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似乎都陷入了一个怪圈,需要资金的客户借不着钱,不缺钱的客户想使劲给。
存款和贷款,一直是银行业生存的基础,也是营业收入的主要来源。
“嫌贫爱富”是银行业的经营准则,也是众所周知的秘密,优质的客户既有高额的储户,也不用担心信用风险。
银行手里的资金充裕,就想把钱借给“靠谱”的客户,赚点净息差,而不会把目标放在高风险客户身上,生怕利息没捞着,本金也保不住了。
所以这么多年来,不论市场风向如何变化,银行业都是贯彻稳健发展的理念,不会在风控模型上有太大的调整。
受金融风险的影响,现阶段银行的存款规模不愁了,可贷款业务又成了难题,甚至有些银行已经“命悬一线”。
个人贷款领域主要分为两类,其一是资产抵押性质的贷款,其二是纯信用类型的贷款。
房地产市场的情况,不用我说大家也知道,房产成交量和成交金额均创新低,银行新增的抵押贷款规模,还补不上客户提前结清贷款的窟窿。
大趋势无法改变,银行想要推陈出新,努力存活下来,唯有从客源上想办法,监管层面全面收紧网贷,可能就是最佳方案。
第一,网贷客户群体广泛。
当代年轻人,不论干什么事,首要考虑的因素就是方不方便,主打一个随性,最怕处理麻烦的事情。
网贷的诞生,也是看中了目标客群这方面的需求,不用提供任何资料,只要身份认证以后,手指轻轻一点,借款资金就到账了。
也许授信的额度与客户消费能力相关,但这些都是后台大数据测算,在前端用户是无感体验,与银行的模式截然不同,自然收获了超多的客群。
虽然银行已经开始线上获客,可营业网点的客户经营还是主流,大量的客群被网贷俘获,要是这些客群都流入银行,哪里会有客源焦虑。
第二,网贷容易弄坏征信。
在网上借过钱的客户,银行都会比较谨慎,审核人员潜意识里会认为,客户的资金不足,连几千块钱都要找平台借。
有些客户比较神经大条,经常会忘记分期还款的日子,以为没多少钱就不影响,殊不知征信报告已经坏了。
即使没有出现过逾期,可频繁的借贷记录,还是会影响客户的征信报告,银行的大数据模型对征信查询次数、借贷笔数都有严格的要求。
那么,这些客群就无法与银行建立合作关系,不属于银行的目标客户,再多的输入也没作用。
第三,网贷会玩文字游戏。
老实说,银行才是金融市场里最有良心的企业,信贷的利率也是行业内最低,本该成为客户首选。
可是,这么多年银行给客户形成了“固执死板”的印象,很多人压根不愿意去尝试,也没有专业性的判断,被网贷的文字游戏给忽悠了。
网贷唯一的优势就是方便快捷,再加上趋利避害的宣传文案,让用户觉得十分划算,等真的出了问题,或者算总账的时候才发现,自己被坑得挺惨。
一入网贷深似海,从此银行是路人。
如果真的能全面收紧网贷,就不会有那么多的大学生,还没毕业就被套牢,也不会有那么多的年轻人,把提前消费吹捧到这样的高度。
可惜没如果。
有些新事物的发展,可以不用那么快,或者应当不断完善,也不至于切断了银行的“生命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