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不胜收》一一蓟州大山深处的秋色之美
作者 王金厚
立冬前夕,怀着一种特殊的心情,专程去了一趟蓟州,到盘山深处着实领略了金秋时节的山村景色。众所周知,北部大山和宜人的江南风景形成了天壤之别,既没有幽雅秀美,姹紫嫣红的小桥流水,也没有游人如织,商贾如云的码头古镇。所看到的是群山起伏,重岩叠嶂,云雾缭绕,沟壑纵横,漫山红遍的山形峰影。远远望去,虚无飘渺的山村如星罗棋布点缀于红、黄、紫、绿,恰似天仙织成的绚烂丝毯之间。
车, 奔驰于阔绰的攀山大道上,穿过敞亮笔直的隧道,慢慢沿着弯弯曲曲的乡间公路伸入到零零散散的村落之中。随着一村一地的进入视野,这些祖祖辈辈在山中久居的村落历史积淀,岁月痕迹逐渐映入眼帘,并深深情系于心灵。那些农家建筑、石头院墙、参天古树、门前汽车、院中摩托,鸡呀、鸭呀、狗呀、鸟呀这些随处可见的景物都接踵被拽入了梦幻之中。也许这些都是绘画的素材和创作的内容,它们和此时的心绪都已经紧紧捆在了一起。
画家的创作应该根植于生活,这是推动我去大山中的动力。短短的时间,马不停蹄,既紧张又劳顿,但很快乐。用自己的所见所感去搞创作,自然是画家真正忠于自己的本性,这样想起来也不觉得累了。
山村里的那些石头墙、石头台阶、石头房子、石头山路,在阳光的照射下五颜六色,显现出特有的外观质感。村民自家种的菜田在深秋时节仍然绿油油,散发着田园泥土的芳香。房前屋后,院内门外的各种花草树木全披上了金色的外衣,把农舍打扮得富丽堂皇,别有一番景象。当视觉把这些所及的各种搜寻物象印入大脑,自然会把这些村庄元素心领神会的生发出画意。深秋的山村更显得恬静、纯朴、厚重,蕴含着勃勃生机,没有丝毫的苍凉与冷清。对着五彩斑斓的山村景色,已不是仅用眼睛去窥视收容了,而更多的是用心灵去索取乡村那种最纯粹的美感。美的形式蕴含在纷繁的自然景物中,画家的意义就在于发现美的存在,并把这些美的感受,以高于生活的构成方式转化为画面,而呈现出具有一定审美境界的艺术作品。
贺天健先生在一篇论文中说到:“托物远避之人,纵其表面观之,似虽不近人情,其实不忍和光同尘,而以和冢为友。以笔墨怡情,志寄尘表,心游物外……”。徐悲鸿先生也有这样的论说:“艺术之进步在变化,顾不知正亦无从知变化,故艺术之出发点,首在精密观察一切物象,求得其正,此其首要也。”
把现实的景物转换成美术作品,观察与感悟都是十分重要的先期步骤。艺术是情感交流的轨迹,画家通过对实景的观察,并有一定想法后,最重要的是用不同的艺术手段在纸面上表现出来。这是一种精神活动,一种用人的力量,在客体自然与主体情思之间找到了互补互融的契合点的同时,又拉开了情化与物化之间的距离,从而达到完美的统一,这样的作品会是动人的。