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不认识的字词怎么办?大多数人的回答恐怕都是“遇事不决,上网搜索”。然而,据中国之声报道,新华字典根本就没有推出过网页版。一些在线字典网站打着“新华字典”的旗号吸引用户点击访问,实际提供的内容却错误百出:有的字音字形有误,有的词语释义不当,提供的例句更是前言不搭后语,误导读者。
人手一本的新华字典,自1953年首次出版以来就是现代汉语“规范”“权威”的代名词。时至今日,“查字典”都还是国内语文启蒙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它在内的一系列辞书共同陪伴了几代人的成长,搭建起了他们的语言文化认知体系,在文化建设和构筑民族集体记忆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反观被曝光的假冒字典网站,别说像官方辞书修订一样字斟句酌、层层审核,连对搬运来的网络内容进行简单的校对,恐怕都没有。“倔强(jiàng)”被标注为“倔强(qiáng)”、“多闻强记”被标注为“多文强记”、“暖和”造句显示“温暖和安宁”……如此错误再加上几家山寨网站互相抄袭,以讹传讹,网友稍稍缺乏求证精神就会被带跑偏。
据报道,这些网站设立的初衷压根儿不是为了给公众提供知识文化服务,而是把公众对新华字典品牌的信任当成引流工具,开展范文下载、教育培训、起名测字等收费业务,以此牟取利益。讹、脱、衍、倒问题百出也就罢了,甚至还有的网站管理混乱,多年没有更新维护,以至于存在诱导付费、信息泄露的风险。
在线字典网站的乱象并不是偶发的个案,在采访中也有专家提到,这些山寨词典网站已经构成商标侵权和不正当竞争。因此,对于监管部门和搜索引擎平台来说,当务之急是要对这一问题投诸更多关注,有针对性地强化对不实信息、侵权内容的监管力度。如果是治理没有可依照的法律法规,那就尽快细化完善相应规章制度,压实平台责任;如果举证成本太高让网友望而却步,那就畅通举报渠道,鼓励公众监督;此外,还可以引入技术手段对网页内容进行审核,精准识别并提示虚假错误信息,等等。
另一方面,同样值得思考的是,既然字典的内容会根据社会语用的不断发展而更新,那么它的存在与传播形式是否也可以同步更新?
最近几年,国内陆续出现了“辞书生活”“融媒辞书”的概念,上海辞书出版社、商务印书馆、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等大社也均在开放数据库和知识服务领域做出了一些尝试。尽管这些尝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比如2019年,商务印书馆推出的《现代汉语词典》官方APP收费过高曾引发各界争议;再如有专家提到辞书的版权边界模糊不清、传统出版社技术力量薄弱的问题。
但仍要提示的是,互联网改变了人们获取知识的方式,也给公共文化服务提出了新的挑战。出版商也好,政府部门也好,辞书的数字化探索是该加速了。不尽快直面这些挑战,把“正版辞书”的概念植入人们心中,这片市场自然会被大批的“非正规军”抢占。而在这个路径上,“打击盗版”与“提升服务”,二者本身也是相辅相成、互促互进的必要举措。
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