲线,从2010年的162亿瑞士法郎,攀升至2023年267亿瑞士法郎。
瑞士手表,在全世界玩起了饥饿营销,走起了高端路线,赚了一个盆满钵满。
比如劳力士,1954年正式推出潜航者手表,定价只要数百美元。
今天黑水鬼的入手价多少呢?
10万元人民币。
每个新年第一天,劳力士都要安排全球统一调价,成了一个傲人的传统。
达翡丽、欧米茄、浪琴,都在频繁上调价格。但人们就喜欢买涨不买跌。
PART.2
盛极而衰
裸泳时代已经到来
镀金时代褪去,裸泳时代已经到来。
名表衰落的迹象,最早出现在最热衷名表的我国内地市场。
2023年,瑞士手表对内地出口额就多次单月下滑,其中11月的出口额同比下降3.7%。
今年更加明显,我国2024年前三个月瑞士手表的进口额,已经迅速回落到2021年以前的水平。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最核心的原因,还是大家兜里钱不多了。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消费者的购买力和购买意愿受到影响,奢侈品消费作为一种非必需消费,往往首先受到冲击。瑞士名表的高价位使其成为经济波动中的敏感指标,消费者在经济压力下往往会推迟或取消购买计划,导致市场销售额下降。此外,全球经济下行还可能导致货币汇率波动,影响跨国购买力,进一步影响瑞士名表在全球范围内的销售。
也因此,不仅名表,包括豪车,香包等等奢侈品,都在遭遇“冷遇”。沸腾君此前写过一篇文章《奢侈品金字塔崩塌:恒隆也许是滑落的第一片瓦》,得到无数粉丝的共鸣,迅速突破10万+的阅读量,大家移步看看评论区就知道:
很多人的兜,比脸都干净。
除了没钱导致消费降级,第二大原因就是年青一代崛起了,消费者变心了。
前面说过,港片里的大佬,吴镇宇、余文乐、陈冠希和几个黑道大哥,人手一块劳力士。
现在,大佬早已经烟消云散,港片连片场都被拆了。金表文化,在很多年轻人心中,成了老土的象征。
谁还带金表啊,连世界首富比尔盖茨,都是每天带着一块SWATCH。
这些年轻人,富二代,更喜欢戴苹果智能手表,压根不理解老港片里的劳力士光环。他们更愿意在机器人、无人驾驶这样的顶尖科技中一掷千金。
那有钱的中老年人会戴么?现在也有风险:
近年的舆论场上,“表叔”已经成为中国富豪的一大禁忌。皮带哥许家印为什么一跑成名?就是因为他在奔跑过程中露出了巨大的H标志。
露富,无论是对官员还是企业家,都是不成熟的象征。
再看一个数据,智能穿戴设备,全球市场规模在2022年达到840亿美元,在2023年增长至1014亿美元。在中国市场尤为明显,中国市场规模由2017年的212.6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812.5亿元,复合年均增长率达25.0%。
连制表的“瑞士金融家”们都改口了,准备回归制造业的身份。
媒体报道,劳力士公司CEO杜佛在一个访谈中明确表示:将奢华腕表视为投资,已经是极具风险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