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场空无一人,实体经济“消失”中
“周日,北京商场一个人都没有。” 当这句话从一个视频中传出时,你会不自觉地停顿,想象着一个人影稀疏的商场,商家还在继续维持运营,但店铺却空空如也。这并非是在拍电影或科幻小说中的未来场景,而是当前中国一线城市中不可忽视的真实写照。
再看一下这些商场背后的商业模式。在过去几年中,商场和商业街区曾经是一个城市经济繁荣的象征,但如今的状况却变得如同幽灵镇。一些品牌不再人流如织,反而沉寂得“死气沉沉”。对比过去曾风光一时的瑞幸、携程等品牌,这一现象不仅仅是零售业本身的问题,更是经济下行的前兆。
更为显著的,是一些店铺在经济压力下只能选择无奈的方式生存——“网店直播”。同城商家,依靠直播平台大规模摧毁实体店,现如今传统商业模式在一个城市里逐渐消失,被线上直播带货所取代。这不仅在打破传统商业的“位置经济”,而且让同城竞争愈发激烈。这种情况下,很多商家已经开始吃掉同行的生意——本地商家的生意被本地商家的直播抢走,打破了“市场份额”的格局。
来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南京:如今的尴尬撤退
说到经济萧条,南京可算是“代表作”之一。曾几何时,南京凭借着强大的高端产业支撑,被誉为“宇宙最强地级市”。但是现在,外资企业撤离、工厂倒闭、商业街破产的场景早已不再是“新闻”,而是日常。
数据显示,南京近几年已经关掉了2万多家企业。这一数字背后,意味着大量的工人被裁员。而南京的房价,在外资撤离之后,无疑成为了城市经济的“鸡肋”。当初依赖外资企业支撑的消费能力,如今已经不复存在。
与此并行的是南京商场的空荡荡的景象。曾经需要排队才能进的高档商场,现在一到周末,灯火通明的大厅却寥无人影。越来越多的商场,连一个顾客都找不到。传统的商业模式,在城市的钢筋水泥中悄然崩塌。
实体商家崩盘,直播背后的假象
不止南京,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也都面临着类似的问题。曾经那些辉煌的百货商场和餐饮品牌,如今都只能通过直播平台“活”下去。你可以看到,一些曾经需要租借昂贵门面和柜台的品牌商家,如今只需坐在电脑前,对着镜头吆喝几句,就能把全国甚至是同城的消费者吸引过来。
这一切的背后,是直播平台和团购的迅猛发展。根据一些从业者的说法,现在一些餐饮、零售、甚至是小超市,都在通过“团购直播”来维持生计,甚至一天可以卖出几千单。然而,反观这些商家的营业状况,几乎都是“吃同行的饭”。也就是说,直播的“红利”最终只是给同城消费者带来了更低廉的选择,却彻底压垮了实体商家。
南京本地的餐饮行业,几乎被这种“低价竞争”的模式所淘汰。比如说,一些曾经火爆的餐饮品牌,现在进入商场,连个客人都没有。各种“名不见经传”的小商铺,趁着这股“直播热潮”翻身。对于一些餐饮老板来说,不得不说:“餐饮寒冬”就是现在,10月是个转折点,旺季的高峰期竟然也难以带来人气。
穷途末路,90后、00后也不得不退场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意识到,这样的经济环境让他们的工作前景变得迷茫。许多人在进入职场时,曾梦想着以高薪和体面的职业为自己打开一扇扇崭新的大门。然而,现实却并不像他们所期待的那样美好。
从底薪1,500元到7,000元,这条看似光明的职业道路,背后隐藏着的是无数的迷茫和无力感。尤其是对于90后、00后这一代人来说,他们不仅面对着就业市场的不景气,更面临着来自家庭、房贷和生活压力的多重夹击。即便是那些曾经看起来有前景的工作,比如出版社的编辑,最终薪资也没有涨过6,000元,更不用说游戏文案策划等“理想”岗位。
在一个大城市里,连一个稳定的工作都变得异常难得。而且,随着经济环境的恶化,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只能选择暂时“稳住”——为了能够继续养活自己,甚至“放低身段”成为了外卖员或者网约车司机。
寒冬依旧,城市生机难寻
“如果现在有一份能按时发工资的工作,千万不要离职。” 这句话成了越来越多打工人的共识。在经济环境如此低迷的情况下,能有一份固定收入的工作,已经是求之不得的奢望。
可即便如此,城市的生机也在逐渐消失。地铁站前,人潮不再涌动;商场里,空荡荡的店铺仍然在等待着“顾客光临”;那些曾经象征着城市活力的地方,现在却只剩下失落与荒凉。无论是南京、武汉、成都,还是其他城市,都在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经济“寒冬”。
未来或许更寒冷,但愿能温暖自己
从实体经济的困境到网络直播的蔓延,再到越来越多年轻人对未来的焦虑,我们不得不承认,这场“寒冬”似乎已经无处不在。然而,面对即将到来的更严峻挑战,我们能做的,也许只有坚持和等待。
在这场“寒冬”中,我们也许无法改变什么,但至少,面对自己的生计与未来,我们可以在这萧条的经济环境中,找到一丝微弱的温暖。至于未来如何,我们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