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胡一刀,老胡,关注海外市场,专注研究全球优质资产,如果您想跟着老胡一起打开国际视野,寻找全球机会,加入老胡的私密群。
关注老胡,开启国际视野,寻找全球机会
出海,这几年是非常热门的话题,企业主们跑马圈地,很多人、很多企业出海赚得盆满钵满。但不是去到每一个国家,都能够轻轻松松把钱赚。
印度,就是最大的出海陷阱。
此前,中国企业像小米、OPPO、vivo等在印度遭遇过资产被冻结和高额罚款的情况。
印度指控小米涉及洗钱,直接冻结小米48亿存款;对OPPO罚款5.5亿美元,给的理由是逃税;又指控vivo避税,甩手就罚了18.9亿人民币。
走高端制造路线的富士康,前几年说是要放弃中国市场,选择印度,现在又杀回来了。还有诸如世界500强纬创,被印度本土巨头塔塔集团收购。
于是乎,在印度有句名言:印度挣钱印度花,一分别想带回家。
你以为只是中国企业在印度被收割,其实其它国家的巨头进军印度也没有好下场。
沃尔玛此前在开拓印度市场时,就因为受到印度保护本地零售商政策,最后不得不离开印度市场;而亚马逊的电商业务,也因为在印度面临反垄断诉讼而撤出印度市场;通用汽车和福特汽车,此前也因为高额的零件进口关税而遭受亏损而退出印度市场。
不管是外资还是中国企业,去到印度,都逃不出被割的遭遇。
当这样的事情发生多了,不管是外资企业还是中资企业,都不再敢轻易进军印度市场。
富士康母公司鸿海科技集团,原本是想着要在印度大干一场,结果去到脚还没踏半步,已经被收割,后来不得不放弃与印度自然资源集团Vedanta合资的195亿美元半导体工厂建厂计划。
印度这个地方,就连全球首富马斯克就胆怯,特斯拉首席执行官马斯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明确表示对印度已经没了兴趣。
显然,马斯克不想走一遍巨头们被收割的路。
印度市场,是一个庞大的市场,很多人早年间都看到了这块市场的大蛋糕,因为人口数据全世界第一,还是一个落后的发展中国家,至少目前距离中国的距离也还有20年的发展周期。
在看到这些数据后,曾经无数的企业去到印度,曾几何时,小米成为印度销量第一的智能手机品牌,中国智能手机品牌市占率超50%,2018年出货量排名前五的智能手机品牌中,中国手机品牌占据了四席。
此后,中国智能手机品牌在印度的出货量一路攀升,2020年占总出货量的77%。
数据显示,2018年在印度前十大安卓应用中,有5款来自中国,前100安卓应用中,有44款由中国公司开发。
可见当年,中国企业对印度这个市场是多么的看好。
那些年,中国资本也如潮水般涌入印度市场。
Tracxn数据显示,中国对印度的总体风险投资规模从2016年的6.68亿美元上涨至2018年的56亿美元。
其中,阿里巴巴、腾讯和字节跳动为主要投资方,小米也在手机以外领域对印度本土公司进行投资,中国企业布局了零售电商、物流、医疗健康、人工智能、文娱、支付、出行等多个领域。
拥有14亿人口、市场潜力巨大的印度,曾一度成为中国大中小企业出海的首选。
然而,转折点发生在2020年,一切戛然而止,外资进军印度,也同样戛然而止。
过去七年,有2700多家跨国公司从印度撤离。
今年7月,富士康和河南省政府签订了新的合作协议,将投资10亿在郑州建立新的中心。相比在中国大陆的火热举动,富士康在印度被来回收割,被迫跑路。
同样面临这种状况的还有三星集团,三星集团此前宣布印度分公司大肆裁员,裁员数量达8000人。
再往前看,2014年,法国零售巨头家乐福,退出印度市场。
2017年,通用汽车子品牌雪佛兰撤出印度。
2022年,中国手机品牌荣耀撤出印度。
来印度投资的跨国公司,原本想着这片土地的消费潜力和数量庞大的廉价劳动力,没想到一进来就梦碎。
现实很残酷,外资到了印度实在是举步维艰。
莫迪作为这些年印度的一代领袖,在2017年11月,莫迪搞经济改革,当时穆迪等国际评级机构上调了印度主权评级,这在当时,以西方为主的自由经济市场对印度经济改革十分认可。
穆迪将印度主权评级为Baa2,是1990年以来的最高评级。与之同时提升评级的还有印度四家国有金融机构、五家石油企业和四家电力企业。
但问题就在于,莫迪所推行的经济改革,本质上是与财阀进行的利益交换。
经济改革计划9年了,但印度并没有明显提升工业占印度GDP的比重,也没有改变国家依靠内需“单腿走路”的经济困境。
这就导致了印度国内土地、税收、劳动力等结构性改革无法持续推行,让莫迪政府难以在印度全境复制古吉拉特邦的成功。
其次是,自身复杂的营商环境、地缘政治的急剧变化,也让不少中资企业在印度的投资如履薄冰。
也就是说,印度的问题是只有改革,没有开放。
WTO数据显示,自2014年莫迪上台后,印度改变过去降低关税的政策取向,最惠国待遇关税水平由13.5%升至2019年的17.6%。针对贸易逆差国(如中国、东盟),则使用反倾销调查、原产地规则等非关税贸易壁垒。
上调关税,各种收割,使得外资不断撤离。
当然,印度走到今天这个地步,不只是因为政策的原因,还包括歧视性关税,对进口产品征以高关税,强迫外企进行本地化生产;频频高举“国家安全”大旗,对大型跨国企业进行滋扰等等。
之前美国国务院在2021年发布的投资环境报告中就提到,印度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营商之地。
对印度自身来讲,对外企的态度是矛盾的。
一方面,其经济增长需要资本,为此,20世纪90年代以来奉行开放,吸引跨国企业进入;另一方面,被殖民的历史记忆、国内众多中小企业的政治影响力,以及希望快速培育本土产业链,导致印度或排斥实力强大的跨国企业。
同时,印度政府还因选举需要或民粹主义压力拿出某些跨国企业“祭旗”,以彰显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
久而久之,印度制造业就被外资抛弃。
印度需要深刻反思,重新思考自己的发展道路,才能重新在世界制造业大舞台上拥有一定话语权。
当然,很多人说那很多外资现在也在撤离中国,外资这几年投资占比大幅下降,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这....很抱歉,关于这个话题,我们只能在私域里慢慢聊。
近期我们也深度研究了很多经济学家对市场的发言,接下来市场应该走向何方,作为投资者,我们应该如何选择一个有知道市场?2025年的大势是什么? 扫码下方,我们待会儿群里见。
关注老胡,开启国际视野,寻找全球机会
老胡历史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