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看起来只是关乎女性卫生巾的长度问题,但背后却蕴含着消费者和供给者的标准问题。
最近火爆网络的卫生巾事件,其实一开始我并没有特别关注。
坦白讲,可能是因为我潜意识里觉得这和我无关。作为一名男性,看到类似于卫生巾“偷工减料”的事件被报道后,我的第一想法是:这是司空见惯,或者习以为常的事情,没什么大不了。
毕竟和人们吃的东西比起来,卫生巾看起来好像“没有多么重要”。直到一位女性朋友给我分享了一个视频,她说,“你点进去看看。”
我很老实的点进去看了,大致明白了这件事的经过。
最开始,消费者关注的重点是关于女性卫生巾的长度标准。
消费者通过社交媒体和测量发现,许多品牌的卫生巾实际长度比标准长度要短,吸收层的长度差距尤为明显,其中被点名的品牌包括我们耳熟能详的很多大牌。
为什么卫生巾宣传的长度要比实际使用的长度要短呢?
这是国标的问题。
在现行的国家标准中,允许卫生巾的实际使用长度和它的标准长度之间,可以有4%上下左右的误差,再加上卫生巾前后大概有20mm的塑封边,所以生产卫生巾的厂家会把这个4%的误差和塑封边算进标准长度里。
这大抵也算得上光明正大的“偷工减料”,因为这是符合国家标准的。
这也是卫生巾事件一开始发酵的导火索。那么长度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作为男性,当然觉得无所谓,但站在女性的视角来看,长度的确非常重要。一片卫生巾实际具有吸收能力的,是中间的那块棉芯,四周的塑封边是没有吸收能力的。
而现行的国标对于卫生巾的棉芯长度,是没有任何要求的。
这也意味着,站在商家的角度来看,既然没有任何规定要求,那么商家为了更多盈利或节约成本,都会把塑封边越做越宽,把中间的棉芯长度越做越短,但标注的长度则依然可以很长。
商家有问题吗?
坦白说,没有任何问题。那么消费者的诉求有问题吗?
依然没有任何问题。
唯一的问题,可能出现在国标上面。
以一条420mm长度的卫生巾为例,在去掉4%的误差和20mm的塑封边之后,那么它的实际吸收长度大概只有383mm,少了接近40mm的长度,这就会导致女性在使用卫生巾的过程中睡觉漏血。
标注长度和实际使用的长度不一,这就会影响到消费者的使用体验。
站在男性视角,我们当然可以跟随女性一起谴责甚至是抵制国产卫生巾,但这件事的吊诡之处还在于,光是抵制可能是没有用的。
原因在于,卫生巾厂家可能也很无辜,尽管看起来,它们是令人可憎的,是无良资本家在吃消费者的人血馒头。
但我们都知道,从市场和经济的角度来看,如果一款产品的国标是那样,最低限度是那样,那么就相当于变相鼓励了厂家按照国标的最低标准去做。
换言之,这还是一个“法无禁止即可为”的法学原则。
理论上,只有法律没有规定的,那么厂家这么做都是合法的。这也产生了另一个道德甚至是法律层面的问题,那就是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我们真正能够做的其实非常有限。
也就是站在道德的角度去谴责卫生巾厂家,除此之外,我们什么也不能够去做。
为什么?因为这些所有的厂家都是按照国标的标准去做的产品,这也意味着,从法理的角度,它们全部都是合法的。
这是道德和国标之间的博弈,这同样也是安全和国标之间的博弈。
但关于卫生巾,长度标准仅仅只是其中之一,如果卫生巾仅仅只是长度标准问题的话,这件事或许还不会发酵到那么大。
以今天国内消费者的“耐受力”来说,如果不是事关“安全”,消费者可能都不会有那么大的波动。
这也延伸出了卫生巾事件的第二个标准,那就是弱碱性。
很多男性可能不知道,女性的私密地方是弱碱性的,它的PH值是介于3.8至4.5之间,而在现行的国标当中,卫生巾的执行标准是多少呢?
现行国标对于卫生巾的PH值标准是4至9这个区间,这个区间值,是和纺织品C类标准是相同的。
经常买衣服的都知道,在涉及内衣或其他贴身衣物的时候,我们都会尽可能去购买A类标准的衣物,但谁又能够想到,卫生巾的PH值标准仅仅只是C类纺织品的PH值标准。
C类纺织品适用于什么?
就是非直接接触皮肤的纺织产品。例如窗帘和床罩。
反过来,其他那些接触皮肤的产品,例如纸尿裤、尿布、内衣、内裤、睡衣,这些则都属于纺织品A类标准,它们的PH值指标是4至7.5。
这也是令人震惊的另一个点,那就是原来人类用的东西,和女人专用的东西,PH值的标准竟然是不一样的。
同样是接触人体私密部门的产品,如果是男女共用的,例如尿裤、尿布、内衣和睡衣,就得缩小PH值的范围要求,但如果仅仅是女性用的,例如卫生巾,那么则不必。
卫生巾如果PH值过高会导致什么?
会导致女性的菌群失衡,引发瘙痒、红肿等妇科疾病。
除了长度和PH值,卫生巾事件中最大的问题还在于安全问题,也就是使用回收废料、有虫卵、微生物、防腐剂、增塑剂等等。
这也是今天消费者最关注的问题,如果不是到了安全问题的程度,基本上消费者已经能够容忍产品的一些其他问题了。
显然,这并不利于培养国人对国货的信任乃至消费信心。
增塑剂是卫生巾中的一个关键,邻苯二甲酸酯就是增塑剂,增塑剂成本非常低,但是有致癌风险。
那么厂家又凭什么敢用增塑剂在卫生巾里面呢?
答案也很简单,那就是现行国标的卫生巾标准里面,对于增塑剂的限制还是一片空白。
这是国标限制不到位或者是没有这种意识吗?
也不对。在纸尿裤里面,国标对于增塑剂就有明确限制,但国标对于卫生巾,则没有增塑剂的要求。
这也导致了哪怕是一些大牌的卫生巾,也可以大胆放心地在产品中叠加增塑剂,好用又便宜,关键是还不限制,这也相当于变相鼓励了厂家用廉价的致癌物质生产卫生巾。
以一个男性视角来看待卫生巾事件,当然是觉得不合理的,但同时它又在意料之中,可能这才是最可怕的,当一个人已经预期发生什么都不意外的话,那么就真的发生了什么,都不会感到意外。
好消息是,现行的新国标卫生巾标准已经在起草之中了,对于上面的这些问题,可能都会有所改正。
对消费者来说,我们当然不应该对生产厂家有什么包容之心,因为社会就是在发展、在进步,那么厂家就是应该与时俱进,同样更应该与时俱进跟进消费者健康期望的,自然还有国标。
换个角度来看,我们自1978年引入市场经济以来,到今天不过只过去了短短四十多年,在这四十多年的时间里,我们从无到有,一个全新的商品化时代到来,国标走得慢一点也可以理解。
走得慢不要紧,关键是需要走。
为什么今天的国人谈食品安全色变,为什么今天的国人对国货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信任,都因为最近发生的几起事件而消失?
背后可能也反映了我国至今仍然还处于起步阶段,仍然还处于发展阶段,尤其是在生产层面,我们的很多标准都是有利于厂家,而不是倾向于保护消费者的。
这一点也很好理解,为什么国人买东西无法在线下享受无理由便捷的退货服务?
因为我们的市场经济才刚刚起步,四十多年的时间里,很多东西还不完善,我们需要顾及到生产端也需要顾及到消费端。
但一些赤裸裸甚至是明目张胆的配料表造假行为,这仍然需要严惩。
一方面,我们的食品安全已经在进步了。油罐车混装的问题,自从被曝光后,已经制定了新的行业标准,要求分开罐装了。
卫生巾也是一样,我相信消费者认识到之后,新的国标也会马上跟进,时代在发展,消费者的安全和卫生标准,自然也会越来越高。
未来我们一定会迎来一个全方位的消费时代,这也意味着国标标准必然需要朝着保护消费者的一方倾斜,这是大趋势。
但在这个过程中,女性作为一个单独的消费者,我们仍然可以看到国标的不同,它背后可能仍然反映的是传统思维在其中角力。
从地沟油到植脂末再到瘦肉精油罐车配料表造假,这些食品用品安全问题,消费者是肉眼可见的关注上升,而女性在消费时代的重要性也在不断上升。
这件事真正带给我们启发的是,当我们在抓住一个商家无脑狂喷的时候,痛骂它吃人血馒头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审慎思考这件事背后的逻辑。
商家“偷奸耍滑”背后的驱动力是什么?如果仅仅只是为了盈利,那么全球的厂商都是为了盈利,为什么有的地方食品安全标准更高呢?
商家逐利,显然无法解释一切。
标准,是一个行业里所有参与者必须遵守的最低标准,它不是最高标准,而是起码遵守的最低标准。当商家都只是遵守最低标准,而不是最高标准的话,那么出问题的可能还不一定是商家,更有可能的,还是标准本身。
只有标准提高了,那么商家的道德操守和商业底线才会提高。
从市场的角度,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我更倾向于相信人之初性本恶,只有通过不断严苛的处罚标准和生产标准,才能够制止人性中的恶,并将市场中的善发扬光大。
从这个角度来看,女性和男性,并没有什么不同。我们都是标准之下的消费者,也是消费之下的受益者。
end.
作者:罗sir,关心经济、社会和我们这个世界的一切;好奇事物发展背后的逻辑,乐观的悲观主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