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4年,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被湘军抓获,两江总督曾国藩亲自审讯,并通过各种方式让李秀成写下了一份长达几万字的供词,也就是《李秀成亲笔供词》。
但没想到的是,当初曾国藩并未将原件上交清廷,而是交由家人保管,引起了众人的探讨,直到1963年左右曾国藩后人才将李秀成供词公布,让大家重新认识到了李秀成。
那为何不早早将供词公布呢?李秀成供词里又写了什么内容?
李秀成供词
李秀成是太平天国后期重要的军事将领,被洪秀全封为“忠王”,立下了赫赫战功,书写了壮丽诗篇,但他也是一个极具争议的人物,尤其是被俘之后的万字供词。
当时,曾国藩所领导的湘军攻克了太平天国首都天京,城破后,李秀成带着幼小的天王在逃跑的过程中不幸被湘军俘虏,曾国藩得知这一消息之后兴奋不已。
他连忙来到大牢处,通过各种攻心手段亲自审讯李秀成,也不知道李秀成是否真的变节了,他向曾国藩表示“愿将国中一切供呈”,曾国藩连忙让人拿来笔墨。
在之后九天的时间里,李秀成从太平天国建立写到灭亡,足足写了74页,字数高达三万六千一百多字,而且每天写好的文稿都会专门送到曾国藩桌前审阅。
之后,曾国藩让八九个幕僚分别缮写,将李秀成的供词装成了一本书,但他的供词并不是原汁原味的,曾国藩进行了一定的删改,按幕僚所缮写的供词的字数只有二万八千字左右,写了130页,一页只有216字。
不过,曾国藩上奏时,上交的是删改后的供词,而不是李秀成的亲笔供词,除了曾氏兄弟,参与审讯,编纂的幕僚之外,无人知晓,也没有人接触过。
另外,曾国藩将原稿藏到了富厚堂藏书楼,就此与世隔绝,就算外界关于李秀成供词的版本多达两位数,导致真伪难辨,曾国藩及其后人也没有将原件拿出来。
直到1962年7月,曾国藩的后人曾约农带着原件来到了台湾世界书局,由杨家骆教授将原件复制影印发行,不管是版框尺寸还是字迹大小全部按按原版发行。
随着原件一页又一页发行,众人的好奇心得到了满足,也终结了长期以来存在的真伪之争。
那为什么李秀成供词的原件直到20世纪60年代才公布,为什么不早早的他公之于众呢?
小心思
作为湘军统帅的曾国藩有自己的小心思,他要将供词公开之后给曾氏家族所带来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如果直接将原件交予清廷的话,或者过早公布,曾国藩恐怕会有灭门之灾。
李秀成供词中的一些真相,曾国藩是不想让清廷知道的,因为供词与他之前上报清廷的内容是有一些出入的,这也是为了曾国藩和其他湘军将领的命运。
按照李秀成的供词,天王洪秀全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是“不食药方,不好亦不服药也”,但曾国藩之前上奏清廷时却写道洪秀全是因湘军猛攻服毒而死,而且死亡时间也不一致。
也就是说,曾国藩存在邀功,欺君罔上之嫌,如果曾国藩将原件上交清廷的话,岂不是打自己脸,事到如今,他只能将错就错,也是为了之后的仕途。
另外,李秀成也不是被湘军抓到的,而是在携带珍宝,逃跑的途中被两个村民抓到送到清营地的,但上奏清廷的改为了被曾国藩派了官兵抓获。
从这两件事就可以看出来,曾国藩将李秀成的原供词修改的目的就很清楚了。
不过,让曾国藩不将李秀成的原供词上交清廷最关键的原因是李秀成劝曾国藩当皇帝,但是他不敢,这一幕有点像三国末期姜维劝钟会,但最后结果不同。
其实,曾国藩与清廷之间也有矛盾,清廷一方面希望掌握实权的重臣抗击太平天国,但是同时也忌惮地方实权派做大,害怕他们手握重兵之际取而代之。
此时太平天国垮台,清廷必将收回原来授予地方的权力,如果曾国藩将李秀成的原供词公布的话,不免会落得“狡兔死,走狗烹”的命运,其家族恐怕也会遭到灭顶之灾。
在晚清的多份书籍中也记着类似这样的事,比如曾国藩带领湘军在东南站稳脚跟之后,部下劝他起兵称帝,恢复汉家天下,还有攻克天京时,其弟曾国荃也劝说过,但曾国藩并没有答应。
抗日,解放战争期间也不是将李秀成的原供词公布的最好时间,一旦公布的话,那曾国藩可能成为人人喊打的对象,名声一落千丈。
这也能说明曾国藩为什么不将李秀成押往北京受审,而是在李秀成写下供词后将他匆匆杀害,就是害怕李秀成说出不利于他的话来。
您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吗?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讨论!
[免责声明]文章案例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案件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删除内容!
参考资料
读史札记,穆子,李秀成供词真伪,曾国藩缘何篡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