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最近动作挺大呀,又是主动降关税,又是加大补贴力度,殷勤的邀请我们车企去他们那投资建厂。按照三哥以往的尿性,不宰你一顿就不错了,能有那么好心?他们这是想干啥?不管他们打什么算盘,咱妈都果断出手干预了!商务部最近宣布了一条强制限令:禁止电动汽车核心技术出口!海外建厂配套生产可以,但关键技术必须留在国内,以防止被外国窃取,或者是避免被当地政府强制没收转让,尤其是印度!
这一通点名批评,算是把印度的算盘给挑明了——人家就是在眼馋咱们的电动汽车技术呢!
如今放眼全球市场,一提到中国新能源电车,人人都要竖起大拇指。印度又习惯了样样都要和咱们对标,早在2017年就大张旗鼓地宣扬他们“将迎来汽车电动化时代”!结果7年过去了,三哥家的电车销量在市场总体份额中,占比还不到2%,生产技术更是一言难尽。看着几乎纹丝不动的进度条,莫迪着急得脸上的褶子都多了几条。
这一着急,还真给他想出了个损招儿,那就是哄骗我们车企到印度投资建厂。
莫迪的思路不难理解——只要车企去海外建厂,为了降低成本,肯定会在当地打造行业供应链以及全套生产线,等到中方这边忙活得差不多了,印度政府再下场施压,就能通过设立各种法条名目来压缩车企的谈判空间!
到时候人家想罚你就罚你,想没收就没收,连人带货甚至整个生产班底和关键技术,都会被他们一锅端了。那句话怎么说来着?你屯粮我明抢,你家就是我粮仓!印度这算盘打得也忒响了。
过去他们就没少这么干!不信的话去问问雷军,小米手机进军印度市场的这10年,是怎么给人家白打工的?2023年的那张48亿天价罚单,又是怎么被开出来的?当初的亏还没吃透,现在又轮到车企了!
但问题是,印度怎样才能把我们车企哄过去,心甘情愿投资开车和转让技术呢?
莫迪给出的办法就是“放诱饵”,强行打造印度投资吸引力高的假象。
首先是加大补贴力度。莫迪批准了一项扶持计划,对外声称要拨款1090亿卢比,这笔资金将用来推动电车在市场中的普及程度。
其次是加大采购需求。印度不断向中方抛出电池采购订单,以彰显他们对新能源电车行业的重视。
最后就是主动降低关税,邀请外国车企去印度投资建厂。从3月份开始,莫迪就推出了一系列全新的电动汽车政策,其中有一项内容非常诱人:“凡是愿意投资5亿美元以上、在3年内来印度建厂造车的制造商,每年向印度的出口减税率将高达15%”!
这是什么概念呢?要知道印度这几年设置的电动汽车进口税奇高无比,尤其是针对中方车企,税率高达70%-100%,就没下来过!关税一被卡,车辆出口成本就变高,售价自然也跟着抬高,最终投放市场的时候,就变得没那么有竞争力了。
现在关税降下来了,对于我国车企来说,去印度建厂这事从表面看起来,就变得相当有投资吸引力了。按理说这是好事,政府没必要干预,为啥商务部会突发限令禁止向外输出核心技术呢?
因为我国目前在电动汽车领域已经处于全球第一梯队,不管是零部件、发动机、设计图还是电池储能,各个环节都掌握了多项核心技术,早就把国外馋的垂涎欲滴了。
尤其是近几年,外国政府没少针对中方车企施加压力,又是威逼又是利诱,就想要挖到咱们掌握的核心科技。
先说威逼,像老美、土耳其、印度这些国家,还有欧盟,都专门对我们电动汽车进口征收了高额关税,其中老美最高,加征税率高达100%,欧盟那边的关税范围大概在17%-38.1%。而同样作为电动汽车行业的代表性车企,特斯拉进入欧洲市场的税率还不到8%。不得不说美西方的做法还真是有够双标的,他们的技术跟不上,实在玩不起就只能耍赖了。
那加征高额关税的目的是什么呢?
主要就是想向咱们施压,通过提高成本,迫使中方车企去到海外建厂,在当地搭建全套生产线,顺便还能帮他们拉动消费,解决失业率等问题。
再来说说利诱,无非就是给补贴给扶持,或者是资源互换和降低关税。比如波兰,他们的总统为了引进吉利电动汽车的生产线,亲自去到吉利的工厂进行访问,还给出了不少好处,热情邀请吉利去他们那建厂。
为啥是吉利呢?因为像比亚迪、奇瑞之类的客户,已经被匈牙利和西班牙提前抢走了!其中,奇瑞与西班牙达成合作,比亚迪在匈牙利落户建厂,而且都得到了很好的政策,奇瑞在西班牙的工厂今年都开始量产了!就连上汽名爵,也在印度和泰国投资建厂了。如果波兰再不行动,别人吃肉的时候,他们最后可能连汤都没得喝。
不单是这些国家,连法国、意大利都松了口风,想要引进咱们的生产线。
但这里面有个问题,那就是海外建厂可以,但核心技术输出却不行。
商务部禁止电动汽车技术出口,对保护中国车企有多重要?不是咱们小气,而是西方这些年来一直拿科技来卡咱们的脖子,比如芯片、半导体和光刻机,在许多领域都没少下狠手薅咱们的羊毛。如今我们好不容易弯道超车,几代人历经千辛万苦才研发出来的核心技术,凭什么轻易交出去呢?
咱们吃洋人的亏还少吗?以前燃油车表现强劲的时候,德系车、美系车、日系车甚至是韩系车,来我国建了多少合资汽车厂?他们的生产线占了多少廉价原材料和劳动力的便宜?结果那么多年下来,最关键的发动机、变速箱和底盘技术之类的技术,始终被西方把持得紧紧的,导致我们汽车市场在几十年的时间里,一直都处在被外资品牌包夹垄断的困局里。
那时候咱们有求于人,不管是民间市场还是官方管控,都很难硬气起来。现在咱们弯道超车了,轮到我们自己的车企去海外建厂了,却还是要面临不少棘手的情况。
这还是因为西方习惯了站在高处,低不下这个头来,在谈判的时候甚至不惜出动政府来施压,也要削弱咱们车企的话语权。有的车企在开拓海外市场的时候,被一压再压,不得不答应转让某些核心技术来换取生存空间,一不小心可能还要被逼着把整个产业链都搬到海外去。
毕竟车企再强,也还是商,人家都耍赖出动政府下场了,咱们的商怎么斗得过人家的官呢?
以特斯拉为例,他们背靠老美政府,一直鼓动我们电动汽车供应链企业去墨西哥合资建厂,目的就是要借助中方技术和经验,在北美搞一套独立的供应链体系。试想一下,万一打仗了,美国直接把这套供应链没收,就像他们之前冻结了俄罗斯3000亿海外资产那样,到时候咱们不久白忙活了吗?
怎么才能避免这种威胁呢?唯一的办法就是让咱妈也下场干预,就像商务部宣布那样,可以允许车企们去海外建厂和配套生产,但关键技术绝对不允许出口。
因为之前咱们在其他行业领域没少吃这方面的亏,尤其是在印度,简直是血亏!
以手机产业为例,小米、华为、VIVO当初开拓全球市场的时候,都把印度作为最大的出口据点。一来,他们的人口够多,市场潜力大;二来,印度是英联邦国家,在当地生产的手机能直接出口到53个联邦成员国里,而不用被高额关税卡住;三来,印度劳动力便宜,比如小米在印度的工厂,招聘的95%以上都是工资不高的勤劳女工。
那时候咱妈完全放手,让孩子们出去闯荡,所以这些手机企业不仅在印度建厂,连上下游的供应链也跟着去了。10年闯荡下来,印度手机制造业承接了不少产业和技术转移,得到了迅速发展,一跃成为仅次于我们的第二大手机制造国。
他们端起碗吃饭,放下碗骂娘,后续直接从我们手里抢走了14%的苹果组装订单,还叫嚣着要取代咱们,成为全新的“世界工厂”。三哥做事特别不地道,要是公平竞争也没啥好说的,但人家脑子里根本没有公平的概念,专门针对咱们的企业搞强制“并购”,要么给钱,要么出让技术,否则就巧立名目封你的厂,还要开天价罚单。
看看可怜的雷军和小米吧,在印度奋斗十几年,最后被整得一朝回到解放前。咱们的电动汽车行业好不容易发展得那么好,绝对不能重蹈覆辙!
莫迪脸气都歪了!为啥不能向印度输出中国电动汽车核心技术?如果我们的电动汽车制造商们,也像当初的手机企业那样,一股脑去印度建厂,还把相关核心供应链和关键技术也带过去,等他们快速发展起来之后,会不会又再次像针对小米那样,强制“并购”咱们的比亚迪、奇瑞、理想、吉利等表现强劲的车企品牌?
说是并购,其实跟强取豪夺也没什么差别了,到时候咱们不仅血亏,连利润和市场都要被他们用不公平的手段抢走。想要杜绝这种情况,光靠民间企业可不行,还得依靠官方下场调控,通过法治提供强有力的保护才行。
车企品牌们最好还是老老实实听咱妈的话吧,去海外建个汽车玻璃厂、汽车沙发厂之类的都没问题,但是像动力电池、智能驾驶、座舱芯片等核心技术,还是要牢牢攥在自个手里才安全。
只有这样,咱们才能变“卡脖子”为“撒手锏”,让我们的电动汽车行业既避免技术窃取和监管风险,又能继续领跑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