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家是一棵大树,雨天时为你撑伞,骄阳下许你荫凉。
以“树”为灵感的家,会是什么样?
最近,306岁的老榕树下“长”出的一个家,美美地出圈了。
它的名字,叫“大吴会客厅”,地处潮州市潮安区浮洋镇大吴村。
这是东方卫视《梦想改造家》栏目受著名新加坡华人实业家吴清亮和立邦中国委托,为家乡改造的一处公共空间,初衷是希望让村民有休闲娱乐之所,文化有展示传承之处,于老榕树下再聚梦想的能量,迎接八方的来客。
自11月26日投入使用以来,越来越多的网友慕名而至,一睹从旧墙土砖上“长”出来的文化体,如何像老榕树一般生命葱茏,诉说历久弥新的故事。
被情怀和创意点亮的“大吴会客厅”,也成了《梦想改造家》第十一季开播以来首个未播先红的项目。
不得不说,“大吴会客厅”有一种独特的治愈力,它不单营造了一方公共活动空间,还是生活发生的场所、文化延绵的载体,更是乡愁安放的容器。
我们也欣然看到,走到第十一季的《梦想改造家》,已经将服务对象拓展到了海外华人华侨。
这档以“空间改造”为题探讨当下生活样态与文化需求的节目,正以一种更博大的人文关怀,扩容自己的“家文化”叙事版图,隽永诠释中华儿女对家的理解和信仰。
1
“它不像一个房子,它像一片树荫”
“大吴会客厅”的故事,发生在一片洒满温情眷恋的土地上。
大吴村所在的潮州地区,位于“省尾国角”。这是当地人自嘲的一种说法,描述了潮州曾经偏僻和狭窄的地理位置。
晚清的潮汕,人稠地狭、时局动荡、灾害频发,下南洋成了潮州人迫不得已的出路,大吴村也不例外。
立邦品牌创始人、新加坡华侨吴清亮先生的父亲,就是下南洋浪潮中最普通的一名大吴人。
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下,吴清亮先生继承了潮州人的开朗乐观、吃苦耐劳。出身贫苦的他白手起家,开创了属于自己的商业版图,并于中国与新加坡建交之际快速响应,在中国创建立邦品牌,寓意“建立邦交”。
新加坡是吴清亮先生出生和长大的城市,但还有一个地方,他一直热切关注。
在心里,他把这个地方称为“家”。
白墙灰砖,茂密而广阔的大榕树下各自忙碌的村民,似乎永远守在自己店铺里的老人……
这些,都是吴清亮先生从母亲口中听到的故乡情景。
上世纪80年代,他带着家人时隔半个世纪再次回到这里,后又多次往返于潮州与新加坡之间,为大吴村捐建桥梁、道路、医院、电厂、水厂等基础设施。
能回来寻根,并不断回馈这个根,既是他引以为傲的贡献,也是他终其一生的梦想。
本次落成的“大吴会客厅”,由吴清亮先生于1980年向大吴村捐建的第一所学校、也是村内第一座正式的教学用公共设施松昌幼儿园改建而成。
一年前,《梦想改造家》设计师顾忆带着团队来到委托改造的房屋所在地,进行实地考察。
当他们看到学校附近那棵有着306年历史的老榕树,灵感汹涌而来。
在潮州,榕树几乎可见于每个村落,历经风霜仍枝繁叶茂,为家家户户遮风挡雨。对无数海外侨胞而言,村里的大榕树,既是儿时嬉耍的游乐场,也是魂牵梦绕的精神灯塔。
受此启发,梦改团队以村中大榕树为中心布局,以“人的体验感”为主导,充分融入村民们的需求。
“我们希望它不像一个房子,它像一片树荫,能够荫泽在这个家乡的所有的人”,顾忆说。
本次改造,梦改团队挑战了超高难度的异形建筑体,利用榕树下的区域,打造出一块漂浮在空中的弧形平台,没有一根立柱支撑。
平台的中心,开出了一个圆孔,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斑驳地洒下来,令每处空间都洋溢着自然与人文和谐交融之美。
同时,在新老建筑共存的理念下,松昌幼儿园的旧墙体、老牌匾、潮汕特色的绿色木门等承载着历史记忆的元素,被恰到好处地嵌入会客厅的肌体,以纪念这座建筑在不同时代发展下的公益之路。
客厅,是一个家里最有生气、最聚人气的地方。
“大吴会客厅”拥有丰富的功能区:能喝茶看书的茶书院,能打球跑步的运动场,能和票友们练嗓子的潮戏剧场,还有餐厨空间、手工作坊、兴趣教室等。
未来,泥塑、潮绣、木雕等大吴村的传统技艺,都可以在这里开展教学和培训活动,让传承不息,助创新不止。
“大吴会客厅”落成当天,吴清亮先生的女儿吴婕人女士代表父亲与立邦中国的代表一起回到家乡,她深情表示:
“我父亲总是说,我们吴家的人根在中国,在潮州,在大吴村。什么都可以忘,但是千万不能够忘记我们的根是在这里的。
时间在变,空间在变。但是,我们对家乡的心意从未改变。”
在东南沿海,每一个地方,似乎都有属于自己的“吴清亮”。
他们就像遍布南方的榕树一样,有着极强的生命力,甚至进化出了气根,让他们在各种环境下都能适应、生长。高大的树冠荫泽着身边的人们,他们的根系,却永远向着滋润过他们的土地。
2
梦想生长的原点,是坚实的“根”
很多网友都说,因为“大吴会客厅”这个项目,对《梦想改造家》有了新的理解。
榕树的性格,一如中华民族的性格,无惧风雨,顽强进取,意气昂扬,生命如炬。大榕树下的新家,看得来美好未来,守住了文化乡愁。
今天,赓续文脉,留住乡愁,已然成为城乡面貌更新的基调。《梦想改造家》则以一种更为精微的视角,让大家看见了“把根留住”的朴素表达。
什么是中国人的“根”?
最深层、最根本、最永恒的根,就是引领家庭风尚、滋养家庭教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从这个角度来说,《梦想改造家》从来都不止于“用爱刷新”,更用一个个让爱生长的空间里的故事,让更多人真切感受着,那些关于和谐、互爱、乐观、向上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子,是如何深深扎在每一个普通的家庭里。
“不扫兴的父母”遇到养老难题,套内面积33平米的蜗居如何进行康养改造?为了上海排球女将的委托,节目“毫厘必争”,在小空间里完成大使命,守护这份可贵的孝心。
在山西太原的乡村土地上,一位母亲用务农的双手,铺就了女儿通往广阔世界的道路。
如今,成为出色画师的女儿回到家乡,在设计师的助力下,将老宅改造成充满了故事与情感的公益画室,以此点亮更多乡村儿童的梦想之路。
患有先天性手指畸形的女儿在父母的精心守护下长大,并用乐观和坚强,书写出了自己的精彩人生。
这个毗邻大海的香港七口之家,拥挤却温暖。随着父母老去,女儿决定用多年积蓄改造这个家,让所有人拥有更好的生活。
“梦改”设计师数十次往返成都与香港,在80平米的空间里,解决了7口人的居住需求,不仅实现了每个人的心愿,更将家中原本的储物面积增加到了近100平方米。
厦门的庄家三兄妹从小相处融洽,如今他们步入退休之年,决定“抱团养老”。
节目兼顾众口难调的审美需求,为他们打造了一处既安全又温馨的花园养老房,让这个相互陪伴的家,成为他们重温儿时亲密的港湾。
节目为空间难题“求解”的过程,就是在一个屋檐下画出“最大同心圆”的过程。
无论空间改造如何更迭,《梦想改造家》始终是家庭“和合文化”的有力倡导者。中华民族的家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任凭风雨再大,都不能动之分毫。
正是这种力量,让家庭成员无论身处何方,都能感受到家的温暖和力量。
无论走到多远,都走不出对家的牵挂和依恋。
“小家”如此,“大家”亦然。
3
绿荫一季季蔓延,漂洋过海去“圆梦”
今年,已经是《梦想改造家》陪伴观众的第十一个年头了。
十一年间,市面上不断出现各种新的内容产品,看起来,梦改团队仍然在优化结构、梳理动线、提升采光;跟抗裂砂浆缠斗,与钢结构不离不弃,不放过任何一点收纳空间……
但是一路追随节目的“老梦粉”们知道,那群人,始终都在认真圆梦。
被需要,被信任,是世间特别美好的一种原动力。
在各种令人焦头烂额的挑战面前,《梦想改造家》用满满的诚意和关怀“刷新”空间,给予委托人们超乎想象的美好生活。
一年年的成长中,《梦想改造家》也茁壮着自己的根系,不仅长出了愈发生命盎然的荧屏景观,还让绿荫一季季蔓延:
从乡村到城市,从山川到湖海,《梦想改造家》持续带来更新鲜的选题类型、更丰富的改造场景、更创新的解决方案,并从近年起不断涉足艺术乡建、文旅融合、幸福养老、扶弱助残、传统村落焕新、老宅故居改造等热门领域,还积极参与了很多公共项目、公益项目的建设,把空间改造的视野从小家庭延展到了全社会。
本季《梦想改造家》的收官之作,将去往陕西安康——中国最后一批脱贫县之一,由四位设计师联手进行,通过对当地村委的改造,为留守儿童和老人们打造一个公益性的乡村活动中心,既能够在生活上给予照料支持,更希望能让他们在这里找到家的温暖。
相比往季,本季《梦想改造家》最大的一个升级点,就是开始为华人华侨的心愿委托服务。继完成“大吴会客厅”的改造后,后续《梦想改造家》还将开启“出海”之旅,去往马来西亚仙本那,在这个著名的潜水胜地,为一位来自四川的潜水教练改造她的家。
故事将以一种新的视角,诠释跨越山水的爱与念。
家是承载生活的容器,是内心情感的空间表达。
与其说《梦想改造家》是一个主打实用主义属性的生活节目,不如说它是一个有着浪漫主义追求的人文节目。
而今,辐射华人华侨、开启漂洋过海的《梦想改造家》,正在尝试以国际化的视野,建立更宏大的“家文化”版图叙事,凝聚起更多中华儿女对幸福生活和情感归属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