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哭,不要伤心,不要为我难过。
我已经「翩然」的去了!「翩然」是我最喜欢的两个字,代表的是「自主、自在、自由」的「飞翔」,优美而「轻盈」,我摆脱了逐渐让我痛苦的躯壳,「翩然」的化为雪花飞去了!
这是我的愿望,「死亡」是每个人必经之路,也是最后一件「大事」。
我不想听天由命,不想慢慢枯萎凋零,我想为这最后的大事「作主」。
上苍对于生命的过程,设计得不是很好。当人老了,都要经过一段很痛苦的「衰弱、退化、生病、出入医院、治疗、不治」的时间,这段时间,可长可短,对于必将老死的人,是多大的折磨!
万一不幸,还可能成为依赖「插管维生」的「卧床老人」!
我曾经目睹那种惨状。
我不要那样的「死亡」。
以上是网络上关于琼瑶的yi书的一部分。
突然,一个坏消息传来了,那就是琼瑶自杀了。
这个消息触动了无数人的心弦,诸多网友纷纷发文怀念,感慨她笔下的爱恨情仇曾装点了自己的青春。
可与此同时,“琼瑶是自杀去世,不想被病痛折磨”这一说法引发热议,部分网友对其“自主决定生死”的做法表示支持,这一现象,却值得我们深刻反思,警惕背后潜藏的错误生死观。
琼瑶,作为华语言情文坛的标志性人物,她的作品风靡大江南北,塑造了诸多经典爱情故事,影响了几代人的情感认知与择偶观念。
书中那些刻骨铭心的爱恋、曲折跌宕的情节,陪伴无数读者度过懵懂青涩的年少时光。
大家缅怀她,是缅怀那段被文字温暖的岁月,是珍视她为华语文学添上的浓墨重彩。
可当关注点聚焦到她离世的方式上时,舆论走向开始偏离正轨。
不可否认,病痛的折磨是残酷的,它能蚕食人的身体机能,消磨人的意志,让患者陷入无尽痛苦之中。
琼瑶晚年深受疾病困扰,出于对生活质量的考量,做出结束生命的选择,或许夹杂着无奈。
但网友们不假思索地支持、宣扬这种“自行了断”的做法,无疑是危险的。
生死,从古至今都是严肃庄重的议题,绝非简单的个人意气用事。
从伦理层面看,生命承载的不只是个体的感受,还牵连着亲人、朋友的情感羁绊。
一位老人选择自杀,会给挚爱之人留下难以愈合的创伤。子女失去父母,余生都可能深陷自责与悔恨,自责没能给予足够关怀、没能留住至亲;伴侣痛失爱人,多年相依相伴的温情戛然而止,只剩无尽的孤独与追忆。
亲情纽带在生死抉择间被骤然扯断,波及的是整个家庭情感生态。
法律层面而言,我国对安乐死有着严格限制,仅在极少数特定地区试点、探索,大部分情形下,协助自杀、自行结束生命都触碰法律红线。
法律的存在,旨在维护生命的至高尊严,避免生死沦为随意处置的对象,以防有心之人借此钻空子,造成不可挽回的悲剧。
在社会观念层面,大肆宣扬“老了、病了不如自我了结”,会悄然侵蚀大众对生命的敬畏之心。
当这种消极观念生根发芽,面对生活挫折、身体不适的人群极易陷入极端。年轻人失业、失恋时,可能效仿“一了百了”;慢性病患者病情反复,便轻易放弃治疗。
长此以往,整个社会将弥漫消极、厌世的阴霾,正能量与抗争精神被削弱。
琼瑶离世,应是我们回顾经典、重温文学魅力的契机,而非成为宣扬错误生死观的导火索。
我们要怀揣对生命的敬重,引导公众树立正确生死观:病痛固然可怖,但医学在发展、家人在陪伴、希望在萌生;挫折固然恼人,但转机常在转角,重生紧随低谷。
唯有珍视生命,才能让人生的每个阶段都彰显价值,不负来这世间一趟的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