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长安新区政府办公大楼出发,沿子午大道南行约1公里,路西侧有一座名叫大居安的村庄,看起来和目前众多的城中村没有多大区别,坐落于村北和村西的大学城,以及三面绕村的宽畅公路,对村庄形成了“城市包围农村”的态势,村内的水泥硬化街道,呈“丰”字形布局,一排排漂亮的楼房民宅栉次鳞比,整齐排列,贯通全村的南北大街两旁店铺相连,生意红火,俨然一条繁华的商业街。
村民们亲自感受到了一幅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壮丽图景正在眼前展现,唯有村南最后的一片农田,能够勾起人们对昔日这座传统农村的回忆:这是一座已有1000多年建村历史的人文名村;这里曾是唐代郭子仪平息安史之乱的古战场;村民们世代传承着一项技艺独特的柳条制品编织手艺,尤其让村民们引为自豪的是,村庄四周曾有过高大坚固的古城墙,并以其萦绕着传奇色彩而远近闻名。
且说清康熙年间,在宁夏军阵之地固原驻防的提督潘宇龙奉命移防陕西,在选择驻地时,他独具慧眼,相中了大居安这块“卧牛”形的吉祥宝地,村北有一方隆起的高地,恰似高昂的龙头。高地上有两座相距不远的古冢,均高1丈有余,又像两只龙角。遂以大居安村为中心,动工夯筑土城墙。城墙建成后,便将军事驻地从固原迁徙大居安。当时正值兵荒马乱,为了确保金银财宝在运送途中不被抢劫,他故意扬言说固原黄土黏性好,筑城坚固,特运至大居安修筑城墙,因而平安地完成了移防工作。这座由潘提督设计监造的城墙,呈四面边长各为一华里的正方形,底部厚度1.5丈,高度约3丈,墙头有砖砌的垛口,垛口内有5尺多宽、可绕城一周的跑道。城墙开有南北两个砂箍的大门。城门上建有砖木结构的城楼。若有故事,只要城门紧闭,外敌只能望墙兴叹。解放后,大居安的城墙成为关中一道瞩目的景观。1958年始,城墙被毁,今已荡然无存。
(贾耽)
有资料显示,这有两座古冢的其中1座,为唐代贾耽墓。贾耽历经玄宗、肃宗、代宗、德宗、顺宗5代皇帝,从政50多年,先后任宰相、检校司空、守左仆射、太傅等职务,死后谥号无靖。贾耽将墓地选址于此,莫非也看中了这“龙首”作为归宿?
村庄的东面几十米外,有“长安八水”之一的满河自北向南汤汤流去,便是蜿蜒伸展的“龙身”。而村庄的西侧,亦有古冢数座错落排列,那无疑是这条面西而卧的巨龙爪子了。“卧龙”者,隐身之俊杰也。面对这幅宏大而又精微的“卧龙”巨像,不难想象潘宇龙将军是位匠心独具、抱负远大的才俊。
联系小编:
zai-chang-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